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3 道试题
1 . 1884年,下表为英国标准化大事表,这一时期英国生产的标准化(     
时间大事
1834年英国人惠特沃思提出了第一个螺纹牙型标准
1897年英国商人斯开尔顿在《泰晤士报》上,建议钢梁的生产规格和图纸应标准化
1901年英国第一个全国性的标准化机构——工程标准委员会成立
1904年惠特沃思的标准以BS84之名正式作为英国标准颁布
A.保障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B.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C.适应了价格革命带来的挑战D.提升了工人的文化素质
2022-07-11更新 | 135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
2 . 图是根据联合国《世界城镇化展望(2018年版)》等资料编制,反映了1800年到2015年。城镇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的变化情况。对图中数据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世界城镇化趋势
A.二战后的城市化进展得益于不同类型国家均衡发展
B.不断发展的工业化水平推动了人类社会城市化进
C.1800年至1850年期间城市化进程最显著的国家是美国
D.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增长是城市化进程的唯一表现
2022-07-03更新 | 89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下表所示为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世界贸易情况统计,这一时期世界贸易额的变化
时间1851年1880年1900年1913年
世界贸易额(亿英镑)6.4130.2440.2578.4
A.根源于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B.有利于全球财富的合理分配
C.推动了生产组织形式的变革D.得益于世界生产力不断提高
4 . 钱乘旦在《第一个工业化社会》中指出“工业革命”这个词有三层含义,首先它指工具改良和非生物动力在生产中的运用;其次它指劳动组织、工业结构及整个经济活动方式的转变;最后,它指由此产生的社会变化,指社会整体变革的过程。下列各项中,对应工业革命最后层次的是
A.瓦特改良蒸汽机的使用B.阿克莱特水力纺纱厂的建立
C.流水线生产的广泛应用D.英国第一部《工厂法》的颁布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棉花帝国从1620世纪的演变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段。地理大发现以及随之而来的跨大西洋贸易网络的建立开启了“战争资本主义”时代,改变了棉花的命运。欧洲帝国凭借对远洋航行技术的掌握和武装航运的暴力,建立起一个全新的连接美洲、欧洲和非洲的贸易网络。战争资本主义创造了第一个“棉花帝国”——准确地说,是支撑棉花资本主义的全球经济网络。

材料二   战争资本主义为18世纪后期的棉纺工业技术发明展示其潜在的革命意义奠定了基础。工业革命是欧洲国家“集体”创作的结果,但英国扮演了关键的角色,是其中的胜出者。技术革新与战争资本主义创造的全球贸易体制相结合,推动了“一种新型资本主义”:“工业资本主义”的生长,第二个“棉花帝国”形成。新的棉花帝国的有效运转需要两支新的支撑力量:全球性的劳工队伍和全球性的商品交易体制。两者都要求对世界范围内的资源进行动员和重组,也将更大范围的人群和社会卷入到棉花资本主义体系中来。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希《〈棉花帝国〉:一部全球史佳作》


(1)根据材料一,指出“第一个棉花帝国”的含义并概述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2)对比材料一、二,指出两个“棉花帝国”的主要不同。
6 . 下图是英国著名漫画杂志《笨拙》在1862年发表的《马路清洁工》,描绘一位过分殷勤的小清洁工,用他破烂肮脏的扫帚弄脏了地毯,破坏了整个场景的高贵之感。作者创作此画意在
《马路清洁工》
A.讽刺资产阶级生活的腐化B.动员工人阶级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C.批判工业化对环境的污染D.揭露工业社会贫富分化的严重性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推行宝钞,禁用金银交易。后由于政府滥发宝钞,民间开始自发使用白银,官方赋役也逐渐改为白银上缴,白银逐渐成为流通领域中的主要货币。到16世纪中叶,明政府停发宝钞,并正式确立了白银的官方合法地位。但明朝银矿稀缺,国内开采的白银不足以应付政府开支。面对银荒危机,从16世纪中后期开始,明政府开放海禁。通过对外贸易,相当大部分美洲白银流入中国。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以白银为主要货币,从而促使白银成为世界货币。围绕白银,形成了一个世界贸易网络。

