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6 道试题
1 . 19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经济学家说:“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的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这段话表明
A.英国在欧洲没有殖民地B.世界经济联系加强
C.各国经济都依赖对英贸易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2021-05-14更新 | 317次组卷 | 32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新桥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工业革命本身是一系列革命性变革的结果。

首先是农业革命。它开始于15世纪末圈地运动的发生,结束于19世纪中叶集约化农业的建立。小麦产量在150年间提高了77%,1697-1765年间平均每年出口谷物50万夸特,一时间英国被誉为“欧洲粮仓”,为工场手工业成长准备了工业原料和劳动者。

其次是商业革命。从17世纪中叶开始,通过一系列航海条例和商业战争,排挤了商业强国荷兰和法国,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和贸易体系。18世纪70年代初,英国出口到“新市场”的产品,比世纪初增加了近8倍。贸易加速了国外市场扩大,加速工场化生产规模,催生技术革新。17-18世纪的100年间,通过奴隶贸易,英国资本积累获得重要发展。

第三是人口增长。英国人口在16世纪增长较快,19世纪达到高峰。这对工业革命有重要作用。

第四是手工业发展。英国纺织业是现代工业敲开农业社会坚冰的第一个产业,它把整个民族的注意力从农业转移到了非农产业上……它在资本积累、企业集中、产业分工、技术进步、批量生产、产品市场化、劳资关系等诸多方面,为工业革命做出了间接贡献。

——摘编自马克壵《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材料三 人们很容易学会使用“批量生产”这个术语,却很难领悟到“批量生产”代表着制造业革命的开始。“底特律自动化”是直接来源于美国的亨利·福特T型汽车这一工业革命成果。采用这种作业法生产的部件具有如此之高的精密度,使所有零部件互换成为可能,为进一步大批量商品生产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材料二、三均摘编自查尔斯·辛格、E·J霍姆亚德、A·R霍尔《技术史》


(1)马克壵认为“英国工业革命本身是一系列革命性变革的结果”,依据材料一简要说明。
(2)依据材料二指出开启“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的成就分别是什么?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科技革命使交通工具出现了哪些新成果?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回答“批量生产”带来的主要影响。
2021-03-23更新 | 200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工厂在英国广泛建立后,工厂主仍然把学徒当作廉价劳动力,依靠传统的手工学艺方式来就技术力量,19世纪70年代以来,英国上层统治集团普便认为教育与科学是个人之事而非国家事业,国家的任何于预都是有害的。上述现象对英国的主要影响
A.阻碍了新技术力量的成长B.加重了英国工人阶级的苦难
C.为教育的普及扫除了障碍D.有利于降低企业经营的成本
2021-02-13更新 | 563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历史教科书中的工业革命叙事(叙事:叙述事情)。
英国历史教科书《工业、改革和帝国:英国17501900年》中国历史教科书《世界历史》
基本情况KS3阶段(对应中国的初一至初二年级),牛津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初三年级,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

目录
第一章……第二章工业革命前的英国第三章从农场到工厂第四章交通如何改进的第五章发明的时代第六章可怕的城镇……
第一目珍妮机的故事第二目瓦特与蒸汽机第三目火车的诞生

主要内容摘录
第五章:第一节“机器的兴起”,介绍不同类型的发明;第二节介绍“什么是工业革命以及它为什么会产生”,教科书写道:诺德·汤因比最早使用“工业革命”一词,“‘工业’是‘工作’的另一种说法,‘革命’是‘变化’的另一种说法。”“随着时间流逝,工业革命这个词不仅仅指人们工作方式的变化了,它现在被用来形容这个时代的整体的变革—人口、交通、城镇、医疗、科学与技术等的变化”。关于工业革命的起因,下设5个小目:更多的人口、英国获得了一个帝国、一些聪明的企业家、许多天才的发明、英国有大量的煤和铁。
第六章第三节“阶级行为”用漫画展示:富人春天在乡间狩猎,夏天在伦敦参加舞会欣赏歌剧,秋天外出射鸟,冬天去热带逍遥;穷人一年300天每天工作10小时。
第一目“珍妮机的故事”介绍了纺织、冶金和采矿等部门纷纷发明、制造机器,有力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人们把生产领域这种革命性的变化称为‘工业革命’”。
第三目“火车的诞生”第一段话介绍了轮船和火车的发明,另一段话对工业革命进行总结: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工业革命完成。此后,法国、美国等国都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创造的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教科书辅助栏目:在补充瓦特的知识细节时融入德育教育。
活动与探究栏目:“以班级为单位,分成四组,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探讨一下工业革命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摘编自严鹏、陈文佳《工业革命》


