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6世纪,西欧城市实行宵禁制度,行规也禁止工匠在夜间生产。至18世纪末,工厂劳动突破白天与黑夜的自然界限,轮班工作和“三班制”出现。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夜间生产制度化。这种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化推动社会变迁B.阶级剥削的渐趋加重
C.行会生产管理的放宽D.城市宵禁制度的废除
2 . 19世纪90年代起,英国的许多铁路公司由于互相竞争而合并,最后只剩下4家较大的公司。在航运业方面,美国银行家摩根用3400万英镑创立了英美大西洋商船托拉斯,垄断了大西洋航运。上述现象表明(     
A.生产集中促使传统交通工具消失B.经济发展推动生产组织形式变化
C.交通运输革新成为生产主要动力D.自由贸易竞争推动了生产的集中
2023-05-01更新 | 318次组卷 | 37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3 . “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这段材料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化学工业发展迅速B.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
C.垄断组织形成并不断扩大D.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
2023-05-01更新 | 198次组卷 | 97卷引用:2010年河南焦作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卷
4 .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曾有如下描述:“一个人抽出金属丝,另一个人拉直,第三个人切断,第四个人削尖,第五个人打磨顶部做出头……用这种方法,做一枚别针被分为18个单独的操作程序。”这主要反映了       (  )
A.万能蒸汽机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B.工人独立完成生产的能力大幅下降
C.手工工场中生产的复杂化和低效率D.工厂制度下对劳动过程的合理组织
2023-04-08更新 | 330次组卷 | 25卷引用:2013-2014年福建南安一中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推行宝钞,禁用金银交易。后由于政府滥发宝钞,民间开始自发使用白银,官方赋役也逐渐改为白银上缴,白银逐渐成为流通领域中的主要货币。到16世纪中叶,明政府停发宝钞,并正式确立了白银的官方合法地位。但明朝银矿稀缺,国内开采的白银不足以应付政府开支。面对银荒危机,从16世纪中后期开始,明政府开放海禁。通过对外贸易,相当大部分美洲白银流入中国。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以白银为主要货币,从而促使白银成为世界货币。围绕白银,形成了一个世界贸易网络。

——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野》等

材料二   1816年英国在世界上首先实行金本位制,在19世纪70年代之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实行了金本位制,英镑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货币。英国在19世纪的国际货币关系中占有统治地位。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再一次发生变迁。

——摘编自李晓耕《权力之巅:国际货币体系的政治缘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白银货币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9世纪世界货币体系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成立的国际货币体系有何积极作用。
2023-02-24更新 | 315次组卷 | 6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湖北省黄石二中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历史模拟卷
6 . 斯宾塞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教育家,如表是其代表作《教育论》的课程设置方案。该课程设置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人类活动课程
直接保全自己生理学、解剖学
获取生活必需品、间接保全自己逻辑学、力学、数学、光学
抚养子女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
与维持正常社会、政治关系有关的活动历史(政治、经济、社会、文化)
娱乐休闲文学、艺术
A.日益工业化的社会需要B.资产阶级利益的需求
C.学校教育体系日益成熟D.自然科学体系的完善
2023-02-22更新 | 98次组卷 | 15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前模拟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化以前,家庭体系以扩展型家庭为主。扩展型家庭体积庞大,成员聚集在一起便于集中人力物力。在工业革命以后,经济逐渐发展,传统大家庭的优势逐渐消失,个人需要越发受到重视,在此基础上,核心家庭数量进一步增加。工业的兴起要求工人随着劳动市场的需求流动,工人因工作的原因经常迁移,没有固定居所,家庭生活的节奏逐渐向工厂的劳动时间靠拢。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家庭观念也逐渐改变,开始倾向于在婚后从大家庭搬出来,自立门户。

——摘编自唐思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人阶级家庭生活方式观念转变及其原因》

材料二   清末的家庭革命处于多层次共进的动态历程中,其主张也不尽统一。家庭首先面对的是国家的冲击,在竟言革命的语境中,打破宗法社会的呼声逼出了家庭革命。趋新者主张国以爱国为先、为重,视家庭为爱国之障碍物,号召青年子弟在家中向父母兄长(或夫妻之间)实行革命。同时,一些对万国纷争的现实世界不满的读书人,转而设想一个无国无家的理想世界,在此新秩序中取消家庭,进而由公产、公育、公养、公恤等社会制度来履行原本由家庭承担的责任。

——摘编自赵妍杰《为国破家:近代中国家庭革命论反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家庭发生的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末中国家庭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8 . 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进程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政治思想,如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制等。1789年8月,法国资产阶级控制的议会颁布了《人权与公民权宣言》,即《人权宣言》,明确提出了人权、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权等原则。

材料二 有学者在以“公平、公正与社会发展”为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对英国工业革命做了如下反思:工业革命的人文主义教训值得深思。到19世纪中叶,英国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但随着财富的积累,穷人反而增加了,财富的分配极不合理。在工业化进程中,人们把社会公正问题忘得一干二净,进而把社会不平等看作天经地义,社会的人文纽带被工业完全拧断。英国人花了很长时间才意识到,贫困不是客观规律,而是工业革命的失误。


(1)谈谈你对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时期提出的“自由”、“平等”思想的认识。(要求:观点正确,逻辑严密,论述符合史实。)
(2)请针对材料所述问题为此次学术讨论会撰写200字左右的发言稿。(要求:围绕主题,解释合理,表述清晰。)
2023-01-26更新 | 157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世纪上半期,当蒸汽机车轰鸣奔驰的时候,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快:“我看到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材料主要反映了先进科技(     
A.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B.冲击了原有的社会关系
C.改变了传统的社会性质D.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
2023-01-09更新 | 141次组卷 | 43卷引用:2010年福建八县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011850年,英国外贸额增加了6倍。1850年,英国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1%。英国出口商品中,工业消费品和工业生产资料占85%以上。伦敦成为国际贸易中心。英国占据了世界经济的中心地位,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向英国这个“世界工厂”“殖民帝国”提供原料和粮食的附庸地。

——摘编自余建华《世界市场和科技革命:经济腾飞的两个巨轮》

材料二   格林尼治时间大事记

1840年前格林尼治时间由英国的格林尼治天文台(1675年建)制定,但其影响力有限,英国各地城镇仍遵守地方时间
1847英格兰和苏格兰铁路时刻表采用格林尼治时间,以克服计时不同给交通造成的混乱局面
1851600万游客乘火车到伦敦参观世界博览会,首次体验标准时间体系
1880格林尼治时间成为全英国唯一的.法定的时间标准
1884英法美德俄日等25国在华盛顿召开会议,确定经过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据此确定格林尼治时间为国际标准时间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上半期英国对外贸易的特点。
(2)阅读材料二,对格林尼治时间成为国际标准时间的历史进程划分阶段并说明理由。分析国际标准时间形成的历史条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