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1 . 某国际法规定:“所有罗马帝国的选侯、邦君和各邦,应根据本协议确定和确认享有他们自古以来的权利、特权、自由、优惠、自由行使领土权,不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或是礼遇性的权利,因而他们永远不能,也不应受到任何人以任何借口进行的骚扰。”该国际法是(     
A.《威斯特伐利亚和约》B.《万国公法》C.《非战公约》D.《联合国宪章》
2 . 1490年,法王查理八世颁布了《穆兰法令》,开始限制拉丁语的使用,强制要求地方司法审讯和诉讼笔录必须使用法语或地方语言(俗语)。1510年,法王路易十二颁布法令,要求地方所有司法文件都要使用俗语,禁用拉丁语。1539年8月,法王弗朗索瓦一世规定法语正式取代拉丁语成为官方语言。以上法王的做法(       
A.推动了封君封臣制度的形成B.导致了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C.拉开了欧洲文艺复兴的序幕D.增强了法兰西人民的民族意识
3 . 奴隶贸易对英国和世界经济发展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材料一:1501年,第一批非洲奴隶运抵西印度群岛。

1562~1563年,英国人约翰·霍金斯第一次贩奴至美洲。 1631年,英国在西非建立了第一个贩奴堡垒,英国政府贩奴活动正式开始。

1670~1776年,英国贩卖到美洲大陆的奴隶总数超过其他国家贩奴数量的总和。

180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法案》。

1833年,英帝国废除了奴隶制。

   ——据杨瑛《英国奴隶贸易的兴衰》等

材料二: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使国际贸易受到抑制,全球海运航线被严重破坏。西方人关于经济的思考发生变化,非洲越来越被视为各种原材料的产地,也是工业制品的市场,而不再仅仅是奴隶的来源地。随着对奴隶贸易的道德谴责日益增强,1804年起,丹麦、英国、智利、墨西哥等国相继禁止了奴隶贸易。1815年维也纳会议签订了《巴黎和约》,其补充条款对缔约国废除奴隶贸易做出规定。

——摘编自《非洲现代史》等

材料三:就欧洲的工业化历史而言,对于核心地区的经济增长来说,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边缘地区的作用微不足道。

——据帕特里克·奥布莱恩《欧洲经济发展》等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禁止奴隶贸易的原因。
(2)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帕特里克·奥布莱恩观点的认识。
2023-12-09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大兴精华学校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规定,德意志各诸侯国“享有他们自古以来的权利、特权、自由、优惠、自由行使领土权,不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或是礼遇的权利”。这一规定实质上(     
①促进了德意志的宗教改革②承认了德意志各邦国为主权国家
③消除了德意志内部的纷争 ④在法律上确认德意志的政治分裂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3-11-30更新 | 211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如图中的人物是英法百年战争中法国的民族女英雄贞德,她身披甲胄,手持宝剑,率领三四千法军与英军战斗,取得了奥尔良战役的胜利,扭转了法国在战争中的危局。英法战争促进了英法两国(     
A.经济的快速发展B.民族意识的觉醒C.民族关系的交融D.封建王朝的衰落
2023-11-24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民族与国家

材料一   西周末至春秋时期,边疆各族大规模内迁,与诸夏(即中原地区分享周室礼仪与荣誉之诸国,春秋时开始称“华夏”)杂处。春秋时期,秦、楚因杂用夷狄之礼被中原诸国视为夷狄,齐桓公所举“攘夷”旗帜,攘的重要对象之一就是楚国。

战国时期,内迁至中原的各族已经与诸夏融合,而海岱江淮间的东夷、淮夷与吴越也先后与华夏融为一体。秦、楚不仅与其他诸夏并列,且因势大境广而有统一诸夏之势。

秦汉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尤其汉祚久长,疆域广阔,汉人与边疆各民族杂处日益发展,人民之间互相交往,互相学习,通婚合好。边疆各族开始称内地人为“秦人”,至汉中叶,渐改称为“汉人”,而汉人也以当朝国名自称汉人。这一改变,既反映了汉民族的新特征,也反映了边疆各民族对汉人的新认识,已具有民族称谓的性质。

——摘编自陈连开《论华夏/汉民族的形成》

材料二   1416世纪,是近代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关键时期,下列表格反映了这一时期与之相关的诸多重大历史事件。

时间事件
1431在英法百年战争中,法兰西民族英雄圣女贞德遇难
1492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大西洋贸易从此愈加繁荣,欧洲的生产关系进而发生蜕变
1517马丁·路德发布《九十五条论纲》,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1539国王弗朗索瓦一世颁布了《维莱科特雷法令》,规定法语为法国行政和法庭所用的官方语言,取代了此前使用的拉丁语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述春秋至秦汉时期中国民族关系的发展历程。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说明14—16世纪影响近代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因素。
2023-11-20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房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最优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联盟在其所订立的盟约中规定了部分禁止战争;1928年的《巴黎非战公约》对废弃战争权具有重要的意义;1945年缔结的《联合国宪章》则全面禁止使用武力。这一演变过程反映了(     
A.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已实现B.国际法的范围和作用有限
C.集体安全机制的完全确立D.国际安全机制的不断强化
2023-11-16更新 | 369次组卷 | 22卷引用:2022年北京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有学者认为,“近代世界的政治结构有两大基本概念,一是土地应划分成统一在独立当局之下的区域,它们在确定的疆界内有决定其内部事务的最终发言权。二是这些区域只要有可能,就应该由具有一体感的人们所居住,他们形成民族关系或民族性。”下列选项中,符合这一“政治结构”的是(       )
①“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②“朕即国家”
③“专制之下无祖国”④“热爱祖国就是热爱你自己”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11-11更新 | 307次组卷 | 6卷引用:历史(北京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世纪晚期的欧洲,教皇地位的衰落与国家世俗化发展要求打破原有的政治结构,换言之,主权国家的建构是一个历史的必然。《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开启了基于领土的主权国家,国家的政治权限被划定在特定的领土范围以内,领土成为主权国家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英法百年战争,英国战败退守英格兰等岛屿,客观上为英国民族国家的建构提供了有利的空间条件。战争也使英国民众普遍感到“法语是敌人的语言”;“使英格兰人意识到他们的特性、统一性和共同的传统和历史”。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迁,国家的权力从贵族的手中转移到君主手中,最后再转移到代表人民的议会手中,人民从徘徊于政治体系之外到能够平等地享有政治权力,伴随这个过程,普通国民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逐渐巩固。

——摘编自黄其松《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叙事——以英国为例的阐释》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近代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2023-11-03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B)试题
10 . 1814年,欧洲各国君主沉浸在战胜拿破仑的喜悦中,纷纷派出代表集聚维也纳,召开国际会议。会议期间,除讨论最后总决议案外,从未正式召开过大会,一切重大问题都是由俄、英、奥、普领导人在幕后决定,许多决定是在奥地利首相梅特涅书房里成交的”,被称为“梅特涅书房里的交易”。由此可见(     
A.大国强权为一战埋下伏笔B.开创协商解决争端的先例
C.大国协商一致原则的初现D.近代外交制度的逐渐确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