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后初期,以杜鲁门政府援助希腊和土耳其为开端,美国逐渐开展了一系列的外援活动,核心目标是维护“自由民主制度”和国家安全,树立美国的“大国形象”。与此相适应,这一时期美国对外援助的项目重点是经济援助,区域重点以西欧为主,同时根据“以点带面”的原则,从地缘战略的角度划出一些重要战略国家。

——摘编自关春巧《杜鲁门时期美国对外援助体制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进入20世纪70年代,西欧六国和日本同美国的政治盟国关系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为西欧六国和日本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20世纪50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

——摘编自王绳祖、何春超《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以美苏关系的重大转折为契机,短短10年间,世界格局的演变注入了一股突如其来的力量。此次世界格局转换不像以往那样发生在大规模战争后,新体制的确立缺少硬性的仲裁力量。此外,由于多极化趋势的长期酝酿和发展,当旧格局最终被打破后,多种基于民族主义的国家力量和地区性力量亦趁势峰起,谋求在新格局中的位置和利益。无论在世界事务层面还是在地区事务层面,各种国际关系都在调整,处于各层次的国家都在审时度势、重新定位。

——摘编自王斯德《大学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二战后初期美国开展对外援助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西欧、日本与美国政治关系发生变化的原因,并分析其主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演变的积极影响。
2019-07-17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47年3月1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宣读了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的国情咨文,声称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各自由民族,他们抵抗着企图征服他们的掌握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的压力。国会两院经过辩论后,分别于4月和5月通过关于援助希腊、土耳其的法案,拨款4亿美元援助希腊和土耳其政府。“杜鲁门主义”被普遍地认为是美国外交政策上的一个新的急剧转变。从40年代末到60年代末,美国外交战略虽然有一系列不同的标签,但其总战略遵循杜鲁门主义的遏制战略。

——摘编自王芝《略论“杜鲁门主义”在战后美国对外政策中的地位与作用》

材料二1969年7月25日,尼克松出访亚洲途经关岛,宣布对亚洲的新政策。其要点是:越战结束后,美国仍将发挥重要作用,并恪守业已承担的条约义务。但除非受到核大国的威胁,美国将鼓励其亚洲盟友自己承担国内安全和军事防务的责任,而美国则避免卷入越南式的战争。集体安全是美支持其盟友对付国内或核大国的威胁所谋求的一个目标。以后,尼克松在历年的国情咨文中,进而把这一政策延伸为全球政策,以及处理与其盟友全面关系的总方针,其中心点是,美国将不再承担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

——摘编自时殷弘《尼克松主义》

材料三   1981年,里根担任美国总统以后,推行了“重振国威”的全球战略,对苏采取强硬态度。在争夺第三世界方面,美国立足于在军事上打小规模的局部战争,以此作为排挤苏联势力的主要手段。在核战略和核军备方面,美苏从数量竞争转为质量和技术竞争。鉴于70年代苏联已经在战略核武器的数量方面赶上美国,美国打算通过以高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军备竞赛,拖垮经济力量相对落后的苏联。为此,里根于1983年提出“战略防御计划”,即所谓的“星球大战”计划。作为美国第41任总统的乔治·布什,是里根主义的忠实实行者,在其任内,苏联解体,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摘编自叶霖《里根主义对美国政策的影响及历史命运》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杜鲁门主义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尼克松主义的特点,并分析其出现的历史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里根主义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2019-01-24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河北省邯郸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美苏两国共同的敌人已被打倒,战时共同的战略目标已经达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的战略总目标是主宰世界。杜鲁门担任美国总统后,凭借美国作为世界头号强国的地位,公开宣称要“领导世界”,并通过实施霸权主义的政策和手段来追求这一目标。

战后初期,斯大林的主要战略构想是,维持美苏主导的雅尔塔体系,巩固苏联在二战中取得的战略利益和势力范围,建立包括东欧在内的保障苏联安全的屏障,增强苏联的国力,扩大苏联的影响。

