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独立战争爆发前,很多文学作品都表达了北美殖民地的民主风气,并号召民众要与英国殖民者和自身的保守思想作斗争,认为人人生来自由、平等与独立。北美的工业品与宗主国商品竞争加剧,英国实施了一系列限制北美工业发展的政策。随着统一市场的形成,各殖民地间的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在这个基础上便形成了共同的文化。因此,到18世纪中叶,美利坚民族逐渐形成。

——摘编自赵登明《简明中外通史》

材料二   18世纪,俄国政府允许资产阶级购买农奴或把农奴无偿拨给他人,这使资产阶级获得了廉价劳动力,俄国政府通过高关税政策保护俄国工业,以及通过广泛的加工订货,使一部分资产阶级大发其财。列宁说:进步的贵族军官“由于在拿破仑战争时期同欧洲的民主思想相接触而被传染”。战后,当十二月党人已建立了秘密的革命组织并提出进行政变任务的时候,他们就更加重视西欧的革命思想。十月革命党人起义前,“谁也不相信正是在彼得堡的中心,有可能爆发攻击沙皇专制制度的巨大政治起义”;起义后,“俄国人民在睡梦中惊醒”,一批秘密革命小组出现了,“作为反抗现存制度斗争的一种表现艺术,它也和文学一样,逐渐成为现实主义的艺术”。

——摘编自姜德昌《十二月党人起义的历史背景》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美独立战争与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在性质上的差异,并分析上述差异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美独立战争与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相似的文化背景,并简析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影响。
2022-06-21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2022·全国·高考真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有学者认为,“与万国对峙”是日本明治维新的最高目标,为扭转内忧外患的局面,明治政府将“安内竞外”视为治国安邦之道,在日本官方文书中频繁出现类似“与万国对峙”的表述。1868年,日本以明治天皇名义发布的《宣扬国威哀翰》,主张“开拓万里波涛,宣布国威于四方”,勾勒出“大陆政策”的扩张方向。此后,伊藤博文把废藩视为“抵御外辱,仲张皇威于海外”“与万国并立”的条件。木户孝允提出,“以文明开化为国家富强之途径”,1870年,外务权大丞柳原前光强调,“朝鲜国北连满洲,西与清国之地相接,使之屈服,实为保全皇国之基础,将来亦为经略、夺取万国之源也”。

——摘编自宋成有《新编日本近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提出“与万国对峙”的背景及实施方略。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提出“与万国对峙”目标的历史影响。
2022-06-16更新 | 5279次组卷 | 21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2(辽宁专用)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日本在与中国的贸易中,金、银、铜大量流出,造成国用匮乏。1714年德川幕府拟订贸易法,即正德新商法。其要点为:第一,规定来航清船,为年30艘。其中华船27艘,南洋各国船3艘。第二,贸易银额限6千贯,每艘191贯。第三,限定的清船,年年授以信牌(又名“割符”),有牌者许互市,否则许。1715年,幕府遣使赴长崎,召集清船主发布新商法,对中日贸易的数量、金额、往来船只等均作了种种限制和削减。因此,中日贸易经过日本幕府正德新商法的推行,日趋衰微,直至日本明治维新,均无复起色。

——摘编自方宪堂《古代中日贸易概述》

材料二   日本大正时期(1912-1926年),中国在日本对外贸易中已占有相当份额。日本对中、美贸易额合计约占日对外贸易总额的一半。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日本面对国内较贫乏的资源及落后的农村经济,较薄弱的国内市场,尤为注重从对外贸易,特别是对华贸易方面寻求出路。其“贸易立国”的重要内容即是打入中国市场,输出机械制品,获取自身缺乏而中国颇为丰富的各种资源已成为开始进入垄断资本主义的日本的一项重要“国策”。“三井”“三菱”等日本近代垄断经济财阀集团的形成、发展无不深深得益于此时期的对华贸易。这些急剧膨胀起来的现代金融垄断财团是日本对华贸易的主力。

——摘编自娄向哲《近代中日贸易对日本经济发展之影响》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德川幕府后期和大正时期对华贸易政策的差异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日贸易对日本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边疆治理是主权国家维护国家稳定和统一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是继承中国历代王朝传统而建立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在对边疆地区统治的过程中,建立了适宜边疆各民族习俗特点的管理边疆事务机构,并适时地颁布了相应的法制。清廷中央管理边疆事务的机构理藩院,与在边疆地区设置的各个施政部门分工明确。

