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9.17世纪,英国失地农民的数量还比较有限。1536年法令规定:所有健康的人,一旦被发现乞食,要被剥光衣服,绑在马车后游街示众,同时鞭打至流血,然后遣返原籍。随着圈地规模的扩大,英国政府逐渐认识到,农民进城流浪的问题是社会转型带来的。1572年法令规定:对贫民要进行救济,要求治安法官给每个教区的贫民登记造册,将他们遣返回乡,由当地安置。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失业问题成为比流民更为严重的问题。1629年诰令明确指出:要尽一切可能“为贫民提供资金和原材料,安排他们就业”。随着工业革命的逐步开展,工业化地区需要更多的劳动力。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贫困者必须进入济贫院,参加劳动。其目的是培养受救济者的劳动习惯,使他们能靠劳动谋生。

——摘编自刘书增《社会转型时期英国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

材料二   尽管苏南地区近代工商业有长足的发展,而且也需要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但其本身发展并不充分,容量也有限。据1933年的调查,苏南地区工厂工人为337222人,这其中苏南籍的农民工人约占60%,总数仅在20万人左右。伴随近代化的步伐,一些近代城市相继兴盛起来,城市人口的大幅度增长刺激了对农产品的大量需求,因而,在这些城市近郊逐渐兴起了一批以种植蔬菜、花卉和水果以及养殖奶牛、蜜蜂为业的农户或畜牧树艺等新式农场。农业内部产业结构的调整成了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途径,植棉业、蚕桑业、园艺和畜牧业的迅速发展,使农业内部吸纳的农村劳动力达70%。

——摘编自周中建《近代苏南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处理农村剩余劳动力政策的变化,并说明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我国苏南地区和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不同之处,并分析近代苏南地区出现这些不同的原因。
2020-10-25更新 | 922次组卷 | 24卷引用:2021届高考压轴卷历史试题(海南卷)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31至1841年间,伦敦的人口增长了13万,曼彻斯特增加了7万。……在没有适当的排污设施和新鲜用水的地方,霍乱、伤寒、结核病等是人类天然的杀手,同时这些地方弥漫着从工厂、铁路和民用烟囱里冒出的烟雾。……在伦敦,人类排泄物散布在25万个民用污水池之中,无人集中处理。在曼彻斯特,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住房拥有相当于厕所的设施。最贫困的工人居住条件极其恶劣,住房里通常连照明和排水设施也没有。

——摘编自【美】菲利普·李·拉尔夫《世界文明史》下卷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以来城市居住条件演变简表

时间事件
19世纪50年代美国人发明了电梯。
19世纪70年代比利时一个住宅项目首次使用钢筋混凝土技术。
20世纪90年代中国集中供暖和制冷、私人卫生间等快速普及。
21世纪以来家居内部陈设更舒适,外部环境更优美。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列举城市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城市居住条件的演变趋势,并请你说说如何应对城市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
3 . 材料一如图反映了19世纪英国就业人口比重的变化历史上不同时期就业人口结构的变化反映着历史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反映了19世纪英国就业人口比重的变化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联邦德国就业人口分布变化

经济部门年份美国联邦德国

农业
1950年12.2%23.2%
1990年2.8%5.1%

工业
1950年34.7%42.2%
1990年25.8%40.5%

服务业
1950年48.9%32.4%
1990年71.4%54.4%
(1)材料一可用来研究19世纪世界经济领域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说明判断依据。
(2)依据材料二,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就业人口比重的新变化,并指出其主要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

1765年,大豆引入北美,最初作为饲料或绿肥。19世纪60年代,豆腐在美国开始被视为健康食品。19世纪末,大豆根瘤的固氮功能被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广种植。至1910年,美国已经拥有280多个大豆品种。1931年,福特公司从大豆中开发出人造蛋白纤维,大豆成为食品工业、轻工业及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1954年,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种植面积超过一亿亩。大豆在南北美洲都得到广泛种植,美洲的农田和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紧密联系。

——摘编自刘启振等《“一带一路”视域下栽培大豆的起源和传播》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豆在美国广泛种植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物种交流的积极意义。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政府通过贷款、土地赠予等“私人投资,政府援助”的形式,大力推动近代铁路的兴修。1830年美国建成本国第一条近代意义上的铁路,到1840年美国的铁路通车里程已达到2820英里,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南北内战结束后,1869年联合太平洋铁路和中央太平洋铁路在犹他州的普罗蒙特利接轨,成为第一条横贯北美大陆的铁路线。随着美国领土的扩张和西部大开发,西部又先后于1868~1873年、1879~1883年、1886~1891年掀起了三次铁路建设高潮,相继完成了圣菲、南太平洋和北太平洋铁路,到1893年大北铁路建成通车,标志横贯北美大陆铁路线修筑过程的终结,美国全国统一的铁路网逐渐形成。1888年铁路建设达到156080英里。

——摘编于(美)福克纳著《美国经济史(下卷)》

材料二 1876-1949年中国铁路修建情况统计

时期里程(公里)投资主体和方式
1876-1912年91001800清政府拨款、赎回、商办
7300列强贷款直接投资
1912-1927年4000北洋军阀政府利用列强贷款
1928-1937年3700中外合办(官僚资本和西方垄断资本)
1928-1931年900省商合营
1937-1945年1900国民政府采用征用民工、拆用旧轨和滥发货币的办法
1931-1945年5700日本利用掠夺中国的财富和中国劳工修建
900
1976-1949年建成铁路26200公里,期间拆毁3600公里,至1949年大陆剩余铁路仅22600公里

