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8 道试题
1 . 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建立了独具特色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本国乃至亚洲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审视1868—1889年明治维新的全过程,可以看出,1868—1878年,明治政府全面移植欧美文明,破旧立新,欧化色彩强烈,社会面貌变化剧烈。与此同时,贪大求洋、政府内斗、改革实效不高等问题,致使维新难以为继。1881年11月,太政官大书记官井上毅进呈《人心教导意见书》,建议政府劝奖汉学、倡导忠爱恭顺之道,发展实业教育,推广与日本国情最接近的德国学等。明治政府及时调整政策,至此,政策基调转为“兴汉学”和“学德国”,这成为维新成功的关键举措。

——宋成有《明治维新若干问题的再思考》

材料二 在日本,“自上而下的革命”的倡议、指令和骨干力量,都是来自部分封建领主和皇室公卿。日本资产阶级只能在一个方面发挥作用:商人和企业家阶层的存在使得从西方学来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行之有效。所以“明治维新”不能被视为真正的“资产阶级革命”,甚至不能被称作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不过倒可看作是与资产阶级革命相等的、行得通的革命的一部分。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明治维新指导思想的变化。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政策基调”变化后的具体措施。
(2)据材料二,指出作者对明治维新的定性及其依据。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治维新负面影响。
2 . 明治维新的成功,促成了日本国家的转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的明治维新是成功的改革,也可说是一次革命。日本在野的社会精英夺取了政权,然后从上而下,主导了政治、文化、社会、经济方面的重组。这一剧烈的改革,却是牺牲不大……改革的对象德川政权则已衰败,无法抵抗新兴势力夺取政权。然而,如此大事,参与者必须有强烈的志愿,方可冒险犯难,投身其中。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材料二 明治时代全面推行富国强兵政策的结果,大大增强了综合国力,积累了与列强谈判和废除不平等条约的筹码。日清战争、日俄战争的胜利,让日本国民尝到了甜头,看到了“富国强兵”理论和实践的正确性。日本急速引进西洋文明与欧美列强为伍,废弃未开化的过去,从强化本国的经济能力和军事实力着手,实现了“强国”的梦想。

——【日】宗泽亚《明治维新的国度》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明治维新“牺牲不大”的原因,指出参与者的“志愿”。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全面推行富国强兵政策”的主要表现。综合上述材料,简评这一政策。
2020-02-02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861年农奴制改革开启了近代俄国历史发展的新阶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既然天意授我承担起全俄罗斯皇帝的伟任,我一定不辱使命,誓将恩泽关爱惠及所有臣民” “先祖们已经采取了一些改善农民状况的措施……但是影响范围毕竟有限。”“我相信,贵族地主们对皇帝是无限忠诚的,也相信你们会为国家的利益而准备随时牺牲自己的利益,所以我才决定进行这项改革。”“在地主仍保持土地所有权的情况下,农民可在履行了规定的义务后长期使用宅基地,并且使用法令规定数量的土地。”

——摘编自《1861年2月19日宣言》

材料二 农奴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自由”和“土地”。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全面现代化的标志,为3000多万农民带来自由,为资本主义关系和国家经济现代化扫清了道路,并且在地方自治、教育、军事等领域进行了具有进步意义的改革,因此被称为伟大的改革。

——摘编自唐艳凤《俄国农奴制改革法令解读》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沙皇为推进农奴制改革采取了哪些策略?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奴制改革中解决“自由”和“土地"问题采取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现代化发展有何影响?
4 . 教育改革在日本文明开化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治政府尽管当时财源拮据,但对教育的投资却是最多,明治末年教育经费占国民收入的3%。文部省成立后,以小学为一切学校的基础,全力以赴抓小学教育,目的在于普及国民教育,提高就业人口的文化素质。发展师范教育是发展国民普通教育的基础。为了提高小学教师的地位,鼓励人们从事教师职业,一八九九年颁布的《小学校教育费国库补助法》,政府每年从国库中支出一百万,作为教师的教龄津贴和特别薪用。这些做法大大改善了教师的经济条件,提高了他们的政治地位。

