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亚欧古代文明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包括平原地区的农业水利型文明,草原、荒漠、地区的畜牧业型文明,滨海地区的海洋商业型文明,等等。这些文明出现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农业,其发展水平接近上古时代技术物质所能容纳的极限。据此可知(     
A.农业滞后限制了古代文明的发展B.农业水利型文明是古代文明的主体
C.亚欧古代文明具有多元统一特点D.地理环境决定了文明发展的高度
2024-06-02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陶绘是古希腊绘画艺术的重要代表。陶绘工匠的绘制题材多为时人关注的重大热点问题,如特洛伊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等。他们通过程式化的绘制方式将之转换成剧场性故事,不仅使叙事的内容能够被观者清晰辨认,还呈现出鲜明的民族文化和时代气息。由此可推知,古希腊的陶绘(       
A.彰显了浓郁的人文主义色彩B.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C.体现了严肃典雅的艺术追求D.强调史学研究和艺术审美的结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波斯帝国在征服新区之后,只要原来的“地方政府形态、经济组织、政治结构和法律,不与帝国的需要冲突,就让其原封不动地保留”。由此可见,波斯帝国(       
A.注重学习先进文化B.君主集权程度低
C.对地方的控制薄弱D.统治政策较开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古埃及国王具有双重格调:神格和人格,他拥有“创造的言辞”“坚持真理”“超人的智力”“主持正义”等属性。这些属性构成了埃及王权的基本概念。由此可知,古埃及(       
A.等级秩序十分严格B.世俗权力与神紧密结合
C.宗教势力威胁王权D.集权专制统治特征凸显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古埃及人有酗酒的习惯,目前已知最早关于葡萄酒制造的记录出现在距今3000年前的古埃及金字塔壁画上。由于酗酒的风气越来越严重,古埃及的先贤强调过有节制的生活,甚至在宴会开始前会有主人将一具木制尸体抬进来,告诫宾客贪杯的下场就是死亡。由此可推知(     
A.酗酒导致了古埃及的衰落B.古埃及人最早掌握制酒技术
C.古埃及农业技术水平高超D.古埃及商品经济的地位突出
2024-05-20更新 | 206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联合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赫梯古王国时期的约200条的《赫梯法典》,几乎看不到神的影子。到了帝国时期,神的地位远远高于古王国时期,神祗直接介入国家高层司法领域。这一变化反映出赫梯(     
A.古王国时期法律至高无上B.帝国的封建神权色彩较浓
C.国家治理方式有较大变化D.受到迁入地社会环境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流域)的地理鼓励了战争,因为河谷的富饶产生了财富,而财富,反过来刺激了竞争与贪婪。”这可用以说明(     
A.农耕文明的扩张潜能B.腓尼基文明的地理优势
C.波斯帝国兴起的原因D.古埃及文明扩张的方向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1500年左右,摧毁印度河流域文明的“雅利安”入侵者最初是游牧的牧民。这一阶段的雅利安人信奉吠陀教(一般认为,吠陀教是古婆罗门教的前身),这种信仰反映出他们的生活方式。吠陀崇拜仪式以动物牺牲为中心环节,包括以家畜为牺牲;婆罗门僧侣讲述着口口相传的远古传奇,这些神话传说同时也佐证了如下信条;社会巨额剩余价值应当纳入武士统治阶层及婆罗门僧侣阶层的腰包,因为他们是“再生的”神明,生来就超越社会上其他阶层群体。大约公元前1000年左右,冶铁技术的缓慢传播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此同时,统治阶层以武力达成所需,并以宗教种姓制度为理论支撑,将雅利安普通平民归入低级的吠舍阶层(即耕种者),被征服的族群则是种姓制度中最底层的首陀罗。延续千年的种姓制度就此在印度扎根

——摘编自克里斯·哈曼《世界人民的历史:从石器时代到新千年(1999)》

材料二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在“蛮族”的入侵下灭亡。当时的“蛮族”日耳曼人较之罗马而言是一个落后民族。在蛮族入侵过程中,帝国的大批土地、城市、建筑、文物被毁。而基督教教会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保持着教区为基本单位划分的组织系统,为日耳曼诸王国汲取罗马行政区划体制提供了蓝图。基督教的教阶制也为世俗封建制度的形成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规范。中世纪时期,西方文化具有鲜明的特质和机制,这就是宗教文化占主导地位,基督教渗透到西方社会文化的每一个层面,各个阶层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打上了宗教的烙印。哲学是神学的奴仆,教育是宗教的工具,文学和艺术也是教义的衍生物。

——摘编自刘文华《基督教对欧洲中世纪的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基督教教会对欧洲社会发展的历史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类社会宗教发展的认识。
9 . 波斯帝国的大流士一世在地方行政制度上划全国为23个行省,每省设立总督(负责管理行政、司法和赋税)、将军(负责统领驻军)和收税官(负责征收赋税)各一人,各自向皇帝汇报工作。据此可知,波斯帝国行省(     
A.实行军政分权的制度B.体现了因俗而治
C.有效防止了分裂割据D.自治权力比较大
2024-04-30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东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有学者认为,亚历山大开创的希腊化时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文化交融。在西亚、北非,希腊语得以推广与传播,希腊样式的城市出现了70多个。在这一时期,希腊文明与东方文明经历碰撞与融合,直到罗马帝国时期的高度融合。这说明(     
A.帝国扩张促进文化的交流B.亚历山大奉行文化专制的政策
C.陆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兴盛D.希腊文化的中心逐渐向西转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