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4 道试题
1 . 国际关系格局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同时随着构成国际关系间重要国家力量对比的变化而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年5月9日晚,莫斯科烟花盛放,人们纵情高歌,庆祝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时任美国驻苏联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却发出了一段惊人的论调:“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整个世界的形势已经与战后初期和50年代完全不同。在美苏两极之外,世界出现了多个力量中心.使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再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控制世界。因此,与前阶段相比,美苏在这一时期的对外政策都出现了较大变化,以保持在国际政治中的主导地位。——摘编自徐蓝《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的发展—20世纪70-90年代冷战态势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乔治•凯南发出上述论调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出现了多个力量中心”具体表现是什么?
2019-03-16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2 . 当代欧美关系是全球国际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次大战后,美国……以“大救星”的面貌拯救了欧洲。这时欧洲也的的确确需要美国。美国和苏联迅速陷入冷战……尚未从二战期间的“恐德症”中恢复过来的西欧又患上了“恐苏症”,谁能保护虚弱不堪的西欧?这个使命“历史地”落到了山姆大叔的肩上,应该说,这时的西欧急需美国为它“壮胆”。

——摘编自苏惠民《解剖美欧关系》

材料二 对两极世界第一次直接的攻击来自戴高乐总统领导下的法国。戴高乐梦想欧洲成为世界事务中的第三种力量。戴高乐独立的原因是他不满于美国和苏联领导人所规定的国际秩序,他尤其认为屈从于美国的权威和无限制地支持美国的全球目标是无法忍受的。……法国不顾美国的掣肘,于1960年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并于同年邀请赫鲁晓夫全家访法,又于1964年与中国建交。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和吴于廑等《世界史》

材料三 在过去的50年里,欧洲一直存在两个联盟,一个侧重经济领域,一个侧重政治军事领域,它们共同维系着欧洲的稳定,和平和发展。在21世纪可预见的时间内,欧洲仍然是两个联盟共存的欧洲。值得注意的是,在21世纪两个联盟的主次关系将会发生变化。

——摘编自姜宪明、何苗《国际关系大国战略》


(1)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欧洲需要美国“拯救”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战后法国“攻击”两极世界的表现。
(3)材料三中的“两个联盟”分别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两个联盟的主次关系将会发生变化”的理解。
(4)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指出影响欧美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
2020-02-21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后初期,以杜鲁门政府援助希腊和土耳其为开端,美国逐渐开展了一系列的外援活动,核心目标是维护“自由民主制度”和国家安全,树立美国的“大国形象”。与此相适应,这一时期美国对外援助的项目重点是经济援助,区域重点以西欧为主,同时根据“以点带面”的原则,从地缘战略的角度划出一些重要战略国家。

——摘编自关春巧《杜鲁门时期美国对外援助体制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进入20世纪70年代,西欧六国和日本同美国的政治盟国关系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为西欧六国和日本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20世纪50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

——摘编自王绳祖、何春超《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以美苏关系的重大转折为契机,短短10年间,世界格局的演变注入了一股突如其来的力量。此次世界格局转换不像以往那样发生在大规模战争后,新体制的确立缺少硬性的仲裁力量。此外,由于多极化趋势的长期酝酿和发展,当旧格局最终被打破后,多种基于民族主义的国家力量和地区性力量亦趁势峰起,谋求在新格局中的位置和利益。无论在世界事务层面还是在地区事务层面,各种国际关系都在调整,处于各层次的国家都在审时度势、重新定位。

——摘编自王斯德《大学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二战后初期美国开展对外援助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西欧、日本与美国政治关系发生变化的原因,并分析其主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演变的积极影响。
2019-07-17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在国际格局演变中,大国确实是极为重要的力量;但是,在大国之外,也还存在许多其他重要力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冷战时期美苏关系的终极性质是超级大国竞争。数十年的核军备竞赛以其恶性循环加剧了冷战,但也控制了冷战,因为它确立和维持了“恐怖平衡”,使得美苏两国因为惧怕互相毁灭而努力防止它们之间爆发直接军事冲突。它使得两个超级大国能够彼此对抗和争斗而不兵戎相见。仅就此而言,冷战时代确实是个“漫长的和平”时代。