——摘编自覆葆茶主编、钟启泉选编《日本教育改革》

材料二   在教育方面,日本明确规定,其目的是促进国家利益,而不是发展个人。为了既确保行政管理的一致性又确保思想的一致性,国家对整个教育体系实行了严密的监督。1890年颁布的教育诏书告诫所有学生,“要勇敢地献身于国家;以此来保卫和维持我们的与天地同存的帝国王权的兴盛。”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一1500年以后的世界》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述日本教育改革的特点。
(2)综合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本近代教育改革的历史影响。
5 . 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农奴制改革是两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日本在诸多方面赶上或超过了俄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攘夷”这一强烈的目的意识,使维新领导者们的思想有着鲜明的两重性。一方面,他们认识到当时攘夷是行不通的,从而转向了积极的开国论,即通过学习西方,由“文明开化”、“富国强兵”而最终实现攘夷的目的。……另一方面,他们一直没有忘记利用天皇的权威和民众的纯朴信仰来为自己的政治目的服务。

——崔世广《明治维新的思想历程刍论》

材料二   责任感和时代要求的结合,促使他(亚历山大二世)充满活力地在其任期的的头十年完成了改革的绝大多数工作。……在其统治末期,他成了一个悲剧性人物,……他以及俄国的悲剧在于他没有明确的思想,……不知道该怎样把其基本保守的本能和19世纪下半叶现代化的要求协调起来。由于不能高瞻远瞩,所以,他在许多同时代人眼中有时像个改革家,而有时则又像个改革的反对派。

——【美】沃尔特·G·莫斯《俄国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明治维新领导者思想的“两重性”,并结合明治维新中教育改革的举措加以说明。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亚历山大二世在政治体制和司法制度方面采取的改革措施。据材料二,分析他在统治末期成为“悲剧性人物”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从俄日两国改革中得出的改革启示。此资料来源于:中学
2019-12-20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第二高级中学、南渡中学2019年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19-20高三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6 . 近代俄、日两国改革影响深远,给后人留下深刻启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列宁指出:“臭名远扬的懈解放”是对农民的无耻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同时他又说:“1861年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这样的迅速,只用数十年就完成了欧洲某些老国家整整几个世纪才完成的转变。”

——摘编自《列宁全集》

材料二   1876年8月(明治政府)公布《金俸公债条例》,规定凡领取俸禄者均须献出俸禄,由政府按其俸禄多寡发给“金禄公债”……通过赎买办法革除封建武士俸禄的意义是重大的。封建武士作为一个阶级瓦解了。而且没有发生大的叛乱就实现了改造。更重要的是政府以公债取代了体禄,既可以减轻财政困难,又可以使武士们将公债转化为资本,去从事工商业活动。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农奴制改革是如何掠夺农民的?这反映了改革具有什么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政府剥夺武士封建特权的措施。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俄、日改革的共同影响。两国改革对待传统势力的做法,对你有何启示?
2019-12-14更新 | 158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19年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三)历史试题
7 . 武士阶层是近代日本历史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对明治维新产生重大影响,阅读下来材料:

材料一   曾经武士是幕府时代的统治者,立于士农工商身份阶层的顶端……在明治维新改革中,亲手推翻幕府的中下级武士,面临着未来国家发展道路选择的时候,首先革了自己的命——无论是出于自觉还是无奈。武士在明治维新后成为新的“四民”中居皇族、华族之后的士族,并在近代社会变革中归于解体……但武士阶级的覆灭是社会的巨大进步,是日本近代化的起点。但他们并没有被社会彻底淘汰,其中的成员有相当一部分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运用原有的特长、知识与教养服务于新社会,乃至于成为社会精英,从而顺利实现社会转型。

—— 李卓《明治时代日本武士的最后结局》

材料二   在日本的近代化中,武士曾经起过独特的作用。它既是倒幕的领导者,明治维新后近代化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又因近代化的推行而逐步衰落。然而武士道精神却并未随之消亡,而是在日本社会中长期延续下来,影响到其近代化道路的选择。

—— 吴乃华《论武士与日本的近代化》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首先革了自己的命”的具体表现。
(2)材料二中武士道精神“延续”体现出明治维新具有怎样的局限性?指出这些局限性在“其近代化道路选择”中的具体表现。
(3)据以上材料分析武士的地位发生过怎样的变化?从中可以得到什么认识?
8 . “明治宪法”体现了日本近代化的特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第一条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统之天皇统治之。

