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4 道试题
1 . 在英语中,“十八世纪”不仅单指1701—1800年的时间节点,还代表了西方文明高速发展及向其他地区扩张的时间阶段。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世界在18世纪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革,这些变革影响了整个世界后来的历史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世纪历史事件节选

1701年:英格兰发明播种机。

1733年:约翰·凯发明飞梭。

1748年:孟德斯鸠出版《论法的精神》。

1756年—1763年:英法七年战争

1762年:卢梭出版《社会契约论》。

1764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1765年:英国向北美十三州征收印花税。

1769年:瓦特改良纽昆门的蒸汽机成功。理查·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织机。

1770年:英国将澳大利亚、新西兰收为殖民地。

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

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第二次大陆会议召开。

1782年:瓦特研制“万能蒸汽机”。

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美国独立战争结束。英人柯特发明以煤炼铁的方法。

1787年:费城的制宪会议制定美国宪法。

1789年:法国召开三级会议。美国第一届国会召开,选华盛顿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1798年:拿破仑征埃及,拿破仑的舰队被英国的海军上将纳尔逊摧毁。

1799年:拿破仑返国,发动雾月政变,推翻督政府,成立执政府,自任为第一执政。

(1)选取恰当的角度,分类归纳西方世界在18世纪发生的变革。
(2)任选一个角度,分析说明“十八世纪的欧洲影响整个世界历史进程”。
2023-05-19更新 | 213次组卷 | 7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英国妇女社会地位的变化

材料一   在传统观念的支配下,无论何种出身的妇女一旦进入婚姻状态,也便意味着法律上的“死亡”。也就是说,进入婚姻关系,这个女人在法律上的存在立即被终止。传统的女子教育,主要是培养女性成为理想的妻子和母亲,在家中或私立学校里接受教育是其教育的形式。在婚姻自由程度上,女性在选择配偶方面几乎没有自主权,婚姻大多由家中男性亲属为其决定。为了把妇女禁锢在家庭中,英国社会动用了一切力量,企图强化“男尊女卑”的观念。

材料二   工业革命焕发出的巨大生产力,不仅使英国走进了富裕的现代社会,而且对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对妇女而言,工业革命使妇女以自由、独立的身份进入社会,发挥自己的作用,将以前从未离开过家庭的妇女从这狭小的天地中解脱了出来。工业革命从根本上提高了英国妇女的地位,为她们争取真正的男女平等奠定了坚如磐石的基础。英国妇女地位的实质性提高,是以她们作为个人直接参加广泛的社会劳动为前提的。大工业也扩大了.女工的活动范围与社会圈子,锻炼了她们各方面的能力,增加了她们的阅历,开阔了她们的政治眼界,从而使她们大有收益。

——以上材料摘编自尹丽曼《论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妇女的社会地位》


(1)根据材料,归纳工业革命前后英国妇女地位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就工业革命前后英国妇女地位变化谈谈你的认识。
3 . 玻璃的发展不但影响了欧洲的建筑风格,也是欧洲近代科学技术进步的一个必要前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威尼斯,其玻璃工艺可追溯到一千年前,工艺家们创造了无与伦比精致的、奇特的玻璃造型,这种带着神秘和贵族气息的玻璃器具在玻璃工艺界独占鳌头,一直延续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早期玻璃艺术运动工作室兴起,才宣告结束……18世纪后期,产业革命对玻璃制造业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这一时期发明了路布兰制碱法。……到了20世纪,建筑物内部钢铁框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建筑更高,玻璃使用面积更大,超现实主义者关于透明建筑的梦想变成现实。

——摘编自[美]大卫·怀特豪斯《玻璃艺术简史》

材料二   图为15世纪的一个僧侣,在镶嵌着彩色玻璃的窗下抄写手稿。修道院是工业革命的精神策源地,特别是机械时钟和玻璃的使用,为工业文明在西方的出现起到了促进作用,而这两项技术在几个世纪后的演进,则为科学革命打下了基础。欧洲人用玻璃制造出了眼镜、试管、温度计、蒸馏烧瓶等对工业和科学有重要影响的物品,透明的玻璃还装饰了西方人的室内文明,改变了他们对时间和空间的感知……


