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古希腊的雅典,为构建社会道德价值观,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亚里士多德提出,人必须加入城邦生活,城邦是实现人类本性的道德共同体,城邦所求之善业,在于培养公民高尚的行为,造就有文化的君子。人类要幸福,具备德行是必备条件,追求至善就是追求现实的幸福。人类“如果不讲礼法,违背正义,他就堕落为最恶劣的动物”,人类将无幸福可言。

——摘编自孟广林《中西人文精神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1902年初,梁启超在《新民说》一书中,对中国传统的儒家道德进行了尖锐的批判,认为中国传统的私德教育已无法适应建立民族国家的需要,所以倡导道德革命,在国民教育中大力倡导公德教育,将培育公德作为新民的第一要务。

——摘编自梁启超《新民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亚里士多德“美德哲学”的主要内涵并分析其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梁启超“公德”思想出现的原因。
2 . 世界各个地域的早期人类社会是人类多样文化的源头,下列作品属于古代西亚文化的是(     
A.《吉尔伽美什》B.《罗摩衍那》
C.《荷马史诗》D.《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亚历山大每征服一个地方就要在当地兴建一座城市,这些城市有一个统一的名字:亚历山大里亚。在这些城市中有神庙、体育场等,都是希腊式建筑。这些城市在异域文化的大背景中,不仅仅拥有居住的功能,也是文化辐射的中心。据此可知,亚历山大东征(     
A.导致征服地区社会制度落后B.充分证明古希腊制度的优越性
C.客观上推动古代文明的交流D.成为古代文明传播的主要方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希腊人对神的态度与其说是崇拜,不如说是追求向往,人甚至敢开神的玩笑。希腊人将这种精神运用到哲学领域,思考世界的本原,探讨悖论的逻辑;运用到科学,研究杠杆、滑轮、浮力,发现数的奥秘。这反映出,古代希腊(     
A.理性精神有所发展B.社会思想日益多元
C.忽视道德倾向严重D.强调知识的实用性
5 . 《汉谟拉比法典》第23条规定:“如果没有抓住拦路的强盗,遭抢劫者须以发誓的方式说明自己的损失,然后由发生抢劫案的地方或地方长官偿还损失”。这一规定(     
A.形式主义色彩浓厚B.维护工商业奴隶主的利益
C.增加地方财政负担D.强调政府责任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纵观人类文化的发展历史,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传播、彼此融汇一直是主旋律。世界各地的文化从来都不是孤立发展的,例如远古时期世界各地的彩陶在造型、质地、文饰上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在今天,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联系变得更加频繁和紧密。各种文化只有在互相关联中才能发展,文明在交往中才能成长。对“他者文化”的尊重和包容是一个民族文化自信的应有之义,这就需要将每个国家民族视为独立、平等的文明主体,尝试进行有效的文化和文明对话,并以包容的胸怀和欣赏者的眼光去对待其文化智慧与文化成就,在学习借鉴中丰富并完善自身文化。

——摘编自郊广文《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交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世界古代不同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与联系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2023-04-25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唐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B卷)
7 . 亚历山大在被征服地区广建希腊化城市,他还曾经下令让三万波斯男童学习希腊语。不过,亚历山大自身却出现了诸多“波斯化”的倾向。例如:他自己与亚洲妇女通婚并举行盛大的集体婚礼仪式,且在马其顿军官面前身着波斯服饰。材料说明(     
A.波斯帝国盛行集体婚礼B.亚历山大东征利于整合地域文化
C.希腊文化优于波斯文化D.亚历山大性格特点具有双面性
8 . 公元前8世纪至前6世纪,希腊经历了两百年左右的向海外移民时期。海外移民通常是由某一城邦发起的,它提供船只和所需各项生产资料,被称为母邦;母邦把部分公民迁移到海外某地另立家园,它被称为子邦。母邦可从子邦地区获得粮食及铜铁锡等原料,同时以本土所产工业品和油酒之类与子邦相互交换。由此可知,希腊的海外移民运动(     
A.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加剧了城邦间的社会矛盾
C.开了对外殖民历史先河D.促进了古代希腊人的形成
9 . 亚里士多德写道:“(斯巴达的)君主们……在臣民中享有应有的荣誉,贵族们乐于在长老院中有一席之地,平民则安于监察制,所有人都有入选的机会。”以上材料表明斯巴达的政治制度(     
A.包含一定程度民主因素B.君主的权力正逐渐下降
C.长老院被平民阶层掌控D.优于雅典城邦的民主制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希腊、罗马是欧洲文化的源头,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雅典是希腊世界重要的文化中心,培养出了许多方面的人才,著名的哲学大师苏格拉底、柏拉图、雅典卫城的设计师菲迪亚斯等都是在这一时期涌现的,雅典不愧为“全希腊的学校”。

——据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整理

材料二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拜占庭皇帝们始终缅怀罗马大帝国的光荣,特别是在拜占庭帝国早期,皇帝们无不以恢复和重振罗马帝国昔日辉煌为己任。拜占庭帝国所在的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不仅在经济上独享东西南北商业汇集的便利,也能够比较容易地进行多种文化间的交流活动。活跃的商业和频繁的军事活动成为拜占庭文化与其他文化交流的媒介。应该说,拜占庭文化的开放性是其历史演化的必然结果。

——摘编自陈志强《论拜占庭文化的独特性》

材料三   中古早期的动乱在毁坏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严重破坏文化。这时的教育和文化知识为人数不多的教士所垄断。教会学校教授的内容是源自古典文化的“七艺”,但教会并不热衷于在学理上和精神上理解古典文化,学术活动集中在为读通《圣经》而进行的烦琐考证上。当时的哲学和神学是二位一体,完全脱离实际经验,被称为“经院哲学”,许多哲学家沉迷在炼金术和星象学之中。建筑方面盛行哥特式教堂建筑物,高耸入云的教堂尖塔和透过彩色玻璃从高处射进教堂内部的阳光,象征着教徒期望接近上帝并最终进入天堂的愿望。

——摘编自吴于童、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下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希腊、罗马给人类留下来哪些文化遗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拜占庭文明开放、包容特点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古早期欧洲文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