——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野》等

材料二   1816年英国在世界上首先实行金本位制,在19世纪70年代之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实行了金本位制,英镑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货币。英国在19世纪的国际货币关系中占有统治地位。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再一次发生变迁。

——摘编自李晓耕《权力之巅:国际货币体系的政治缘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白银货币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9世纪世界货币体系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上半期,工业文明以及引发出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使得工人阶级以及他们的理论家展开了对工业文明的激烈批判。欧文认识到,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产品和财富的增加并未得到合理的分配,它被少数人所攫取,使得社会大多数人陷于贫困和不幸。在这一体制下,资本家在追逐利益的驱动下用最小的成本实现着财富的不断增殖。人们热衷于财富积累,不惜残酷打击竞争者,人类的正直、坦率、诚恳、公正等品质荡然无存。因此,私有财产是贫困和不平等的唯一根源,由于贫困而在全世界引起各种罪行和灾难。欧文疾呼,要创设一种新制度,构建一个新社会,其原则是共同劳动、共同占有、权利和义务平等,没有剥削、压迫,有组织的计划经济将取代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他们的批评,连同保守者和自由主义者一起,在说服政府革除早期工业化的弊端,为工人阶级提供保障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

材料二   在对工业文明的一片批判声中,一批思想家坚决为现有的工业制度和社会体制辩护呐喊……如何实现个人财富的增加以及整个社会财富的增长,这是斯密长期思考和着力解决的重点。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本家出于“私人利润的打算,是决定资本用途的唯一动机”,他们“所考虑的不是社会利益,而是他自身的利益”。在斯密看来,市场的自由竞争实现了社会生产要素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引导着人们实现着个人利益,也增进着国家的财富,这是现行社会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是个人财富与国民财富增长的动力。总之,要建立起“最明白最单纯的自然自由制度”,在这一制度下,财产私有并得到保护,实现了经济的自由,这种体制的社会应是一个高度自由的社会。

——均摘编自王斯德主编的《世界通史》等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欧文与斯密对工业文明体制认识的不同之处,并指出两人思想所贯穿的共同主题。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说明欧文与斯密对工业文明体制产生不同认识的原因。
9 . 近代以来,英国村庄的聚落形态发生了变化,中心聚集型村庄越来越少,呈手指状或章鱼须状向外放射型的村庄越来越多,“指尖”则是农田,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工业革命推动了农村城市化的进程
B.自由主义思想的盛行加剧农村的分散
C.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新型交通工具的兴起
D.工业化严重破坏了乡村的生态环境
2022-05-25更新 | 188次组卷 | 16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工业革命引起欧洲社会的深刻变化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4年出版的詹姆士·利奇所写的《一位曼彻斯特工人所揭露的关于工厂的无可否认的事实)中记载了一个工厂的规章制度,其中有这样几条。第一条   每天早晨机器开动十分钟后,工厂大门即行关闭,自该时起到早餐前,任何织工均不得入厂。在此时间内织工缺工者按其管理的织机数目每台罚款三便士。第二条   在其他时间内,织工在机器转动时缺工者,按其管理的机器数目每台每小时罚款三便士,织工未得监工允许擅自离开车间者也罚款三便士。……第九条   所有极子、刷子、注油器、轮子、窗户等如有损坏概由织工赔偿。……第十六条   损坏轮子者,视轮子大小,每个罚款一先令至二先令六便士。任何织工在上班时间一经发现离开工作岗位,罚款六便士。

——摘编自宋严萍《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工厂管理及特点探究》

材料二   每一种新产品都要求为其他新产业的产生留下空间,以汽车为例,轮胎的需求为橡胶产业带来了革命性影响,工业规模的扩大需要运输和通信技术得到极大增强……总体上工业革命极大地增加了西方世界的财富,以世界性的规模有效地利用了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使生产效率得到了史无前例的提高——工业革命的最初阶段使拥挤的工厂出现在了新的工业城镇。

——摘编自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从史前到21世纪全球文明的互动》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工厂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厂制度产生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两次工业革命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的相同影响。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