——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

材料二   冷战后时代的世界是一个包含了七个或八个主要文明的世界。文化的共性和差异影响了国家的利益、对抗和联合。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绝大多数来自不同的文明。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主导模式因文明的不同而不同。国际议题中的关键争论问题包含文明之间的差异。权力正在从长期以来占支配地位的西方向非西方的各文明转移。全球政治已变成多极的和多文明的。

——摘编自萨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1)战后,美苏形成冷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理解材料一中“冷战时代确实是个‘漫长的和平’时代”?
(2)材料二反映了冷战后的国际格局出现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影响国际格局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冷战时期,美苏关系的终极性质是超级大国竞争数十年的核军备竞赛以其恶性循环加剧了冷战,但也控制了冷战因为它确立和维持了“恐怖平衡”,使得美苏两国因为惧怕互相毁灭而努力防止它们之间爆发直接军事冲突。它使得两个超大国能够彼此对抗和争斗而不兵戎相见。仅就此而言,冷战时代确实是个“漫长的和平”时代。

——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

材料二   1969—1985年前后的近20年时间里,在雅尔塔体系下美苏两极进入了相互争夺和缓和的新阶段。虽然这一阶段无论是争夺为主还是缓和为主,或者两者兼备是苏攻美守还是美攻苏守美苏两极格局仍未发生根本的转折,但是一场具有转折意义的突变在悄悄地酝酿着。

——摘编自黄安年《雅尔塔体系与美苏两极世界》

材料三   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美】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苏冷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在1969—1985年这段时期,与美国的外交关系所发生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和“一股股新的力量”分别指代什么。
2020-01-20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在国际格局演变中,大国确实是极为重要的力量;但是,在大国之外,也还存在许多其他重要力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一系列条约中,有三项规定对中国的危害非常大。第一项规定确立了英国人提出的值百抽五的税率。第二项规定使“这些说不同的语言并有着奇怪习俗的夷人”获得了管理自己的权利。第三项规定则保证了以后其他国家在中国得到任何权益,英国都可以同样享有。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太平洋战争的结束开创了东亚的一个新时代。中国通过长期的反侵略斗争,取代了日本的主导国家地位,从战前的半殖民状态一跃而为五大国之一及联合国的创始国,拥有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和一票否决权。在其近代历史上,中国的国际威望从来没有像此刻那样崇高。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冷战时期美苏关系的终极性质是超级大国竞争。数十年的核军备竞赛以其恶性循环加剧了冷战,但也控制了冷战,因为它确立和维持了“恐怖平衡”,使得美苏两国因为惧怕互相毁灭而努力防止它们之间爆发直接军事冲突。它使得两个超级大国能够彼此对抗和争斗而不兵戎相见。仅就此而言,冷战时代确实是个“漫长的和平”时代。

——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

材料四: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我认为我们必须援助自由人民以自己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命运。

——杜鲁门致国会的咨文

材料五: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他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由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

——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1993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条约中的内容并分析该条约对中国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从半殖民地状态一跃成为五大国之一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回答,二战结束后导致美苏形成冷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根据材料四回答,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两极格局正式形成和瓦解的标志事件分别是什么?
(5)材料五反映了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怎样的趋势?列举20世纪60、70年代冲击两极格局的主要因素?
2020-01-10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博文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二战后,欧洲“同时经历了衰落与成功。事实上,这两种看似矛盾的发展趋势是互相强化的.从新闻标题或电视屏幕上就可以看到,北京、开罗和新德里在国际事务中与巴黎、伦敦和华盛顿一样地位显赫。无论何处,曾经沉默的大众正在占领历史舞台,大声喊出他们的要求,而这在几十年前是难以想象的。”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提取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释。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47年3月1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宣读了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的国情咨文,声称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各自由民族,他们抵抗着企图征服他们的掌握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的压力。国会两院经过辩论后,分别于4月和5月通过关于援助希腊、土耳其的法案,拨款4亿美元援助希腊和土耳其政府。“杜鲁门主义”被普遍地认为是美国外交政策上的一个新的急剧转变。从40年代末到60年代末,美国外交战略虽然有一系列不同的标签,但其总战略遵循杜鲁门主义的遏制战略。

