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科学的兴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4 道试题
1 . 15世纪以来,欧洲服饰造型基于人体解剖学制衣的理念,逐渐摆脱了哥特的直线型风格,男性服饰凸显肌肉发达、肩膀宽大,女性服饰呈现细腰、圆臀等特点。这反映了(     
A.经济发展,女性地位提高B.文化繁荣,宗教信仰动摇
C.思想开放,近代科学发展D.王权强化,民族国家兴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665年,世界上最早的科技期刊《学者杂志》在巴黎问世,主要报道物理、化学和数学等方面的最新发现。到1730年,英法等欧洲7国已有330余种科技期刊相继问世。科技期刊的问世为解决发明权之争提供了有效手段。这表明(     
A.科学期刊成为主要读物B.科学与技术已紧密结合
C.科技成果改变人类生活D.科学研究孕育工业革命
3 . 19世纪以前,有关生命起源的主流学说是生命“自然发生说”,它认为生命可以不从其亲代生殖而来,而是从无结构的有机或无机材料中自然而然产生。19世纪中期,巴斯德通过公开实验说明生命不会在真空中发生,重点是空气中的微生物。这一变化说明了(       )
A.唯有实验方能获得科学结论B.近代生命科学体系由此形成
C.“生物进化论”具有科学基础D.宗教和科学存在着巨大分歧
2023-02-11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众所周知,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但随着日耳曼、汪达尔等蛮族大量融入罗马社会,其经商头脑深深影响了西欧人的生活观念,日耳曼人也接受了罗马教育并发明了基于拉丁字母的文字。9世纪时,欧洲人频繁地前往阿拉伯人控制下的亚历山大里亚、大马士革等繁华城市进行贸易,11世纪时,意大利北部城市威尼斯重新建立起了西欧与东方的联系。中世纪欧洲就在这种复杂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

——摘编自张海《欧洲发展史新释——从古代到工业革命》等

材料二   1314世纪,农村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商品经济发展、城市自治权的出现促生了近代西欧地域文化的出现。14世纪后,人文主义者强烈疾呼以“人性”取代“神性”、以科学知识取代神学观念、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取代消极悲观的人生哲学。17世纪前后形成的科学理性观念,深刻影响着近代西欧社会。在工业革命的刺激下,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观念甚嚣尘上,世俗教育和技术教育取得了重大突破。经过长达几个世纪的发展,近代西欧文化成为社会转型的支撑。

——摘编自冯英《人文主义:近代西欧社会转型的文化支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西欧地域文化的特征并简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近代西欧文化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17至18世纪欧洲部分国家重要科技发明统计(单位:项)。据下表可推知,这些科技发明的出现(     
国家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医学
英国17201718836
法国26141516109
德国7512855
西班牙 002001
荷兰052201
A.标志了近代科学体系的建立B.受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C.推动了理性主义的迅速发展D.得益于技术革命的推动
6 . 托勒密的《地理学》

克劳狄斯·托勒密(约90—168年),是生活在埃及的希腊裔罗马帝国公民。他用希腊文写成《地理学》,是一部体现当时欧洲人地理学知识的典籍,奠定西方制图学的基础。不过,《地理学》在公元2世纪左右成书时及以后相当长时间并没有引起重视。后来一个收集古籍的神父,意外在罗马都城发现了《地理学》手稿。1406 年,这部手稿被翻译成拉丁文。但是拉丁文译本并没有附地图,直到15世纪,西方人才陆续制作出地图抄本。1492 年,当哥伦布寻找东方时,他带着3艘帆船、87名水手,以及一本托勒密的《地理学》。对于当时的欧洲人来说,它是“对已知世界地理情况的最佳指南”。

15世纪初,葡萄牙航海家亨利开始把“托勒密地图”付诸实践运用。但是经过反复考察,却发现这幅地图并不实用。亨利手下的一些船长遗憾地说:“尽管我们对有名的托勒密十分敬仰,但我们发现事实都与他说的相反。”墨卡托(1512—1594年)是近代西方地图学家代表,他不断根据最新的地理发现和旅行报告,完善旧地图,绘制新地图。1569 年,墨卡托首次采用正轴等角圆柱投影编制出世界地图。这样他成了第一个把全球表面(东西半球的已知范围)描绘在平面上的人,托勒密版本地图“一统天下”的局面结束。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析15世纪托勒密《地理学》在西欧的重新发现。
2023-01-27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大兴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英国皇家学会,全称“伦敦皇家自然知识促进学会”,是英国资助科学发展的组织,成立于1660年,其主要任务是:给政府提供关于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科研经费和人事任免等事项的咨询服务;出资举办讲座以及颁发奖金、奖章;等等。这表明,英国(     
A.大众学习科技知识的热情高涨B.科技进步离不开国家的干预
C.国家资助科学研究的力度加大D.国家力量助推近代自然科学
2023-01-25更新 | 531次组卷 | 6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中学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8 . 巴斯德是19世纪最有成就的科学家之一,他毕生证明了三个科学问题:每一种发酵作用都是由于一种微菌的发展;每一种传染病都是一种微菌在生物体内的发展;传染病的微菌,在特殊的培养之下可以减轻毒力,使他们从病菌变成防病的疫苗。其研究(     
A.打破了上帝造物说B.标志量子理论诞生
C.开辟了微生物领域D.开创了微积分学科
2023-01-15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有学者在评价牛顿的科学成就时指出:神安排的层级宇宙论一旦开始瓦解,必然就会波及神安排的社会层级结构的真理性。这说明牛顿学说(     
A.催生了近代科学B.颠覆了神学观念C.冲击了封建秩序D.改变了宗教信仰
10 . 中世纪神学家阿奎那运用形式逻辑来论证上帝存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之所以存在着“运动”,是因为上帝是第一推动者;宇宙秩序的结构之所以和谐,是因为存在无限智慧的创造者即上帝。他的思想(     
A.蕴含了推动科学发展的因素B.证明了因行称义的合理性
C.引发了文艺复兴思潮的兴起D.抛弃了古希腊的哲学思维
2023-01-13更新 | 136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