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的文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隋朝开始经唐朝健全的科举制是一种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唐代科举取士分为制举和常举两大类。制举由皇帝特旨召试,多临时设置,意在选拔特殊人才。常举为例行的定期考试,通常每年举行。常举科目有秀才、进士、明经等,其中最重要的为明经、进士两科。当时的高官多出身于进士科,非进士出身者,即便位极人臣,也难享时人美誉,因此进士科极受人们重视,每年应试者少则八九百,多至一两千,而考取仅十余人。

——摘编自王家范等《大学中国史》

材料二   在英国工业革命中壮大的资产阶级,要求更多地参与政治事务,要求建立廉洁和有效率的政府,要求公职更广泛地向社会敞开,使有才能的人加入政府。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机会均等、自由竞争,而旧的官僚机构不能适应这种需要。社会大生产的发展,使政府不断扩大对社会事务管理内容。“分赃制”导致政府工作的不连续、不稳定,影响了整个资产阶级的利益。这为英国通过公开、平等、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提供了依据。在西方人看来,中国科举制是“机会均等”的象征,他们以考试择官作为武器与恩赐制、政党分肥制作斗争。

——摘编自陆国泰等《国家公务员管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唐时期确立和发展科举制的政治基础,并列举唐以后科举制发展演变的史实。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英国确立文官制度的原因。
2024-02-12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19世纪,美国总统杰斐逊宣扬“平民政治说”和“官职轮换说”。他认为政府工作很简单,任何理智正常的人都可以胜任,因此在竞选中获胜的政党就应该将政府职位授予本党人士。这种认知客观上(     
A.导致了政局不稳以及政治动荡B.造成政党间互相倾轧明争暗斗
C.有利于打破政府的贵族化传统D.保证了政府工作的连续稳定性
3 . 19世纪,英国的文官选拔公开考试制度已经确立。但是需要专业知识与技术的职位和高级管理人员仍然可由部门首脑直接任命,这导致各种利益集团不可避免地出现“搭便车”现象。 由此可见,英国(     
A.行政管理的效度仍然不高B.文官任用制度需进一步完善
C.职业的官僚体系已经建立D.政府选拔任用官员公平公正
2024-02-03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公务员制度诞生于英国,而追根溯源,其一定程度上借鉴了中国古代的科举制。1833年英国初步采用考试的办法,择优录用一些岗位人员。为应对工业革命后的复杂社会情况,1854年英国出台了《关于建立常任公务员制度的报告》,提出废除“恩赐官职制”和“政党分肥制”,建立统一的文官制度,奠定了英国公务员制度的基础。美国深受英国殖民统治的影响,在英国文官制度基础上,经多次调整、改革,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文官制度法》即《彭德尔顿法》,它是美国公务员制度形成的标志。法国于1945年设立了文官管理局,并在1946年颁布了统一的《公务员法》,建立了现代公务员制度。日、德等国在总结和仿效英美基础上,也逐步建立起自己国家的公务员制度。

——摘编自张凤奎《中西公务员制度产生的时代背景比较研究》

材料二 在我国,不同时代对公务员有不同的概念界定。新中国成立后,在学习和借鉴苏联干部人事管理经验基础上,在中国共产党指导下,建立起了新中国的干部人事制度,曾对巩固人民政权,恢复国民经济,配合社会主义改造等发挥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干部人事制度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如“国家干部”概念过于笼统模糊、管理方式单一陈旧、权限过于集中、效率低下等问题。1980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坚决解放思想,勇于改革不合时宜的组织制度、人事制度”的号召,1987年,党的十三大作出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决策,1993年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1998年,公务员制度进入了健全完善阶段,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公务员管理进入法制化轨道,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务员制度已经形成。

——摘编自王美文《中西公务员制度比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西方文官制度建立过程中体现出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当代中国公务员制度逐步确立的原因。根据上述材料,对比中西公务员制度,谈谈你对现代公务员制度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883年,美国政府颁布《彭德尔顿法》,其中第十四条规定:“为美国服务的官员、职员及其他任何人员不允许直接或间接的将权力移交给任何其他的官员、职员及其他人员,不允许移交给任何参议员或者众议院成员,也不允许移交给地方代表。”这一条款(       
A.使美国立法与行政权开始分离B.有利于文官政治中立的落实
C.反映美国率先实行了两官分途D.确保了文官队伍的清正廉洁
2024-01-31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西方文官制度的相对独立性,构成了一个特殊的阶层,充当了“从不更换的幕后政府”。英国前首相张伯伦曾对常务次官说:“你们没有我们也能办事”。据此可知,文官制度(     
A.完善了欧美国家的政党政治B.彰显选拔公正与社会公平
C.杜绝了官员权力膨胀与滥用D.利于公共权力运行的稳定
2024-01-26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