——摘编自王芝《略论“杜鲁门主义”在战后美国对外政策中的地位与作用》

材料二1969年7月25日,尼克松出访亚洲途经关岛,宣布对亚洲的新政策。其要点是:越战结束后,美国仍将发挥重要作用,并恪守业已承担的条约义务。但除非受到核大国的威胁,美国将鼓励其亚洲盟友自己承担国内安全和军事防务的责任,而美国则避免卷入越南式的战争。集体安全是美支持其盟友对付国内或核大国的威胁所谋求的一个目标。以后,尼克松在历年的国情咨文中,进而把这一政策延伸为全球政策,以及处理与其盟友全面关系的总方针,其中心点是,美国将不再承担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

——摘编自时殷弘《尼克松主义》

材料三   1981年,里根担任美国总统以后,推行了“重振国威”的全球战略,对苏采取强硬态度。在争夺第三世界方面,美国立足于在军事上打小规模的局部战争,以此作为排挤苏联势力的主要手段。在核战略和核军备方面,美苏从数量竞争转为质量和技术竞争。鉴于70年代苏联已经在战略核武器的数量方面赶上美国,美国打算通过以高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军备竞赛,拖垮经济力量相对落后的苏联。为此,里根于1983年提出“战略防御计划”,即所谓的“星球大战”计划。作为美国第41任总统的乔治·布什,是里根主义的忠实实行者,在其任内,苏联解体,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摘编自叶霖《里根主义对美国政策的影响及历史命运》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杜鲁门主义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尼克松主义的特点,并分析其出现的历史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里根主义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2019-01-24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河北省邯郸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美苏两国共同的敌人已被打倒,战时共同的战略目标已经达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的战略总目标是主宰世界。杜鲁门担任美国总统后,凭借美国作为世界头号强国的地位,公开宣称要“领导世界”,并通过实施霸权主义的政策和手段来追求这一目标。

战后初期,斯大林的主要战略构想是,维持美苏主导的雅尔塔体系,巩固苏联在二战中取得的战略利益和势力范围,建立包括东欧在内的保障苏联安全的屏障,增强苏联的国力,扩大苏联的影响。

美国和苏联都想“领导世界”,他们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具有对抗性,他们的战略目标和战略利益也彼此冲突。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背景。
(2)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美苏两极对峙表现的表格。

美国苏联
政治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经济马歇尔计划           
军事北约           

2019-01-15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后初期,在遏制社会主义国家的同时,美国不遗余力地援助西欧和日本,实行援助与管制相挂钩的政策。60年代后期,美国调整了对盟国的政策,提出“与其援助,不如贸易”的方针:即美国对盟国的贸易政策转向公平贸易,不再推行美国单方面的优惠政策。

——摘编自刘方敏、张民军:《解读经济“铁幕”》

材料二巴统中国委员会(1952年成立)的宗旨是执行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禁运政策。禁运货单有4类。其中,I类货单为绝对禁运者,如武器和原子能物质;IV类货单中国禁单,即对中国贸易的特别禁单,该禁单所包括的项目比苏联和东欧国家所适用的国际禁单项目多500余种。

1953年美国的NSC152号文件承认,从长远来看,“多年‘国家安全管制’并不能严重损害苏联集团经济的发展,反而使美国每年经济损失120多亿美元。”而美国遏制中国的代价是“美国政府不仅每年要付出4000~7500万美元的经济代价,美中对抗持续下去的结果更使美国为此付出了难以估量的政治代价”。

——于群:《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152号文件的形成》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后美国对盟国经济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巴统禁运政策的特点及影响。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