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美法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议会是国民的代议机关,拥有立法、组织、监督政府(内阁)等权力和对政府的不信任投票权。从法律角度讲,英王是权力最大的统治者,但实际上其活动是属礼仪性的,只是形式上履行批准手续。英国首相本人首先是由选民选出的下议院议员,然后经本党议会党团选举成为政党的领袖,如果他领导的党在大选中获胜,他就能被女王任命为首相,因此,政府首脑既控制内阁又控制议会。而美国总统由选举产生,是多种角色的领袖——国家元首、党的领袖、武装部队总司令、政府首脑和主要的立法创始人。总统的产生是先由各选区选民选举“选举人团”,再由“选举人团”选出总统,总统选拔的政府人员,需由参议院批准,但总统所领导的党不一定在参众两院成为多数党。

——摘编自董海岭《浅议英美两国议会与政体的区别》

材料二   抗日战争时期,依据各地选举条例规定,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一切赞成抗日与民主的地主、富农、资本家以及国民党人士,均享有同等的权利,既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地参加各级权力机关参议会的选举,又都有被选为人民代表参议员和公职人员的权利。所有选民不受性别、职业、财产等限制,各级参议会名额和人民代表的产生均以一定人口数为基础,即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比例相等。在陕甘宁边区,相比于土地革命时期,各级参议会的参议员一律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即自下而上,全部实行直接选举。抗日根据地所实行的选举制度,使人民群众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参政热情,创造出人民当家作主、团结一致共同抗日的政治局面。同时,影响与推动了全国特别是战后的民主运动,具有新中国雏形的政治意义。

——摘编自丁俊萍《论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治建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美两国政治体制的主要区别。
(2)根据材料二,归纳抗日民主政权选举制度的主要特征并说明其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华夷”秩序是在古代世界的社会条件下产生的一个有理念、有原则和有着自身一套完备体制的国家关系体系。由于长期以来,中华帝国乃是古代东方、特别是东亚地区的主要大国,因此这一体系的理念、原则和体制的构建,中国自然起了某种主导作用。明成祖朱棣说:“朕君临天下,抚治华夷,一视同仁,无间彼此。推古圣帝明王之道,以合乎天地之心。远邦异域,咸使各得其所,闻风向化者,争先恐后也。”“一”与“和”,是“华夷”秩序最本质的东西。这个“一”,就是要“大一统”,“一统华夷”。“和”的内容有三,即:中国不干预各国内部事务;中国对各国交往实施“厚往薄来”原则;中国负责维护各国的国家安全。朱棣派遣郑和出使的敕谕中说:“尔等祗顺天道,恪守朕言语,循理安分,勿得违越,不可欺寡,不可凌弱,庶几共享太平之福。”历史证明,中华帝国处理对外关系方面,确实做到了有“一”就有“和”。

——摘编自何芳川《“华夷”秩序论》

材料二 “光荣革命”后,英国已具备了向外扩张的条件。当时,新的政治制度已经确立,由此而造成的政治冲突也已经结束。重商主义已经为朝野上下所接受,对外贸易越来越成为最重要的民生国计。辉格党长期执政,为发展海外贸易提供了保障,这个党代表着英国最大的土地贵族,但同时也代表以伦敦为基地的海外大商业利益。威廉三世继承王位后,英国就被拖进了旷日持久的对外战争。就威廉的本意而言,他要把英国拖进荷、法之间的长期争执,从而有利于荷兰方面;但就英国而言,这却符合它已经面临的扩张需要,因此受到广泛的支持,尤其受到辉格党的支持。

——钱乘旦等著《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统治者所追求的“华夷”秩序的基本内涵。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近代英国与古代中国对外交往的不同
2023-11-15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议会民主制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种主要形式。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17-19世纪英国议会通过的重要法案

时间名称主要内容
1689《权利法案》保证议会的立法权,国王无权废止议会通过的法律。
1694《三年法案》规定议会是常设性立法机构,至少3年召开一次。
1697《年金法案》每年拨出固定款项作为宫廷开支,长期不变。
1701《王位继承法》国王继承者必须是国教徒;国王未经许可不准出国;国王不得免除终身任职的法官的职务。
1832《改革法令》废除56个保守的“腐败选区”,在新兴城市新设40多个选区。

——根据阎照祥《英国史》

材料二   宪法将全部立法权赋予国会,总统能否决国会立法,最高法院不能代替国会立法,但能宣布违宪,不少国会议员也意识到,造成“帝王式总统”的原因从根本上不在于总统过于强大,而在于国会过于虚弱。

——摘编自赵可金《治理美国:国会的角色与模式》

(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议会斗争取得的成果,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斗争的实质。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分配,分析美国“国会过于虚弱”的原因。这些反映了美国中央权力机构运转中的什么特点?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下的议会民主的认识。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书省有中书舍人掌起草命令,中书省在得到君主同意或命令,就让舍人起草,舍人在接到词头(命令大意)以后,认为不合法的便可以缴还词头,不给起草。在这局面下,君主就得改换主意。……门下省有给事中专掌封驳,……凡制敕宣行,大事复奏而请施行,小事则署而颁之,其有不便者,涂窜而奏还,谓之涂归。