——《晋书·段灼传》

万般皆下等,惟有读书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摘编自【宋】《神童诗》

材料二   为了取代科举选士制度,张之洞等人在《奏定学堂章程》中专门制定了一套学堂奖励科名出身制度,还在呈递朝廷的奏折中提出:“凡科举抡才之法,皆已括诸学堂奖励之中。然则并非废罢科举,实乃将科举、学堂合并为一而已。”《会奏请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暨清帝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中也指出:“学堂本古学校之制,其奖励出身亦与科举无异。”在这一颇具科举考试文化特色的“理论”影响下,以学堂选士替代科举选官的举措获得了官绅阶层乃至普通士人的广泛认同。19051213日,《大公报》称:“科举停止后,考试学堂者毂击肩摩。译学馆现已大加扩充,拟于明春出示招考,添设一班,以广学额而资造就。”该报于1906713又记:“(京师)有某官立学堂之某学生,得父死之电而不奔丧”,因为“回乡里往返须三月之久,恐旷课而扣分数”。

——摘编自张亚群《从考“官”到考“学”——废科举后考试文化的变革与传承》

材料三   西方国家公务员的录用虽然宣称是民主、平等的,但其形式平等多于实质平等,种族、民族问题的存在使得公务员录用的民主、平等难以真正实现。我国《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指出:“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和各级政府民族事务部门录用国家公务员时,对少数民族报考者应予照顾。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录用国家公务员时,对退役军人应予照顾。录用公务员时,对报考者要从‘德’和‘才’两方面去衡量,二者得兼,不可偏废。”《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第四章“报考资格审查”第十四条规定“报考国家公务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这是与我国的政治制度、政党制度息息相关的,与西方国家要求公务员保持“政治中立”形成鲜明对比。

(1)材料一提到了哪两种选官制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选官制度改革的内容,并说明改革的进步意义。
(3)根据材料三,说明我国公务员制度与西方公务员制度的不同之处,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文官制度是在以君主为轴心,以中央集权为主线的政治体制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重要功能,就是稳固君主的专制统治,以使君主能够世代“总揽大权,柄不借下”。自秦汉开始,以后历代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对官员进行组织管理的一整套规则体系。各级官员对皇帝和上级官员绝对服从,通过一级级的隶属关系,对官员逐级落实责任、督察、考核,然后通过考核结果决定各级官员的升降留任以达到治理天下的目的。中国古代文官制度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在这一制度下,官职的设置、文官的选拔任用等都由君主决定。那些通过考试选拔出来的文官,都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这种情况下这些文官也就自觉地形成了对君主的依附关系。

——摘编自赵瑞军《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统治功能及其对当今的启示》

材料二   近代西方文官制度是在19世纪中期以后形成的,其主要特点是按照法律规定、公开竞争考试录用政府工作人员,经录用,就长期任职、稳定升迁,无过失不解雇,他们不与内阁共进退,所以又叫常任文官制。实行了比较严格的职位分类,一般采用“品位分类”和“职位分类”两种形式,通过科目繁多的考试选拔对应专业的人才以满足工作需要英国是最早建立资本主义文官制度的国家,工业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占据统治地位以后,迫切要求改革问题重重的旧有选官制度,建立能为本阶级服务的新制度,以提高政府部门的效率,适应和维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种制度在其长期的运转中,对于维护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利益起了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陈秀梅、在黎民《西方文官制度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代中国文官制度与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方文官制度产生的背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玛格丽特·撒切尔在《唐宁街岁月》中写道:“英国文官制度的这种纯粹的职业性还是非常有理由值得其他实行不同制度的国家妒忌的——它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这说明在英国政府中(     
A.执政党安排党内同僚担任重要的官职B.保证了官僚队伍的清廉
C.实行政治和管理分离,保证行政稳定D.政党更替影响文官任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世纪初,英国的一些政府部门开始设立常务次官的职位,英国的官员由此分为两类:一是政务官,包括大臣和政务次官或政务秘书,他们随内阁共进退;另一类是事务官,即文官,包括常务次官直至以下的一般政府工作人员,负责具体事务,可以长期任职。上述做法旨在(       
A.维护公职人员合法权利B.保证政府工作持续稳定
C.防止国王干预行政事务D.避免政党私相授受官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