乾嘉之际,《理藩院则例》修订告成,在边疆地区正式立法,用国家颁布的法律来约束各个民族地区活动,达到国家法制的统一。清廷从边疆民族地区特点出发,实行“众建而分其势”的基本政策思路。一方面分化和削弱边疆民族各部上层权势,同时又刻意加以笼络和抚绥,如朝觐制度、满蒙联姻。乾隆时期,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从俗从宜”,“各安其习”。但在强调边疆地区的特殊性和制定特殊政策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利于各民族交流、影响边疆民族社会发展的消极因素,如南疆实行的回汉隔离政策、在东三省和蒙古地区实行的封禁政策,迟滞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开发。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材料二美国的边疆治理主要指对西部的开发与治理,始于独立战争胜利后不久。面对广袤肥沃的土地,美国实行了以销售为主的土地政策。1862年美国颁布《宅地法》,规定“一切忠于联邦的成年人,交付10美元登记费,即可在西部领取160英亩土地”。同时特别注重发展铁路运输,1802年颁布《俄亥俄授权法》,规定公有土地的收入所得,按一定比例投入公共交通建设。……美国西部的边疆治理,还面临着如何使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移植到西部并成长起来的挑战。这既是美国边疆治理的重要目标,也是边疆治理成功推进的保证。美国政府还推行了“熔炉”政策,核心是是强调盍格鲁一撒克逊文化与新的移民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新的文化形态。但是“熔炉”理论并不像其描述的那样美好,甚至很多时候是极端野蛮的。以印第安人为例,建国之初的100多万印第安人到19世纪末仅剩下2万人。

——摘编自张健《美国边疆治理的政策体系及其借鉴意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代边疆治理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清代边疆治理的措施。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对比分析美国和清代在边疆治理措施方面的不同点.并指出对我国当代边疆治理的启示。
2022-03-09更新 | 536次组卷 | 6卷引用:2022年辽宁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5 . 【德国的分裂与统一】

材料一   俾斯麦使用战争暴力手段摧毁了阻碍德国统一的内外势力和德意志联邦的全部旧关系,完成了300多年来德意志民族不断追求的统一大业,并把德国带入了现代化国家的行列。统一的德意志民族不再任由欧洲强邻欺压和宰割。统一也极大地促进了德国生产力的发展。但其保留了专制主义的君主政体,阻碍了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彻底完成。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和俾斯麦在统一过程中煽动并利用的民族主义情绪,使德国成为欧洲国际政治中不安定的根源之一。

——摘编自唐晋主编《大国的崛起》

材料二   1945年2月,在法西斯灭亡的前夕,苏、美、英三国首脑召开雅尔塔会议,一致同意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1949年9月,西部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东部的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正式分裂为两个主权国家。尽管如此,接受了历史教训的德意志民族,在东欧剧变的历史环境下争取民族统一。1989年,民主德国宣布“柏林墙”开放,联邦德国总理科尔提出关于两个德国实现统一的十点计划。1990年,在美、英、法、苏四强同意下,两德达成统一。

——摘编自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推动德国两次从分裂走向统一的共同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国两次统一的方式的差别及其影响的不同。.
2022-02-13更新 | 266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铁岭市六校2022届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亚伯拉罕·林肯(1809-1865),美国第十六位总统。19世纪中期,美国南北方的经济以不同方式迅速发展,南北矛盾日益显露。1861年,南方一些州宣布建立南部同盟,公开分裂国家,南北战争由此爆发。

内战初期,为了扭转北方在战争中的不利局面,林肯签署了《宅地法》,这一措施满足了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大大激发了农民奋勇参战的积极性。之后林肯又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即日起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解放的黑奴可以应召参加合众国军队,为联邦服务。”战争后期,参加了联邦军队的黑人奴隶就已高达18万人。但是,对于已处于联邦军队控制之下的南方地区和忠于联邦的四个边界蓄妇州中的黑奴的自由问题,宣言中只字未提。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

材料二   左宗棠(1812-1885),汉族,晚清军政重臣,早年曾参与平定太平天国运动。19世纪中后期,浩罕国首领阿古柏在英俄两国的幕后支持下,企图肢解控制新疆。后经左宗棠数年艰辛斗争,最终收复了新疆。在左宗棠多次上书下,清政府于1884年在新疆设立行省。

其间,左宗棠除指挥军务外,还“购买种羊,发交兵民以收畜牧之力”、“授民农法以尽地利”、学泰西之法、亲自指导采矿设厂、提倡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与汉语汉文并行使用,指挥军民在行道两边广种树木等。正是“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摘编自李伟、刘丹(左宗棠开发西北的思想和实践》


(1)根据材料一,指出南北战争爆发的时代背景,并分析北方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左宗棠经略新疆的举措及其深远意义。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二人所处时代背景,分析他们所作所为的局限性。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上半叶, 美国领土不断向西扩张,北部的资本家同南部的奴隶主之间展开了一场争夺西部土地和人口的斗争。到19世纪50年代,两种不同经济制度的斗争越来越激化,黑奴制成为斗争焦点。1860年代表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林肯当选总统。1861 年,美国内战爆发,林肯签署了《没收法案》,决定将叛乱分子的奴隶作为财产没收并予以解放。为了扭转内战初期北方的失利,1863 年1月1日,林肯签署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最终通过了禁止奴隶在美国存在的宪法第十三条修正案。修正案的通过表明,美国从法律上彻底埋葬奴隶制度。这一胜利和林肯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同时这也是美国人民长期斗争的胜利。

