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921年10月,苏俄农民进行了一年的粮食收割,收割完成后,农民可以怎样处理这些粮食(     
A.交完粮食税后,剩余的粮食农民们可以自己安排
B.农民在留够口粮和种子粮后,剩余全部交给国家
C.交完粮食税后,剩余的可以自己留着,但不能拿到市场贸易
D.所有粮食全部交给集体农庄,再根据人口数量进行平均分配
2022-08-13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洲民族民主运动风起云涌,甘地领导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拉丁美洲人民进人民族民主革命和改革时期,桑迪诺被誉为“人民的良心”;一战后,非洲多数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尚处于萌芽时期,但一些民族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已经觉醒。上述材料可以用来研究(     
A.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B.亚洲的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C.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D.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兴起
2022-08-13更新 | 407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民族政策。我觉早在长征期间就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政策,赢得了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拥护。解放战争时期,我党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中国成立前夕,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一并写入《共同纲领》。新中国成立后,我党制定和完善了尊重少数民族习俗等民族政策,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路线。

——摘编自陈国玲《党的民族工作的百年实践》

材料二 德国纳粹党在上台之前就提出了实现他们种族主义政策的设想,对所视为“劣等民族”进行种族灭绝的计划书。为保持德意志血统的纯洁性,希特勒实行的种族灭绝的大屠杀是由杀害德国本国的残疾人开始的,德国残疾人被纳粹视为“劣等人”,后来纳粹将“劣等人”的范围扩展到吉卜赛人、犹太人以及其他非“雅利安”人,纳粹设置集中营,被杀害的无辜平民达600万人以上。

——摘编自戴妍雨《德国纳粹党的宣传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重视民族政策的原因,并说明其与德国解决民族问题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民族政策的优越性。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民族关系的主要因素。
2022-08-10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州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三国同盟形成之初,德国曾向意大利许诺,将来由意大利接管英法的全部海外殖民地。1915年,英法秘密与意大利取得联系,表示如果意大利加入协约国阵营,意大利可以获得奥匈帝国的大片领土。同年,意大利与英法签订《伦敦条约》,开始加入进攻同盟国的行列。这反映出(     
A.意大利外交的灵活性B.一战的帝国主义性质
C.殖民争夺的手段更新D.德意两国的利益冲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1927年7月,桑地诺在发表的宣言中写道:“查莫罗及其继承人迪亚斯想在美国侵略者刺刀的帮助下统治这个灾难深重的国家,不!决不可能!……我将发动并参加这场战斗,以战斗呼声来回答阴险的侵略者和出卖祖国的罪犯们。”桑地诺发动的“这场战斗”(     
A.采取了非暴力手段B.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
C.实现了最初的目标D.以反帝反独裁为任务
6 . 下图是名为《丹迪海边的调味品交易》的漫画,发表于“食盐进军”的游行队伍抵达丹迪海边的第三天。漫画中,甘地先生(左)坐在地上,右手捧着盐钵,向坐在身边的印度总督欧文勋爵说道:“给你来点儿盐,好吗?”该漫画所反映的事件对应的历史主题是(     
A.亚洲的觉醒B.世界殖民体系的动摇
C.不结盟运动D.印巴分治方案的实施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市场经济发展历程中,西方国家在理论和实践上大体形成和正在形成三种典型的政府职能模式。

模式特点不足
弱政府职能模式自由放任忽视和放任了“市场失灵”。将政府活动限制于主持社会正义和建设管理某些公共设施的狭小范围内
强政府职能模式国家干预无法控制和解决“政府失灵”。正如市场本身有缺陷而导致市场失灵一样,政府有缺陷且也会导致“政府失灵”
中政府职能模式第三条   道路(“中间路线”)政府对市场干预的适度性没有明确可行的规定,难以把握政府干预的“度”

——摘编自王春香《西方国家政府职能模式演变及其启示》


材料中的“政府职能模式”蕴含着诸多启示,请自拟一个主题,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知识予以说明。(要求:“主题”明确,“说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8 . 二战后,苏联出现危机不仅是因为它把战争年代前线和后方通行的一些军事命令的习惯和作风普遍带到了战后,更是因为它以决议和法律的形式,将强硬的战时计划经济体制、战时非常法令和战时专门法庭,或原封不动地,或变本加厉地搬到了战后和平时期。这表明二战后的苏联
A.继续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危机源于体制僵化
C.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失败D.社会矛盾逐渐激化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次世界大战都根源于资本主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到垄断阶段,即帝国主义的形成。列强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几个大国试图对全世界进行控制与争夺。他们以为本民族“谋利益”和“传播文明”的名义,对东方众多弱小与落后国家和地区进行殖民扩张、侵略和掠夺,从而对整个世界进行瓜分,建立起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

——摘编自徐蓝《资本主义利益争夺和帝国主义国际秩序引发战争》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国际格局的真正转折点。新的国际格局的基石,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由反法西斯大同盟“三巨头”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确立的雅尔塔体系;其外在表现,则是美苏之间在战后逐渐形成的“冷战”态势。

——摘编自徐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一种宏观论述)


(1)结合材料一,概括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点。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前后国际格局的变化,并概括其原因。
10 . 学者指出,"实现强国梦是俄国人的夙愿,历代统治者都在试图实现这一梦想,十月革命后,联共(布)同样没有放弃这一理想,而险恶的国际环境更是加强了实现强国理想的决心,并且把以大力发展工业,尤其是以重工业为代表的强国理想同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该学者旨在论证
A.社会主义的建立具有历史必然性
B.战时共产主义是应对形势的必须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具有积极意义
D.计划经济体制是时代的客观需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