美国和苏联都想“领导世界”,他们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具有对抗性,他们的战略目标和战略利益也彼此冲突。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背景。
(2)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美苏两极对峙表现的表格。

美国苏联
政治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经济马歇尔计划           
军事北约           

2019-01-15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后初期,在遏制社会主义国家的同时,美国不遗余力地援助西欧和日本,实行援助与管制相挂钩的政策。60年代后期,美国调整了对盟国的政策,提出“与其援助,不如贸易”的方针:即美国对盟国的贸易政策转向公平贸易,不再推行美国单方面的优惠政策。

——摘编自刘方敏、张民军:《解读经济“铁幕”》

材料二巴统中国委员会(1952年成立)的宗旨是执行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禁运政策。禁运货单有4类。其中,I类货单为绝对禁运者,如武器和原子能物质;IV类货单中国禁单,即对中国贸易的特别禁单,该禁单所包括的项目比苏联和东欧国家所适用的国际禁单项目多500余种。

1953年美国的NSC152号文件承认,从长远来看,“多年‘国家安全管制’并不能严重损害苏联集团经济的发展,反而使美国每年经济损失120多亿美元。”而美国遏制中国的代价是“美国政府不仅每年要付出4000~7500万美元的经济代价,美中对抗持续下去的结果更使美国为此付出了难以估量的政治代价”。

——于群:《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152号文件的形成》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后美国对盟国经济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巴统禁运政策的特点及影响。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1 《 一个破碎的镰刀和锤子》图2《山姆大叔的“单边情绪”》

材料二随着冷战体制的瓦解,世界各国人民反对超级大国干涉、控制,争取国家的独立自主,争取国际政治民主化的愿望也日益高涨。实现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进而建立一个相对更加稳定的、民主的、有利于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政治结构,成为世界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要求。这一要求与冷战后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是相吻合的。西方国家内部经济矛盾的发展以及欧元区的建立,中国、印度和东盟等新兴国家或区域集团的逐步崛起,俄罗斯国家力量的恢复与发展,都预示着世界多极化进程已经开始。

——摘编自张宏志《剧变后的反思:苏联解体与中美关系》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1、图2别反映了什么事件?并说明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事件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参众两院发表咨文并同时对全国广播,提出“杜鲁门主义”
1951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六国签署煤钢联营协定
196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邀请赫鲁晓夫访法,并提出“缓和”、“谅解”、“合作”的政策主张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美苏两国经过激烈角逐,最终以苏联让步作为收场
1964年77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发表《七十七国联合宣言》,谴责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对发展中国家自然资源的掠夺和控制,提出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
1965年日本对美国贸易从入超转为出超
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80年为抗议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等国抵制莫斯科奥运会。最终这届奥运会的参加国只有80个
1991年苏联解体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等


以上表格中的历史事件体现出了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发展变化的诸多趋势,请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趋势并结合所学的世界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作为二战中唯一未遭战火破坏的交战国﹣﹣美国,成为“民主国家的兵工厂”。美国在战争中大发横财,国力得到空前加强。1939~1944年,美国工业生产增长了近两倍。二战后初期,美国工业产量占资本主义世界的1/2以上,出口贸易占1/3,黄金储备占3/4,美国资本输出占世界第一位,且美国成为最大的债权国,一度垄断了原子弹……与二战前1937年相比,二战后初期的整个西欧工业产量仅为其70%,农业产量为其63%,而且仅存的工业又大多被纳入战争轨道,要顺利实现“军转民”需要大量资金和设备。在政治上,西欧各国也陷入空前的危机之中。各国国内社会动荡不安,人心惶惶,对现有政权越来越失去信心。正是基于美国与西欧当时的现状,美国国务卿马歇尔于1947年6月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说,宣布了美国“援助欧洲”的计划,即有名的马歇尔计划。