——摘编自陈书明 《林肯和黑奴制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林肯废除黑奴制度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林肯废除黑奴制度。
2022-01-18更新 | 216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年辽宁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自设棉纺织厂始于洋务派所办的民用企业,随后,民族资产阶级以抵制外资为目的,开始授资棉纺织业,开启了民族资本棉纺织工业的艰难之旅。一战爆发后,民族资本棉纺织工业进入持续、高速发展时期,1914-1920年,民族资本棉纺织工业资本年增长693.5万元,是1894-1914年的4.52倍。但是,由于外国在华工厂的挤压和外国商品的冲击,1922年后,民族资本棉纺织工业被大规模挤出中国市场。20世纪30年代中期,民族资本棉纺织工业恢复活跃发展到高峰,而从20世纪30年代后期到40年代末,受战争等各种因素影响,民族资本棉纺织工业陷入绝境,甚至处于破产的边缘。

——摘编自梁华《近代外国在华直接投资与民族资本的竞争》

材料二 日本的工业革命是以纺织业为中心开始的。在明治维新的过程中,政府推行”殖产兴业”的政策,一方面积极引进外国先进设备,另一方面又以无息贷款的形式解决私人资本不足的问题,使近代棉纺织工业取得飞速发展。1880年,涩泽荣一等人以民间集资的方式创办了大阪纺织会社并取得成功。与以往工厂相比,新工厂规模更大,改用蒸汽为动力,工人劳动实行昼夜两班交替制,使日本棉纺织业向资本主义工业化生产迈进了一大步。日本在逐步夺回被外国产品占领的国内市场的同时,开始积极准备向中国进行输出。甲午战争后,日本凭借在中国获得的政治、经济特权,输入中国的棉纺织品数量猛增。一战期间,日本趁机排挤英国、印度,成为中国市场棉纺织品的最大输入国,阻碍中国棉纺织业的近代化发展

——摘编自陈桦《关于中日近代棉纺织品贸易的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棉纺织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相比,日本近代棉纺织业发展的特点,并说明其发展的原因。
2021-12-16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2届高三12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恩格斯曾对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做过这样的评述:“在资产阶级借以组织其统治的国家机构中,也有许多东西是工人阶级可能利用来对这些机构本身作斗争……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合法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

材料二   俾斯麦在188年时就看到,光用“鞭子政策”是很难奏效的,需要辅以“糖果政策”改善工人的处境。这就是俾斯麦的社会立法措施。首先是劳动立法。80年代初,规定6天工作制,按时给工人支付货币工资,废除工矿企业中使用童工,被雇青工必须读完小学,劳动日不超过10小时等。其次是他的社会保险立法。1883年颁布疾病保险法令,保险费30%由雇主,70%由工人编……1887年社会保险费总额为近1亿马克,1900年增至近5亿马克,这一年领社会保险费的人数达500万人。

——丁建弘《德国通史》

材料三   卡尔·马克思是在德国最黑暗的反动时期出世的,但他却诞生在德国的一个最先进的省份。因此,封建贵族的专制统治、资本主义的巨大生命活力以及无产阶级及广大劳动人民的深重苦难,形成了马克思出生时代的特征。

——锐生、黎德化《读懂马克思》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恩格斯所说的“这些机构”指的是什么?从政治和经济角度说明1871年宪法对德国有什么重大意义?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俾斯麦颁布社会立法的原因。
2021-11-07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美利坚合众国形成的过程和背景来看,美国的立国经验是独特的。“州”的地位的演变,一直是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州先由殖民地上升为独立之“邦”,后又降格为从屋于联邦的成员,不管其地位如何演变,但始终都保持着相当的独立性。美国独立后,州与州之间为河流的使用起了争执,为港口的使用权相互械斗,相互设置贸易壁垒,滥发纸币和通货膨胀,战时债务无法偿还,英、法、西班牙在周边虎视眈眈,松散的联盟难以应对危机。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材料二   进入19世纪后,德意志各地的资本主义逐步发展。1815年起,德意志人民要求实现国家统一的斗争不断高涨。俾斯麦出任普鲁士首相后,认为“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议论和多数人投票能够解决的,有时候不可避免的,要通过一场斗争来解决,一场铁与血的斗争”。普鲁士先后进行了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的统一。统是德意志历史上的划时代转折点,有重大的进步意义。由于扫除了历史积留下来的障碍,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统一后的德意志经济发展是神速的,而在政治上则难以摆脱专制主义的色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独立后的美国实行“联邦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实现统一的因素及统一后德国政治体制的局限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