——摘编于金士宣、徐文述编著《中国铁路发展史(1876—1949)》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美国铁路建设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后半期美国铁路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旧中国铁路事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铁路事业发展带来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研究发现,从1401年到1550年,伦敦羊毛出口增加了近10倍,致使伦敦人口在1500—1600年间膨胀了4倍。自“价格革命”以来,伦敦工资水平保持持续增长,远超欧洲大陆其他城市,吸引了大量劳工涌入伦敦。

——摘编自宋李健《工业革命为什么发生在18世纪的英国——一个全球视角的内生分析模型》

材料二   18世纪40年代以后,英国人口增长速度逐渐加快,1741—1751年增长率约为3.5%,1751—1761年增长率为7%,1780—1790年增长率为11%,19世纪20年代增长达到16%的最高峰。学界普遍认为,“农业革命”的结果(大批小农丧失土地),也是英国工业革命启动和加速进行并实现经济起飞的必要条件之一。

——摘编自傅新球《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口增长的几个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1500—1600年伦敦人口增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人口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呈现该特点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500至1840年英国人口变化的影响。
7 . 纵观人类历史,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是永恒的主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张骞通西域至郑和下西洋,沿着丝绸之路,一些域外的物产,如葡萄、核桃等植物,以及胡等乐器传入中原地区,印度的佛教思想等也传入中国。但就整体而言,中国在这一阶段始终是以先进文明输出国的姿态存在的。这一过程基本上是和平的。

——据王开玺《古代丝绸之路的辐射力》等

材料二 大约在1500—1800年间,世界各地区之间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其中包括生物意义上的文流。跟随着欧洲探险者漂洋过海,美洲的玉米、花生、烟草等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与此同时,大量非洲的奴隶被运往美洲。

1990年后,推动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的力量促进了全球化。新的通信媒体已经将世界联系在一起,并推动全球文化的融合。在全球化中,经济的迅发展导致了环境的恶化、贫富差距加大等问题,这些全球问题需要全球共同解决。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丝绸之路”对中国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世界广泛联系的表现并分别概括材料二中的两个历史时期世界广泛联系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谈谈对人类文明交流的认识。
2020-01-08更新 | 559次组卷 | 16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海南枫叶国际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62年,隐居在巴黎近郊的卢梭完成了他最为人知的著作——《社会契约论》,这部著作以“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开头,阐发了一个理想的社会建立于人与人之间的契约关系,一个完美的社会是为人民的“公共意志”所控制的重要观点。……卢梭还正式出版了一部关于道德问题的充满激情的感伤小说《新爱洛绮思》,似乎欧洲的所有妇女和一半男人都为之落泪。人们常说,浪漫主义伴随着这部小说而诞生。

——摘自(美)克里斯蒂安松《文件中的历史》等

材料二   18世纪晚期,工厂制度出现了。钟表、机器和车间的规定创造了新的劳动节奏。产业工人一般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2至14小时。他们还要面对时时刻刻的严格监督,打个盹或是和同伴说句话都不行。男人、女人和孩子加紧生产,工资却很低,没有完成定额就要受到惩罚,无论是机器还是工序都没有考虑安全因素,因此早期的工人总是要面临发生事故致伤甚至致死的风险。19世纪30年代,有学者一语揭破:“在这里,文明表现了它的奇迹,文明的人几乎变成了野人。”

——据(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等整理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17、18世纪体现人文主义发展的启蒙思想内容。
(2)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上半叶,启蒙思想家倡导的社会理想与现实出现了强烈反差。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欧洲社会“理想与现实”反差的主要表现。
2020-01-02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前面我们已经看到,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这次革命是人民为着自己的利益而重新掌握自己的社会生活的行动。公社将由各区选出的市代表组成,这些市代表由全民投票选出,对选举者负责,随时可以撤换。其中大多数自然都是工人,它将不是议会式的,而是同时兼管行政和立法的机关。一切公务人员像公社委员一样,都只应领取相当工人的薪金。总之,一切社会公职,包括原属于中央政府的少数几项职务,都将由公社派出的人员执行,从而也都是处在公社的监督之下。

——节选自马克思《法兰西内战》


(1)依据材料一概括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趋势
(2)依据材料二、三概括巴黎公社的主要特点。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巴黎公社的政权建设。
2019-10-23更新 | 176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第四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所谓工业革命,其中包括六个相互关联的大变化和发展,即机器制造为的发展、铸铁业的革命、纺织机械的运用,化学工业的创造、煤炭工业的发达和交通手段的进步。

——【英】诺拉斯《英国产业革命史论》

材料二: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时曾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如识,回答材料中所说的是哪一次工业革命?并举出此次工业革命中交通运输方面的发明。此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什么时代?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最根本的转变是什么?
(3)在俄国十月革命后实行的新经济政策也试图通过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它的实施起到了哪些积极作用?
2019-07-11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三亚华侨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模拟合格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