——摘编自[英]萨利·杜根、戴维·杜根《剧变:英国工业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归纳近代玻璃制造业发展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玻璃制造业对欧洲社会现代化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的城市,以货币为中介的物品交换占据主导,获取货币便成了积累财富的主要手段,地主贵族们也开始经营商品化葡萄园等。在纺织业发达的城市,编客们负责分发羊毛收集毛纱,并按件付给女工工资。职业技术学校、市民学校和城市大学逐渐构成了有较大独立性的世俗教育机构。强调自由的城市不再制定等级制度,而是强调财富的社会划分,并在名义上给予市民获得财富的均等机会。中等阶级的发展壮大,使得城市的管理不再局限于少数精英家族,其方式也转为选举或抽签,甚至通过建立多人市政会的方式以推动城市治理。

——摘编自刘景华《中世纪城市对近代文明因素的孕育》

材料二   工业革命引起了世界各地前所未有的城市化。由于医学技术的进步,以前发生在城市的许多瘟疫等疾病得到控制,并且城市生活得到改善,如城市可以供应洁净的水,排水系统和垃圾系统得到了改善。农业革命的深入,使城市的粮食供应得到了保证。同时,在城市出现一批又一批的大工厂,并且之前的圈地运动从农村里面解放出很多的劳动力,这都促使大量无法依靠土地生存的农民涌入城市。

——摘编自张玉芳《浅谈工业革命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世纪城市所孕育的近代化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期间城市化发展的有利条件。
5 . 2022年3月24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新冠愈后首次现身温莎城堡,参观皇室御用品牌 Haleyon Days带来的一系列精美茶具。对她来说,喝“下午茶”是一天中必不可少的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茶作为中国先民的伟大发现在新航路开辟以后开始广泛西传。17世纪上半叶,随着中欧茶贸易的发展,饮茶在西方的影响日渐扩大,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与英王查理二世成婚。将中国茶具和茶叶带至英国,饮茶很快在英国宫廷之中蔚然成风,166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获得对华茶叶贸易专管权,自此中国茶叶大量出口到欧洲市场,但进口号很不稳定,进入18世纪,小册子作者对茶的保健功效进行宣传,饮茶之风由社会上层向下渗透,到18世纪中叶,中产阶级已经养成了饮茶习惯。此后,随着茶叶进口量的猛增以及茶叶走私的泛滥,茶叶价格明显下降,由价值不菲的奢侈品日益转变为日常消费品,到18世纪末期,英国社会下层的劳工每天也要饮两次茶,既可以补充能量又可以放松身体。至此,饮茶在整个英国社会基本普及。

——摘编自刘章才《十八世纪中英茶叶贸易及其对英国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纽约时报》2021614日讯,当地时间613日下午5点,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温莎城堡会见了到访的美国总统乔·拜登和他的夫人吉尔·拜登,在温莎城堡的庭院里受到正式欢迎后,拜登夫妇被女王招待进入城堡一起享用下午茶,双方交换了各自在白宫和温莎城堡生活的经历,报道称,拜登是第13位与现年95岁高龄的女王坐在一起的美国总统,白宫称,拜登曾在1982年见过女王,当时他还是美国参议员。


(1)根据材料一,概述17至18世纪英国饮茶习俗逐渐普及的主要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饮茶习俗普及过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体角度分析为什么伊丽莎白二世在位期间会见了13位美国总统?
2022-07-04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随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的先后完成,机器大工业生产的产品不能再满足国内市场,资产阶级急需在世界范围内开拓更为广阔的商品市场和抢占更多的廉价原料产地,而蒸汽机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使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19世纪6070年代,以电力的广泛使用为显著特征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德国和美国发生。立体交通运输(飞机、汽车以及远洋轮船)使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地联结在一起;电报、电话等通信工具的出现,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商业信息的交流与传播。

——摘编自李南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

材料二

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商品交换数量和种类增加,贸易往来范围与领域不断扩大,超越国界发展为国际贸易进而取得世界性的规模。世界市场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展到世界各地,并冲击瓦解着各国原有的经济结构,打破了各国经济的孤立性和闭关自守的割裂状态,使各国的社会经济逐渐联结为互相依赖的统一体,把落后文明卷入资本主义文明。但是这种联系的加强是与帝国主义列强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掠夺、奴役、统治密切相连的。

