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8 道试题
1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解决土地问题是一个国家在近代化的过程中不能回避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治维新后,由于商品货币经济的急速发展,国内统一市场的初步形成和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把全国经济基础的农业也纳入资本主义发展的轨道。因此,新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就是必须解决土地问题。各地频繁发生的农民起义,冲破了各种封建限制,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要求,而且已经威胁到明治政权的基础。要使日本摆脱半殖民地化危机,要“自立自卫”、“确守国权”,明治政府深感只有迅速地建立起统一的能保证稳定收入的租税体制,才能稳定和扩大财政收入,以应付“百废待兴”,实行各项改革的需要。

——摘编自汤重南《日本明治维新后的地税改革》

材料二   1872年,日本宣布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了新兴地主和富农的土地私有权,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同时,政府颁布地税改革法令,统一全国土地纳税标准,并废除了按村摊派税收的习惯,改为直接向土地所有者征收,而且一律收取货币。地税改革确立了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度,把农业税收纳入现代课税体系。同时,农民有了人身、移居、职业的自由,再也不能把农民紧紧地束缚在土地上了。

——摘编自郭永胜《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启示》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述明治政府“必须解决土地问题”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明治政府“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法,并分析其对工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一个国家在近代化的过程中“解决土地问题”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2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明治维新时期的金融改革,对日本近代化进程产生巨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明治维新开始后,由于原始积累的贫乏使政府在推行政策时往往举步维艰。1868年,政府发布了发行纸币——太政官札的公告。由于政府不能有效控制全国各藩货币杂乱,导致太政官札迅速贬值。1871年,政府公布“新货币条例”,规定日元为新货币单位。1872年,国会制定“国立银行条例”,成立股份公司制度的国立银行。1882年,设立中央(日本)银行。1884年,公布《兑换银行券条例》。1885年开始发行可兑换的货币。至此,政府解决了金融市场的融资问题,为日本产业革命提供了大量资金。1895年,日本获得的中国甲午巨额赔款,为金本位制积累了必要的准备金。1897年颁布《货币法》,日本银行发行能兑现的银行券,1899年货币制度获得统一。

——摘编自苗灏《财政危机的处理措施对中日两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概括日本金融改革的主要措施,并指出其历史背景。
(2)据材料,指出“中国甲午巨额赔款”对日本的影响,概括日本金融改革的主要特点。
2019-06-07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回归性考试(5月) 历史试题
3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899年,明治政府以天皇名义颁布钦定《大日本帝国宪法》,这是东亚首部近代意义上的宪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治宪法体制的结构



——崔世广《明治维新与近代日本》

材料二   在近代天皇制的历史上,天皇个人的意见与能力和天皇所体现的权威之间的差距甚大,与前者相比,后者带有巨大的绝对权威印记。二者间之所以会产生如此大的差距,是因为很多人希望借助天皇的权威来赋予自身的愿望、欲求以普遍性意义,并从自我内部汲取可能性与活力,这样一来,他们就需要寻求一个权威性中心。因此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人们需要一个作为权威的天皇,所以才把它制造出来。

——【日】安丸良夫《近代天皇观的形成》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日本行政机关和国家最高决策机关及其与天皇的关系,概括1889年日本宪法中天皇的地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当时日本“人们需要一个作为权威的天皇”?简评《大日本帝国宪法》。
2019-06-03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金陵中学、海安中学、南京外国语中学2019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4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1856年表示:“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许多不服从地方管制的事情。本人深信,迟早我们会解决这种状况。我想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全国警察局长在给沙皇的报告中也不得不承认:“农奴制度是国家脚下的火药库,尤其是因为军队也是农民编成的,便更加危险了。”原沙皇政府财政大臣康克林看到农奴制阻碍俄国工业的发展时说过: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工业,就如同处于某种野蛮状态,如果同高度文明的民族发生冲突,就会成为大的“祸害”。克里木战争失败后,康斯坦丁·尼古拉耶维奇大公直截了当地声称:“我们不能再欺骗自己了……我们比一等强国虚弱和贫穷,另外,我们不但在物质方面,而且在智力资源方面(尤其管理方面)比它们贫乏。”

——扎依翁契科夫斯基《俄国农奴制废除》

材料二   上层统治阶级主流对改革的正确认识,与他们的整体素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十九世纪上半期,俄国官僚的升迁主要取决于受教育程度,而非门第出身。于是,19世纪30~40年代,官僚中间出现了一批接受过良好教育,勤于思考,对即将进行改革的纲领及实施方式意见相近的人,当时被称为自由派官僚。自由派官僚分布在政府各部门,它同自由派社会活动家、学者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改革是社会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长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是以相对和平的方式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否定,对新制度和新思想的认同。俄国1861年改革既废除了旧的根本阻碍俄国前进的落后的农奴制度,又在此后相继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为俄国的近代化构建了基本框架。

——张桂荣《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再思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俄国上层统治阶级对农奴制危害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俄国农奴制改革成功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重大变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资本主义因素在19世纪中期的德川经济中就已经出现,封建主义被削弱但没有完全瓦解。来自西方在政治和经济上的挑战,揭露出幕府和上层武士统治集团的软弱无能,由此引起人们对现存社会秩序的怀疑。西方的挑战还带来了幕府或藩无力承担的财政负担。难以承受的财政负担推动物价疯涨,给了业已存在的不满一个新的刺激和方向,激起了一场导致“王政复古”在先,“维新”随后的政治运动。一家叫《日本》的报纸宣称,“我们承认外国文化的优秀,我们珍视西方的权利、自由和平等的理论……首先,我们看重西方的科学、经济和工业。不仅仅因为它们是西方的而被采纳;它们之所以被采纳只能是因为它们能对日本的福祉作出贡献。”日本在文化选择方面相对的自由,吸收欧洲文化的一部分,并不会损坏完整且独特的日本文化实体。日本人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建立“现代”国家的政策,这个国家最终将是一个能够与西方平起平坐的强国,日本走向了帝国和发展工业之路。

