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凡郡国皆掌治民,进贤劝功,决论检奸。(郡太守)常以春行所主县,劝民农桑,振救乏绝。秋冬遣无害吏案讯诸囚,平其罪法,论课殿最。岁尽遣吏上计,并举孝亲,郡口二十万举一人。

——摘编自《后汉书》

材料二   (监察御史)奉制巡按,持有制命、掌分察巡按郡县。

——摘编自《旧唐书》

(刺史)掌清肃邦畿,考核官吏,宣布德化,抚和齐人,劝课农桑,敦敷五教,每岁一巡属县,观风俗、问百姓,录囚徒,恤鳏寡,阅丁口,务知百姓之疾苦……其吏在官公廉正已清直守节者,必察之;兵贪秽谄谀求名徇私者,亦谨而察之。

——摘编自《唐六典》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汉、唐对地方监察管理的相同点。
(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地方治理的发展趋势,并结合宋至清前中期的相关史实加以阐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由于气候、海拔、水源、植被、土壤等自然环境要素直接影响着人口聚落的分布,而政区设置的目的在于有效管理人口和其他经济要素,因此政区设置的空间分布与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中国的行政区划历经2000年,一整套完整的行政区划体系在清代的政区改革中形成,并且更加规范和稳定。从春秋时期开始,中国政区体系经历了两级制到多级制、再到两级制的两次历史大循环。清朝入关之初,民族矛盾尖锐,南明势力尚存,平定三藩、收复台湾、抗击沙俄、屡征准噶尔、青海等战事使顺治、康熙无暇大规模调适全国行政区划体系,只能对个别县级政区进行针对性修整。顺治—康熙两朝开拓疆土、稳固政权,为雍正大规模调整行政区划奠定了良好基础。雍正帝与督抚密切配合,对全国各地的行政区划设置有系统的顶层设计,进行了大规模的行政区划改革,全国行政区划体系得以趋向成熟。朝廷从战略角度设府以促进直隶、东北以及蒙地交汇地带的开发,推动土司地区的改土归流和政区一体化进程,也是在朝廷弹压地方和加强集权的驱动下完成的。

——摘编自赵逸才等《清代县级行政区划调整的时空变动与演化机理》


(1)指出材料一中的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2)概括材料二中清代县级政区变动的影响因素。
(3)综合上述材料,总结中国古代地方治理中所体现的智慧。
3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卫所制度是明代重要的军事制度。在陕甘地区,卫所还是中央政府管理陕甘地区的军政合一的机构,主要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管理。明中后期,陕甘卫所逐渐走向衰败。清朝建立后,统治者在全国裁并卫所,并逐步在陕甘地区建立新军事体制——绿营体系。伴随着驻藏大臣、西宁办事大臣和伊犁将军等的先后设立,西北边疆大幅度地西移,陕甘地区卫所的防御守边职能大大弱化。加之陕甘卫所以武官管理民政,多有不便。陕甘地区卫所裁并在顺治时期拉开了序幕。雍正时期,陕甘地区成为全国卫所裁并后改设州县最多的地区。乾隆时期,陕甘地区卫所已全部裁并并改设了相应的府县,完成了治理体系的重构,其行政体制已与内地相同。

       ——摘编自何威《清代前期陕甘地区治理体系的变革与重构——以卫所裁并为中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在陕甘地区裁并卫所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政府对陕甘地区治理体系重构的意义。
2023-03-15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河池、防城港三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尚书·禹贡》中就已经提到了“九州”的名称和位置,其他的先秦史籍,诸如《尔雅·释地》《周礼·职方》《吕氏春秋·有始览》等等也都有“九州”的记载。然而,先秦的“九州”只反映了当时人们头脑中已经形成的一种地域观念。直至秦统一确立郡县制度,并没有“州”的设置。到了汉武帝时期,疆域扩展,为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将全国分成十三个监察区,因名称多采用《禹贡》和《职方》中的州名,故称“十三州”。

——摘编自黄钢《我国古代的“州”是怎样演变的?》

材料二   三国以降,州一郡一县三级政区已成为正式制度。三级制实行之初,还算正常,以十数州之地辖百来郡、一千余县,层次与管理幅度相称,比例适当,州、郡、县三级都能正常发挥作用。以西晋前期为例,19个州统172个郡国、1232个县。平均每州辖八九郡,每郡辖七八县,基本合理。梁天监元年(502年),共有23州,226郡,1300县。然而不到半个世纪,形势大变。梁中大同元年(546年)已有104州,586郡。这样,南北朝合计,共有220州,999郡,比两个半世纪以前的西晋,州膨胀11倍,郡膨胀10倍。弄得有些官员连自己也搞不清自己所管辖的地域范围。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古代州演变的规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和所带来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中,官吏既没有独立的权力,也谈不上维护自己的权力并与君权抗衡。中国也缺乏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并与王权抗衡的宗教及教会组织。儒学对中国民众精神生活影响最大,但它并非官僚皇帝制的对立物,恰恰相反,儒学与后者是相伴相生的。此外,中国“编户齐民”与朝廷之间也没有西欧领主附庸关系中的契约因素,当农民个人受到来自上面侵害的时候,几乎没有多少抵抗和自卫的手段。显然,与西欧的封建制度相距甚远。

——摘编自武寅等主编《世界历史·中古政治制度》

材料二   中国历代的政治制度是奠基于中国的土壤之上的,必然体现本国的国情和具有本国的特点。我们应看到,中国悠久的政治制度对于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凝聚力的增强,对于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对于从公元前2世纪以来形成的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及其运行,对于抵御外来侵扰(侵略)和保卫本国,都起过不容否定的作用。

——摘编自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政治制度与西欧“相距甚远”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简析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