——摘编自谷传利《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次工业革命在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的因素,并分析世界市场形成与拓展的影响。
2022-05-31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绥德中学、府谷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世界历史是无岸的河流,人类的发展史是一幅整体的“大图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后),资产阶饭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的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有许多种民族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

——引自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五大洲的各个角落都被帝国主义势力编织进了资本主义的网络;它们争夺原料市场的斗争已不限于一国、一地区、一洲,全世界范围的冲突跃来越激烈。……这时欧洲国家在争夺殖民地,重新瓜分世界市场的斗争,必然会与自己利益有关的国家两两结盟或三三结盟,这些结盟的国家涉及的利益遍及世界各个角落。随着全球交通运输的发展,世界地理范围相对缩小,战时各大洲之间的兵源运输已不成问题。……一战也把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卷入世界政治的漩涡。

——摘编自龚敏《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世界性》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留给世界丰富的遗产,如经济领域多边国际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战争经历引起的战争观的变迁等。二战后的这些遗产在战后使得和平发展成为日益占据主导地位的世界发展模式,对战后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它促进了时代主题的改变,确保了战后世界整体和平的发展,也带来了人类社会财富的极大繁荣,还出现了一支由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构成的国际政治力量,把世界日益连为紧密的整体。

——摘编自朱大伟《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世界发展模式转换》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后“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原因,并指出这一时期世界文化领域“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的依据,
(2)根据材料二,归纳人类历史发展到20世纪初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结合所学,从民族独立的角度概述一战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写出二战结束前后“经济领域多边国际制度”建立和健全的突出表现。二战后的国际关系笼罩着冷战的阴影,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但冷战也有积极的一面。结合所学,说明冷战局面对“世界整体的和平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2022-04-09更新 | 18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06年,国会授权联邦政府修建一条通往西部的大道,即昆布兰大道。昆布兰大道的修建,对西部的早期开发起了直接的促进作用。在修筑公路的同时,还兴起了开凿运河的热潮。以伊利运河为榜样,全国出现开凿运河的热潮。1848年,美国西部的加利福尼亚发现金矿,引起巨大轰动,随着淘金热遍地蔓延,三年中加利福尼亚的人口从1949年底的10.7万增至26万。186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宅地法》,在《宅地法》的吸引下,大批农民涌向西部。南北战争期间,西部各州成为支持联邦政府的坚定同盟,为联邦政府提供了大量士兵、装备和粮食。19世纪80年代初,美国的工业产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位。到19世纪末,西部地区已成为粮食和牲畜的主要供应地,农业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摘编自韦伟《美国西部开发及其意义》

材料二 新疆地区,自乾隆二十四年统一天山南北后,各类移民人口纷纷进入新疆,包括绿营驻防官兵及其眷属、遣犯及其眷属、普通户民、商民。清廷为增加新疆的民籍人口数量,对这些不同移民群体的入籍采取了相应的政策。官方大规模的组织性移民,从乾隆二十六年始,持续到乾隆四十五年。清政府积极鼓励绿营兵丁眷属落籍,要求驻防地的地方官直接将其安排落入民籍,使他们携眷永居……将来子弟多添设土户。内蒙古地区,由于蒙地特殊的人文环境,清廷采取人口封禁政策,禁止内地人口的迁入。因此汉族移民落籍蒙地的过程比较特殊,先取得蒙地定居权,再以纳入府厅县的方式正式落籍蒙地。光绪十年(1884)时,清政府对归化城土默特、察哈尔地区原纳入七厅的定居民,改纳抚民厅管理,至此这些地区的移民才取得了户籍。而热河、卓昭二盟地区,定居下来的移民在乾隆中期厅制改为府县时,由寄居转入府县户籍体制,有了正式的民籍身份。光绪时期,清廷改变了蒙地的人口封禁政策,实行积极的移民政策,于是内地移民合法承垦蒙地,清廷也将移民纳入府厅县的户籍体制内。