第五条天皇依帝国议会之协赞,行使立法权。

第六条天皇批准法律,命其公布及执行。

第三十一条本章所列条规,在战时由国家事变之际,并不妨碍天皇大权之施行。

第三十三条帝国议会以日本贵族院、日本众议院两院组成之。

第五十五条国务大臣辅拥天皇而负其责任。

(第二款)凡法律、敕令及有关国务之敕诏,须有国务大臣之副署。

第五十七条司法权由法院以天皇名义依法律行使之。法官非依刑法之宣告或受惩戒处分者外,不得免职。

——《大日本帝国宪法》(节选)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概括“明治宪法”的主要规定,及其确立的政治体制。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治宪法”主要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019-09-17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江苏省南京市高三9月初摸底测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日本文明史看,外来文明的引进移植都是国家主持的,中央政府具有权威地位。……他们很早就吸收了西方的征兵制,但普选制却不予移植。鉴于德国宪法赋予皇帝的权力比任何君主国都大,也最具保守主义色彩,伊藤博文遂以考察德国宪政为此行(到欧洲)重点。他(考察后)认定德国的君主立宪制和秘密制宪主义比较符合日本国情,决定以德国宪法为蓝本,聘请德国专家为顾问起草宪法。明治政府将宪法草案经由三次“宪法会议”讨论,最后于1889年呈交已亲政22年的明治天皇“钦定”。由于这部宪法始终没有经过国会讨论而是以敕语形式公布,所以史称“钦定宪法”。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这一宪法规定:不得随意逮捕公民,财产权受到保护,公民享有宗教、言论和结社的自由。但在每种情况下,政府只要愿意便有权制止这些权利。大体上说,这一宪法里从德国模式中借来的东西远多于从法国或英国模式中借来的东西。其原因在于:日本同德国一样,当时正处于巩固阶段,因而对增强国家实力比对保护公民自由更感兴趣。因此,这一宪法只为日本提供了议会制的门面,同时却维护了寡头政治的统治和天皇崇拜。的确,宪法第一条规定:“日本帝国将由永不间断的一代代天皇统治和管辖,”同样第三条规定:“天皇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指出日本在明治维新中吸收外来政治文明的突出特点。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这一宪法里从德国模式中借来的东西远多于从法国或英国模式中借来的东西”?
10 . 农业生产关系变革对经济近代化起着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废除农奴制后,俄国有2 250万依附俄国封建农奴主的农民获得了解放,在法律上成为有财产的自由人,同时恢复农村公社(即村社)对农民的管理。沙皇政府声称:“公社是俄国人民的特点,侵犯公社就是侵犯特殊的俄罗斯精神。”俄国50个省的统计数字表明:农民土地单位面积的产量提高了,1861~1870年为每俄亩29普特,1871~1880年为31普特,1881~1890年为34普特。

——摘编自《俄国农民与苏维埃政权》

材料二 1897年居住在俄国的47.2%的贵族地主通过出售或出租土地等方式远离农村,移居到城市,但在1858年只有15%~20%。部分贵族通过抵押土地和出卖土地获得的资金用于商业或俄国的新兴产业。1882年在莫斯科大约有500个世袭贵族办企业和234个世袭贵族开工厂。但比较普遍的是贵族把资金投在国家债券或者铁路、银行和其他私人企业的有价证券。据1882年资料统计,正是这类投资的股息或利率成为许多莫斯科贵族大部分收入的来源。

——摘编自周静《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贵族的经济状况》

材料三 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农民“离土不离乡”,广泛使用强制劳动,成为俄国工场手工业的一种普遍特征。废除农奴制并不意味着农村封建关系的终结,错综复杂的传统的超经济的剥削方式在俄国庄园里继续盛行。沙皇专制政府成为自上而下的迅速工业化的发动机,使俄国的工业化表现出明显的内在矛盾性:为了募集资金,沉重的赋税负担不得不压在农民身上,而这样又阻碍了国内市场的扩大,从而限制了进一步的投资。

——摘编自张宗华《苏联时期俄国城市化的特征及历史渊源》


(1)根据材料一,指出农奴制改革带来的变化及沙皇政府声称“侵犯公社就是侵犯特殊的俄罗斯精神”的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二,归纳贵族获取财富的主要途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对俄国现代化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作者对农奴制改革的观点及其理由。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俄国农业生产关系变革对工业化进程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