──《吴晗文集》第三卷

材料二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规定以后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效力、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征收赋税等。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王仍然是英国政治生活的第一位参与者。1701年,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进一步强化了对王权的限制。1714年,乔治一世上台后,责任内阁制逐步形成,行政权力慢慢地由国王转到内阁手中。光荣革命后,国王曾通过册封贵族和上院中的支持者以控制上院的立法活动。后来,随着一系列的议会改革和选举改革,立法权逐渐转移到了资产阶级控制的平民院手中。这样,国王逐渐从一个有较大权力的君主,变成了虚位元首,统而不治。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包括中国专制说在内的西方学说被输送到世界各地。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种观点传入中国。谭嗣同在1896年所著的《仁学》中说两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对秦汉以下的中国政治持全盘否定态度。此后……都将从秦始皇开始到20世纪初延绵不绝的中国政治体制一并视为专制政体。

——摘编自侯旭东《中国古代专制说的知识考古》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限制君权与近代英国限制王权的不同方式,并加以评价。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专制说”在中国出现并传播的原因。
2023-11-10更新 | 75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有封驳权。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内阁的意义就在于它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皇权的腐化,维系明代政治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摘编自风雨塔拉《明朝官职》

材料二: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后,政府机构不断增加,内政外交事务日益增多。内阁唯恐其政策不能迅速全面地付诸实施,遂依仗在议会中拥有多数票,反复更改议会工作时间表,使议案和辩讼尽量集中于“国家中心问题”。20世纪以来,政府议案更难被反对党修正或否决了,议会也被反对党戏称为“内阁的专用议事厅”。19世纪晚期以后,大臣们清楚地认识到议会选举胜利对于延续内阁任期的必要性,因此内阁更加重视对大选的操纵。经国王爱德华批准,授予内阁首脑“首相”的称号,并在法律上明确了首相与其他阁员之间的主从关系。首相在地位显著提高后,作为执政党党魁就不再被看作“同辈阁员之首”了。

——摘编自韦荣建《论英国内阁制度形成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初设置内阁制度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内阁权力扩张的表现,并简析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对中外内阁制度发展的认识。
2023-10-16更新 | 41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河南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美国的建国者们从罗马学到了共和,并在罗马的城邦共和的基础上,在美国建立了复合共和,从而避开了城邦共和短命的覆辙。古罗马的政治传统中,建国者们最想复制的政治实践是混合政体。总统职位脱胎于罗马共和国中的执政官,参议院照搬自元老院,众议院对应于公民大会。联邦最高法院则类似于具有否决权的护民官。贯穿在混合政体中的则是分权制衡思想,即不论是个人的权力,还是少数人的权力,抑或是多数人的权力,都应加以分立与制衡。古罗马的政治传统中,对建国者们影响最大的人物是西塞罗及其自然法思想,该思想已经成为汉密尔顿、麦迪逊等美国宪法制定者们的常识。

——摘编自拉塞尔•柯克《美国秩序的根基》


根据材料概括罗马文明对美国政治的影响,选择其中一个影响展开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达清晰。)
2023-10-10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精诚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朱元璋推翻元朝的统治建立明朝政府后,积极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关系,重新确立了以明朝为宗主国的地区安全合作体系。在这一体系下,都须经过明朝的认可与册封,发生王位更替时,新王也须得到明朝的册封,这也被藩属国视作其政权合法性的标志。在这种宗藩关系下,虽然名义上是君臣关系,但实际上对藩属国的内政并不干预,明朝也很少出兵,而仅仅是对篡夺王位者予以道义上的谴责,尽量争取明朝的册封和认可,这也是其寻求合法性与巩固权力所必需的。由此可见,对于这一点,即使是西方学者也有着清醒的认识,明朝与藩属国的关系,“不是一种侵略性的帝国主义”。而是“表现出传统的文化主义”。

——摘编自张献忠《略论中华文明没有侵略和称霸的基因》

材料二 美国无疑将变成一个帝国,但并不是历史上罗马帝国、中华帝国、阿拉伯帝国、蒙古帝国和俄罗斯帝国那种单纯幅员扩张所形成的帝国,也不是英法等欧洲国家那种建立在直接控制基础上的殖民帝国,要求其商品和影响力能够自由进入世界各地,同时尽可能地减少对海外领土的直接控制以便节约政治和财政成本。用一句话归纳,作为帝国则是无边界的。这种帝国发展的逻辑正是无孔不入的资本的逻辑。

不论是否有意,美国的海军扩建一开始就不是针对英国海上霸权的,甚至可以说美国从未认真考虑过和英国进行一场海上较量。一些国会议员虽然叫嚷“美国舰队应该主宰大西洋西部和太平洋东部”,美国海军在大西洋方向完全处于防御态势,其战略构想以默认英国皇家海军对大西洋的控制为前提。这一点是与德国1897年以后海军扩建最大的区别