——摘编自褚宏霞《清代移民户籍管理措施与移民新趋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西部大开发的背景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代移民管理的特征。
2022-04-02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2022届高三冲刺卷(一)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9 . 某学习小组以“英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为课题展开研究性学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31〜1839年英国农村地区的死亡率约为18.2‰,而城市则高达26.2‰,尤其是新兴的工业城镇死亡率更高。1831〜1841年间,伯明翰每千人的死亡率从14.6上升到27.2,曼彻斯特从30.2上升为33.8

——摘编自赵秀芬《19世纪英国公共卫生发展与国家权力》

材料二1832年,曼彻斯特棉纺织家詹姆斯菲利普凯出版了《曼彻斯特棉纺织厂工人阶级的道德和身体状况》一书,认为劳工阶层集中居住的这些贫民窟则成为疾病流行的中心。很多工厂的空间里充满灰尘、湿热与有毒气体。

——摘编自李宏图《19世纪英国公共卫生体系建立》

材料三 英国查德成克被认为是“公共卫生观念之父,,和英国现代公共卫生体系的创立者,1843年发表了《英国劳动人口环境卫生状况调查报告》,认为环境卫生不再是个人的事情,而是事关全社会每一个人。从1844年开始,一批有识之士开始向社会宣传倡导公共卫生的观念,并且成立了一些机构,如促进清洁协会、城市卫生健康协会等群众卫生组织。1848年,议会通过了《公共卫生法案》,同时政府建立了第一个卫生机构——中央卫生署。1875年,英国议会通过《公共卫生法》,标志着英国公共卫生体系开始建立。政府在各城市建立自来水和地下排污系统,并拆除贫民窟建筑,改善工人住房。政府对公共卫生的管理逐渐放弃自由放任的态度,越来越积极干预,这对20世纪以后英国实施福利政策产生深远影响。

——摘编自李宏图《19世纪英国公共卫生体系建立》


(1)围绕课题,研究材料一可得出什么结论?并指出其运用的研究方法。
(2)材料二是从什么视角进行课题研究的?
(3)依据材料三,归纳推动英国公共卫生体系建立的因素。
(4)通过本课题研究,谈谈你的收获。
10 . 市镇经济与城市转型

材料一   明中叶至清中叶,在苏州、嘉兴、湖州三府交界处,形成了与世界市场遥相呼应的区域性蚕桑丝织经济圈。下表所示为苏嘉湖区域蚕桑丝织圈市镇经济交往网络。

苏嘉湖区域蚕桑丝织圈市镇经济交往网络
市镇桑籽桑秧桑叶蚕种鲜茧生丝丝绸米粮备注
乌青蚕桑最盛,却几无绸业
石门距乌青30
菱湖丝产量在湖州府领先
南浮丝产量居湖州府第二
震泽东距南浔12
双林丝业与织业均衡发展
盛泽专营织绸,不事蚕桑
新市丝产量居湖州府第三
洞庭山桑叶的最大“外援”

注:⊙跨区城集散中心□区域内集散中心▲仅辐射四乡的集散地

——摘编自罗婧《世界市场与苏嘉湖蚕桑丝织经济圈》

材料二   近代以来,德国鲁尔区城市发展经历了单一的煤矿城市—钢铁城市—化工城市—综合性城市的发展道路。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以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为支柱的德国(西德)鲁尔区开始衰落。1962年,汽车巨头欧宝开始在波鸿建造汽车制造厂,此后的十年间,波鸿鲁尔大学、多特蒙德大学和埃森大学纷纷建立。1964年,鲁尔地区第一家购物中心在波鸿—鲁尔公园附近建成。1977年,在波鸿—达尔豪森铁路仓库空旷的建筑化身为一座文艺范儿十足的铁路博物馆。1979年,鲁尔区第一个工业文化博物馆正式开幕,古老的船闸成为工业时代的象征被保存下来,无数欧洲人慕名而来参观幽深的采煤巷道。2010年,埃森作为鲁尔地区53个城市的代表,被授予“欧洲文化之都”称号。

——摘编自白孟宸《向黑暗的黄金时代说再见战后鲁尔地区的转型与新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苏嘉湖区域市镇经济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德国鲁尔区城市转型的表现。
2022-07-15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高中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