——摘编自【英】威廉·G·比斯利《明治维新》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明治维新的主要因素,归纳明治维新中日本建立“现代”国家的主要政策措施。
(2)据材料概括日本明治维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治维新对日本发展的影响。
6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于绝大多数政府高官和贵族而言,俄国之所以没有像西欧国家那样屡遭动荡,就是因为维护了传统的农奴制法律和习俗,反对思想自由和各种“蛊惑性”的学说。……但是随着俄国受教育阶层的西方化和启蒙思想在贵族中间的传播,他们开始承认农奴制已经成为俄国的道德污点。许多受西方观念影响的贵族都面临着日常生活方式与文化价值观之间的矛盾:一方面农奴制让他们在物质利益上获得特权,但另一方面他们接受的教育和思想让他们无法否认农奴制的不公平性。

——摘编自张广翔、李振文《再论亚历山大二世与俄国1861年改革》

材料二   改革后全俄每个农民(成年男性)平均分到份地3.4俄亩,而农民家庭维持最低生活需要的份地数量为8-9.5俄亩.此外“国家从地主手中赎买的土地平均价格为每俄亩38卢布,将土地转手出售给农民时每俄亩价格高达63卢布”。为了帮助农民赎买土地,政府成立了农民土地银行向农民贷款,农民可在49年内还清货款,但要支付高额利息.

——摘编自袁丽丽《<俄国1861年改革>一课的再思考》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俄国贵族对农奴制的认知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认识变化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俄国“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据此分析改革的实质。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奴制在俄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影响。
2019高三下·江苏·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日本是近代东方国家中,在西方列强的冲击下经过改革成功启动现代化的典型,为其他落后国家提供了重要启迪。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62年,日本德川幕府开始向欧洲国家派遣留学生,留学地遍布欧洲显赫国家……日本留学生首先到达的国家是荷兰……日本学生在这里的反响不温不火。随后,幕府又向两个国家派出留学生,这两个国家是俄国与英国。日本留学生从这两个国家反馈的是截然不同的评价:恶评俄国,好评英格兰。

——摘编自程万军《日本人为什么不愿到俄国留学?》

材料二   日本新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留学生对荷兰的“反响不温不火”的原因,并说明日本留学生为何“恶评俄国,好评英格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新领导人感兴趣的那些增强了民族力量的“组成成分”体现在明治维新哪些变法措施上。并举例说明日本民族在亚洲“为自己去掠夺”的表现。
2019-05-15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5月2019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江苏卷)-历史
8 . 19世纪70年代德国的工业生产已经超过法国,在煤钢领域,克虏伯公司、蒂森公司以其规模庞大而声名显赫;化工领域,德国的合成燃料产量占了世界的一半左右;交通运输业,德国的铁路长度在中西欧都首屈一指。这一时期德国的进步主要得益于
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迅速完成
B.政治统一及巩固统一的措施
C.对海外殖民地的倾销和掠夺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农村改革是明治维新的重要内容。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1870年统治日本的任何政府,不管是什么性质,都将必定发现不得不处理乡村问题,因为乡村是最大的税收来源,是明治政府统治的大多数人的家园。

材料二   于1873年7月28日颁布的地租改正法,强调了天皇“人民平等承担税负、不加歧视征收租税”的意愿。然而,该法的实际规定显示了它对政府自身财政利益的关注,远远大于对任何税赋平等原则的关注。在它的规定下,标准的租税用现金支付,并给国家带来既定数额的收入。此外,它也是农业和农业生产者所可能承受的方式,尤其因为新法驱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多的农民出卖农作物换取现金。这是一项他们中很多人都缺乏技能的作业,这就导致了地税改革的一个副作用:财务失败致使佃农和失地的农民增加。另一个副作用是恼人的所有权问题——由于地契的发放方式——不但是以有利于平民不利于武士的方式,而且是以有利于地主而不利于自耕农的方式解决的。

——以上材料摘编自【英】威廉·比斯利《明治维新》


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中明治政府处理乡村问题的措施。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治政府地租改正法的影响,并从近代化的视角,指出其直接目的。
10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明治维新深刻地改变了日本,其影响更波及整个东亚地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871年,日本政府派遣岩仓具视率领使节团出访欧美,主要目的是与列强谈判,希望各国宽免与日本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节团的另一项任务是考察列强国情,作为维新的参考……19世纪,国与国之间完全奉行丛林法则,岩仓使节团不断碰壁,没有一个西方列强愿意宽免对日本的不平等条约。身为副使的大久保利通苦恼之余,逐渐为欧美各国的富强所倾倒;在美国,方兴未艾的现代教育向新大陆辐射着层出不穷的技术革新和一往无前的奋斗激情;在英国,“世界工厂”支撑着“日不落帝国”空前的强大和自信;在德国,“铁血首相”俾斯麦向东方来客耳提面命地传授了“强权即公理”的外交秘籍。上述三国的经验分别成为了后来明治日本普及教育、发展工业和武力扩张的重要参考。

——《明治维新150年:最后的武士》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教育、政治三方面说明日本是如何借鉴欧美国家经验的?
(2)结合所学知识,以19世纪(明治维新前后)日本的对外关系为例,论证“国与国之间完全奉行丛林法则”(要求:史论结合,观点明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不少于280字)。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