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3 道试题
1 . 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初, 美国的发展援助集中在亚洲和中东,即所谓从土耳其到南朝鲜的亚洲大弧形地带上的希腊、伊朗、泰国、菲律宾、土耳其、巴基斯坦、印度、老挝、南越、南韩和中国台湾地区。美国这一援助策略意在(     
A.抑制民族解放运动B.遏制共产主义的威胁
C.配合远东政策调整D.与苏联争夺第三世界
2024-02-07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1948—1951年,中立国瑞士对苏联的机械出口由810万增加到1530万瑞士法郎。后迫于外部压力,瑞士将二者的“正常贸易关系”调整为“必要贸易关系”,1952年对苏联机械出口降至120万瑞士法郎。这一压力主要来自(     
A.联合国B.美国C.西欧D.英国
2024-02-04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下图是英国漫画家发表于二战后的作品。据此推知(     

图:《天子引领世界走向民主!体面!万岁!》
A.美国推动日本政治重建B.日美两国关系趋于正常化
C.美国社会嘲讽日本天皇D.日本获得了政治大国地位
2024-02-04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47年9月,美国高层在《科学与公共政策》报告中提道:“如果我们要继续成为世界上的民主堡垒,就必须不懈地增强和扩大我们的国内经济和对外贸易。实现这一目标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科学知识的不断进步,以及我们的技术得到相应的稳步改善。”其意在(     
A.扩大与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B.依托科技发展维护世界霸权
C.加强对国民经济的计划监管D.逐步构建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2024-02-04更新 | 51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部分重点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图为1947年的漫画《同志,你需要哪一只手》。画中马歇尔伸出两只手,左手上方文字为“马歇尔计划”,右手下方文字为“杜鲁门主义”;另外两人为苏联驻联合国代表维辛斯基和苏联外长莫洛托夫。据此可知,当时(     

A.苏联需要调整对外战略B.美国在对抗中优势明显
C.美苏合作基础开始消失D.世界紧张局势日益加剧
2024-02-04更新 | 85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据统计,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援外支出(总数为500亿美元)中,450亿美元或者说90%是‘军事’援助;在余下的50亿美元中,35亿美元用于经济发展贷款;其余15亿美元,用于训练、卫生、教育和福利等方面的技术援助”。这表明,这一时期美国对外援助的实质是(     
A.在亚洲推行冷战的政策B.扩张美国的势力范围
C.帮助欧洲实现经济复苏D.打破美苏力量的均衡
2024-02-04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1948年,将德国问题“欧洲化”成为不少法国政治家的追求。他们认为,“在经济和政治领域里,必须将这作为一个目标……建议同盟国和德国人自己都要将德国纳入欧洲整体……这是……唯一的办法,可以为经济上的繁荣但在政治上边缘化的德国注入延续和活力。”其将德国问题“欧洲化”的目的是(     
A.防止美国势力的渗透B.维护法国的安全与发展
C.促进德国的战后复苏D.遏制苏联不断向西扩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50年,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就苏联成功进行核试爆提出“苏联任何所得都是美国所失”的观念。1951年,美国国务院分析德国中立问题时,将日本和德国一并考虑,认为二者中立的结果必定是沦为苏联的“卫星国”。据此可知(     
A.美苏两极格局具有不对称性特点B.美国从孤立主义走向全球主义
C.美国遏制苏联的战略意图较明显D.核威胁改变了大国博弈的关系
2024-02-02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多维视角下的国际关系演变

材料一


材料二   国际关系史研究有两大主导的视角和方法。一个是安全视角,在此种观照下,国际关系史研究的核心议题是战争与和平的问题,主要探究地缘政治、结盟、威慑、战争、缔结条约等内容。一个是经济视角,核心的思路是探讨历史上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与国际政治的关系,主要探讨西方大国对资源、市场、交通要道的争夺,国际经济体系的建立,对外经济援助等内容。

以上两大主导性视角多采用现实主义思路,政治学和国际政治经济学是主要的研究方法和学科资源,都把政府决策者看作是理性计算的行为体,服从于国家安全和物质利益的需要,从而做出合理的外交选择。这两种解释视角都曾风行一时,至今仍然影响巨大。

——据翟韬《文化视角与国际关系史研究的新趋势》


结合近现代国际关系演变的史实分析说明材料二的观点。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中国,洋货凭借其质量与价格的吸引力,在市民追求社会地位与时尚潮流的过程中,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备品。然而热衷于选购国货,并希望借此实现国强民富的观念也长期影响消费潮流。南京国民政府工商部积极举办国货展览会,并严令各省市总商会,国货商品必须冠以国货字样;社会上也出现了要求商店销售国货并禁售洋货的呼声;与此同时,中华总商会以及各地商会纷纷颁布有关国货销售的章程;当时的新闻媒体也在积极宣传国货;1932年,国民政府宣布将次年定为“国货年”,国货运动如火如荼,一直持续到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之前,国货运动的开展对普通民众的消费习惯与消费行为的转变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摘编自谭玉秀、范立君《消费行为下的家国情怀——20世纪30年代中国国货运动再思考》

材料二   19551965年,日本经济的显著增长给人们的消费观念带来了很大变化。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人们对生活品质产生了更高的要求,已不再满足于维持原来的温饱生活。这十年在日本被称为“消费革命”时期,以家用电器产品为例,日本自产的黑白电视机在这十年间普及率达到了90%。另一方面,因受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影响,人们的择物标准、生活方式和生活意识也逐渐发生变化。例如人们开始成群结队地出外旅游,一反日本自古以来视游玩为罪恶的旧观念;人们的主食结构也开始发生变化,以米类为主的主食结构逐渐转向面食制品,饮食生活接近西洋化。

——摘编自袁丽莉《浅谈日本国民消费观念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20世纪30年代国货运动的特征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较于20世纪30代的中国,1955—1965年日本消费观念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中日消费观念转变中得到的启示。
2024-02-01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