——摘编自傅华丽《剖析二战后初期美国对西欧的政策》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欧洲的安全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美欧联盟的政治基础严重动摇,双方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矛盾日益凸显,于是美欧关系的调整势在必行。1991年5月19日,德国总理科尔在访问美国时表示:统一的德国将把发展与美国的关系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希望美国消除对德国的疑虑。1992年,当乌拉圭回合谈判和欧盟农产品补贴陷入僵局时,科尔从中斡旋,促成妥协,同时科尔呼吁美国停止削减在欧洲的驻军,英国也做出了行动。1991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问美国,英国女王在国会发表讲演,强调英美之间传统的纽带关系。

——摘编自张文杰《冷战后欧美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马歇尔计划提出的背景及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冷战后欧美关系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8 . 二战后,国际关系经过分化组合呈现出新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现代国际关系史·目录(节选)……第十九章美苏冷战的爆发

第二十章马歇尔计划和大西洋联盟第二十一章共产党"情报局”和华沙条约组织第二十二章朝鲜战争和印度支那战争第二十三章亚洲冷战与万隆会议第二十四章东西方关系的第一次缓和第二十五章苏伊士运河事件第二十六章第二次柏林危机第二十七章古巴导弹危机第二十八章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第二十九章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戴高乐的独立外交

第三十章不结盟运动

第三十一章20世纪七十年代东西方关系的缓和

第三十二章中东“六五”战争和“十月战争”

第三十三章中美关系的改善和越南战争的结束

第三十四章苏联入侵阿富汗与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

第三十五章中导谈判和中导条约

第三十六章德国的重新统一……

——摘编自张培义、周兴春著《现代国际关系专题史》


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结合上述书目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对现代国际关系史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你的理由。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美国意识到两次大战之间的经济混乱曾将世界投向第二次世界大战,因此早在1944年就提出在全球范围内重组经济。1947年6月5日,马歇尔将军提出为期四年的集体援助,从而帮助欧洲走出困境。西方国家接受马歇尔计划,也就是选择了自由经济作为重建的基础。1948年4月,欧洲经济合作组织成立,其任务是分配美国援款,欧洲人从此走上了合作之路。

——摘编自【法】阿尔德伯特等《欧洲史》

材料二   西欧6国共同体成立后,越来越多的国家要求加入,1983年,共同体首脑会议表示:在外交政策上力争用一个声音说话,并通过《关于欧洲联盟的庄严宣告》,表示要继续为建立一个“欧洲联盟”而努力。1986年,共同体增至12国,拥有260万千方公里土地和3亿以上人口.1986年,共同体的年国民生产总值高达2.6万亿美元,占世界国民生产总的1/4,几乎与美国相等,大大超过苏联和日本。其对外贸易也占世界总贸易的40%左右,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实体。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并指出194年美国为在全球范围内重组经济做出的努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联合体现的特征并分析其影响。

2020-08-11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州2019-2020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21年,阿富汗独立。苏联试图置阿富汗于自己的势力范围内,不断对阿予以经济、军事援助,苏阿关系获得了显著发展,特别是阿富汗人民民主党成立后即成为苏联在阿的代理人。70年代末,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内部纷争不断,反政府运动也使政权岌岌可危。

1979年12月,苏联入侵阿富汗,武力铲除反苏的阿明势力。苏联的入侵引起当地伊斯兰势力的强烈反对,反苏运动此起彼伏,同时,美国对苏联行为做出激烈反应,里根上台后对阿富汗反苏势力的援助渐趋公开化,并对和谈持消极态度。1988年4月各方签署日内瓦停战协议,意图结束阿富汗战乱。苏联撤军后,美苏继续向交战双方提供武器援助,阿富汗随即陷入内战,宗教激进势力逐渐蔓延。

——摘编自李琼《阿富汗战争与国际政治博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阿富汗战争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富汗战争的影响。
2020-07-31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