——摘编自徐弃郁《帝国定型:美国的1890﹣1900》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宗藩关系的特点,并分析其弊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崛起方式不同于传统大国的地方,并分析其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大国之路不同走向的主要因素。
2023-09-20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梭伦改革后,梭伦宪法同时被寡头派和民主派引为同道。当时流行的“人的价值在于财富而不在于门第”的口号也表明梭伦更多是以有产者的“财间政治”取代了贵族的门阀政治。新兴的富裕的工商业奴隶主开始在参政议政上分一杯羹,即便是下层公民也因为债务奴隶制的废除而部分免除了后顾之忧。民主肇始于梭伦是无疑的,而且即便是从近代民主的标准来看,梭伦时代的民主程度已令后人悚愧不已了。

——摘编自毕会成《庇西特拉图:带卫队的“梭伦”--庇西特拉图的历史地位谈》

材料二 1897年,共和党候选人麦金菜在战胜民主党候选人布菜恩当选为美国总统后,给石油大亨洛克菲勒的代表韩纳写信表示感谢,他说:“感谢你慷慨的、长期的、专心致志的帮助。20多年来,你的不渝的友谊对我一直是极大的鼓舞,也是我力量的来源,我一刻也没有忘记这一点,我永远在心底怀着感激。一想到多年来这种无间断的忠诚和友爱,相互信任和感情日增,我就激动得掉泪,不能自已。”

——摘编自美国总统信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时代民主政治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麦金莱所写信函中蕴含的信息。
2023-09-19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嘉勋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前期内阁的功能在于辅助皇帝批示和决策,由此节省皇帝处理政务的时间。明朝中后期,内阁运作模式日益复杂,其职权不仅限于执行,还监管六部。总体来说,内阁从初具雏形发展到鼎盛时期,在名义上始终只是一个辅助皇帝的工具,并不是正式的行政机构。虽然内阁大臣与皇帝关系密切,却没有实权,这必然会引起诸多矛盾。例如,明朝中后期许多内阁臣子致仕启归,而皇帝不准,两者之间的冲突日益严峻。嘉靖年后,内阁成员评选、任用、去留等规定模糊,阁臣内斗也异常激烈。但是在皇帝厌政怠政之时,内阁大臣票拟功能表现出的意义非凡,内阁会通过“祖制与天意”来影响皇帝,劝诫皇帝不违祖命,造福百姓。

——摘编自周硕人《从明朝内阁制度看封建皇权的演变》

材料二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后,政府机构不断增加,内政外交事务日益增多。内阁唯恐其政策不能迅速全面地付诸实施,遂依仗在议会中拥有多数票,反复更改议会工作时间表,使议案和辩讼尽量集中于“国家中心问题”。20世纪以来,政府议案更难被反对党修正或否决了,议会也被反对党戏称为“内阁的专用议事厅”。19世纪晚期以后,大臣们清楚地认识到议会选举胜利对于延续内阁任期的必要性,因此内阁更加重视对大选的操纵。经国王爱德华批准,授予内阁首脑“首相”的称号,并在法律上明确了首相与其他阁员之间的主从关系。首相在地位显著提高后,作为执政党党魁就不再被看作“同辈阁员之首”了。

——摘编自韦荣建《论英国内阁制度形成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内阁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内阁权力扩张的表现,并简析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外内阁制度发展的认识。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革命属于早期的资产阶级政治革命,其时资产阶级还比较弱小和幼稚。英国资产阶级不可能把封建贵族阶级一脚踢开,只能在君主立政下同它达成妥协。当时资产阶级与一部分封建贵族妥协不仅有必要,而且有可能。同时,他们在新的社会关系和政权结构中,也逐步克服封建的偏见,自身不断资产阶级化,最终与资产阶级合流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原则经过洛克、孟德斯鸠及其他思想家的大力揄扬,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普遍接受的建国“纲领”。后来的欧美资产阶级国家,无论是君主制还是共和制,基本上都是按照这些原则建设自己的政权的。

——摘编自赵士国丁笃本《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异议》

材料二   北美人认为英国本土与海外领地各有议会,平等平行,不存在上下隶属关系。“光荣革命”后英国君权与民权已从垂直“竖立”放倒,成议会主权制约君主专权之“平面”;从英国与海外领地的关系看,伦敦为“君”,海外为“民”,还是一个帝国“垂直”体。此前北美有过邦联,却是“用沙子结成的绳索”,后来美国定名United States,是地方各邦“平面”排列。托克维尔强调美国民主的根不在华盛顿、纽约,而在各“邦”小城小镇,有“小民主”自治,才有“大民主”联邦,须须根根扎根于“小”,地面之上才有树大迎风。我们称的“中央政府”,在美国只能称“联邦政府”,不可提“中央政府”。欧洲学习美国,各国主权分两层,可下沉者沉至地方议会,可上浮者浮至欧洲议会,明显有美国政体的遗踪。

——摘编自郑非《帝国的分裂:美国独立战争的起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美建立联邦制度的背景,并简要说明对美国确立联邦制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