(1)依据上述材料,比较中、英两国中学教科书中的工业革命历史叙事的异同点,完成下表。
英国教科书中的工业革命历史叙事中国教科书中的工业革命历史叙事
不同点叙事风格英国注重细节描写,叙事语言比较通俗
叙事的主要内容
叙事渗透的价值观中国注重渗透德育教育
叙事的视角
相同点

(2)结合所学,解释中、英两国教科书中历史叙事不同的原因。
5 . 历史示意图通霄以简单的线条和符号等反映人类某时期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状况。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代议制民主的广泛确立B.黑奴贸易的兴起
C.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D.工业革命的扩展
2021-02-05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漫画《五层楼的巴黎世界》描绘了19世纪出现的集体楼房:一楼有阳台,住的是富人。二楼是富裕的年轻夫妻,三楼常常接待猫和债主,四楼没有人上去,连门房也不上去。屋顶阁楼住的是失业者、艺术家和女仆。这说明
A.工业革命导致人们生活方式发生变化B.法国大城市中开始出现社会阶层分化
C.巴黎拜金主义的盛行抑制了文化发展D.工业化要求工人群居生活以方便管理
2021-02-01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7 . 下图是英国羊毛和棉花消费趋势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促进了棉花消费量快速增长
B.工业革命开始以后毛纺织业快速衰落
C.1820年后英国棉纺织业增长依旧缓慢
D.英国毛纺织业逐步被棉纺织业所取代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20世纪部分中外历史事件简表

时间事件时间事件
1765珍妮纺纱机问世1895芝加哥摩天大楼瑞莱斯大厦竣工
1841三元里人民抗英1904日俄战争爆发
1853佩里舰队驶入江户湾1906爱因斯坦提出质量能量公式
1861沙皇签署“二一九法令”1914奥匈帝国皇储遇刺身亡
1873列宾完成《伏尔加河上的纤夫》20世纪20年代纽约哈莱姆区成为有名的贫民窟
1876上海机器织布局创办1945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掷原子弹

从如表中提取三条相互关联的信息,确定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9 . 随着工厂的出现,工厂制度逐渐形成,工厂主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采用流水进行生产。工厂管理制度的优势体现在
①标准化生产   ②提高生产销路   ③提高生产效率   ④挖掘工人劳动潜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17世纪,英国政府先后规定,输出金银会被定为大罪,法律规定外国商人必须将出售货物所得的全部货币,用于购买当地的商品。出口和入口的商船和船员必须是英国籍。176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使人们开始意识到生产的目的在于消费而不是守住钱包里的硬币,于是倡导自由的贸易环境。

——摘编自蒲玲玉《浅析英国重商主义思想》等

材料二   1950-1970年,美国政府用于采购商品和劳务的支出占GNP(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3.5%上升到21.6%。同期,英、法两国的政府消费占GNP的比重,也分别由16.4%和12.3%增至17.4%和13.7%。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刺激了经济增长,1951-1970年发达国家平均经济增长率达到5.3%,比战前的2.3%高出一倍以上。

1981年到1986年里根政府出台的政策主要包括∶为个人和企业减税,尤其是降低高收入者的边际税率;减少政府支出尤其是社会福利;放松政府监管。

——摘编自朱行巧《西方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模式的发展与比较》等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起经济体制改革成为世界潮流,80年代形成了"华盛顿共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应采用"休克疗法",一步从计划经济体制跨越到市场经济体制。


——摘编自林毅夫等著《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西方国家主要经济政策的演变,并概括其演变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华盛顿共识”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