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1950年,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阐述对外援助政策时强调"我的意思不是说,继续推行欧洲复兴方案的唯一理由是苏联进一步扩张的威胁。恰恰相反,即使这种威胁不存在,自由世界仍面临着建立一个成功运行体系的艰巨任务""再也没有一种资本能够比向友好国家提供的必要数量的经济援助使我们获得更多的红利了"。这反映出,美国的对外援助
A.以稳定共产主义为目的B.服务于全球霸权主义政策
C.试图构建新的经济秩序D.受到苏联意识形态的支配
2 . 20世纪50年代,美国积极推动欧洲一体化,同时认为欧洲决不能成为美苏以外的“第三势力”,而应被永远纳入“更广泛的大西洋合作的框架之中”。这说明美国支持欧洲一体化意在
A.扩大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范围B.消除北约内部对美国的不满情绪
C.保持在西方世界中的领导地位D.使西欧成为足以对抗苏联的力量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国际格局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在国际关系中起到举足轻重作用的主要行为体,如国家或国家集团,所形成的一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相对稳定的结构状态和局面。

推动国际格局演变的力量主要有两个:其一,各主要行为体之间的力量对比变化是国际格局演变的物质基础和推动力量;其二,各主要行为体对自己利益的认识和考虑,以及不同行为体之间由于各自所认识的利益的不同而产生的矛盾运动,是推动国际格局演变的直接动因。另一方面,国际格局的发展变化有一个突出特点,即表现为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重大的具有全局性的国际事件,是推动国际格局从量变到质变的决定性因素。

——据徐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一种宏观论述》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相关知识,围绕“国际格局的演变”,提出一个观点并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4 . 下表所示是1952年获得美国援助总额最多的6个国家和地区(单元:百万美元)。由此可见,当时
国家或地区技术合作一般经济援助总额
韩国112.5112.5
中国台湾9090
印度55863
菲律宾6.427.934.3
中南半岛7.720.728.4
伊朗11.212.223.4
A.马歇尔计划推广至亚洲地区B.美国极力巩固在亚洲的战略利益
C.美苏冷战的重心转移到亚洲D.朝鲜战争加速了美国的经济扩张
5 . 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有“一票否决权”。1946年至1991年苏联共使用110次,多数是为报复美国,拒绝接受美国提议的新成员。由于过度使用,当时苏联的外交部长也被称为“摇头先生”。这体现
A.美苏的关系持续紧张B.“冷战”的特点
C.苏强美弱的国际格局D.美苏外交均势
2021-09-09更新 | 334次组卷 | 15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20世纪60年代初,尽管美国一再要求西欧诸国减少进口苏联石油,但到1965年西欧进口苏联石油的总量仍达102万桶。这表明
A.经济依存超越了政治诉求B.美国对苏联的遏制已失败
C.西欧各国已摆脱美国控制D.苏联以石油分化美欧阵营
7 . 1959年,美苏各自在对方国家举办展览会。苏联宣传“共产主义苏联赶超资本主义的成就”,主要展示科技成果,包括发射成功的人造卫星。美国以“民主社会的美好生活”为主题,展示了彩色电视机、洗碗机等民用工业。据此可知
A.苏联科技全面领先B.美国重点发展轻工业
C.美苏建交缓和对峙D.交流仍蕴含冷战思维
8 . 戴高乐掌权后,提出建立“大欧洲”的主张,倡议东西欧接近,回到1914年之前的协调共存局面.法国思想家雷蒙·阿隆认为这是一种倒退.在他看来,苏联不会放弃统治欧洲的野心,美国和欧洲两者之间并非宗主国和保护国之间的关系,而是平等的同盟。雷蒙阿隆的言论
A.反对西欧走向一体化B.旨在摆脱苏联的控制
C.有利于欧共体的建立D.支持美国的霸权主义
9 . 1963年6月,美苏达成《美苏热线协定》,以便两国领导人能够在突然发生危机的情况下通过“热线”保持联系和对话,及时了解对方的意图,防止由于事态失控而导致双方的核对抗。这体现了(   )
A.美苏间由敌对走向合作B.美苏两国的自我控制
C.美苏争霸中美国处守势D.不结盟制衡美苏冷战
2021-05-16更新 | 147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丰城市第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以下是不同国家关于马歇尔计划的漫画。据此可知

A.漫画客观反映历史事实B.历史真相不可能探求
C.艺术创作受到立场影响D.作品主题因时代而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