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1 .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中,对洛林的争执问题提出了处理原则:“应提交双方提名的仲载人,或由法国和西班牙之间签订一项条约,或采取其他某些友好的办法来解决——而不使用武力。”这反映它倡导的原则是(       
A.提交给罗马教廷进行仲裁B.用和平谈判方式解决争端
C.提交维也纳会议讨论解决D.由国际联盟大会作出仲裁
2 . 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材料一   “为国捐躯是一种奉献和牺牲,如果国家受到灭亡或被占领的威胁,那么为之而死也是心甘情愿的”。“每一种灾难都有可能降临于我和我的家庭,但只求上帝能够拯救法兰西”。

——陈文海《法国史》

材料二   1415世纪……王权不断加强,中央集权代替了地方分权。从15世纪末开始,民族国家开始形成,国王成为认同的象征,共同的经济制度、以相同法规为基础的社会生活的形成使民族国家的根基不断巩固。

——杨宁一《历史学习的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国家形成的背景和特点。
2023-01-04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延庆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牛津法律大辞典》解释国际法:“即国际社会之法,或者是在国家之间的相互交往关系中所接受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习惯和条约规则。简单说来,是有关国家之间的法律,是调节两个以上国家之间相互关系、有一定约束力的法律系统。”由此反映出国际法的特征是(     
①适用主体是国家 ②调节国家间关系
③具有一定约束力 ④不具备普遍意义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 . 19世纪,欧洲很多史学家相继整理出版自己民族的大型史料集,争相撰写本民族和本国历史。同时,史学家们开始关注社会下层的历史, 1850年,斯坦因的《1789年至今的法国工人运动史》和恩格斯的《德国农民战争》问世。这一现象反映的时代主题有(     
①近代民族国家的发展②资本主义的早期萌发
③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④世界殖民体系的确立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022-12-30更新 | 269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大兴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朝贡体系·条约体系

材料一   朝贡体系的雏形是古代中国的畿服制度,秦汉以后推广运用到处理与域外关系上,中原政权和其他诸国以“册封”关系为主。南北朝时期原有的体系崩溃,至隋唐时期,羁縻制度逐步取代册封制度。宋元时期整个朝贡体系再次陷入混乱之中,至1371年明太祖朱元璋规定把15国列为“不征诸夷”,写入《祖训》,并确定了“厚往薄来”的朝贡原则,由此朝贡体系成为东方世界通行的国际关系体制。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朝贡体系的基础遭到了不可挽回的动摇。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朝贡体系给予点评。

材料二   根据一般原则:本人是处理自己事务的最佳裁断者,因而拥有发动战争之权力的人,乃是唯一拥有缔结和约之权力的人。由此推导,公战能够由各方主权者单独发动,在王权政制下这种权力理所当然属于君主。

——格劳秀斯《战争与和平法》

(1625年)所有罗马帝国的选侯、邦君和各邦,应根据本协议确定和确认享有他们自古以来的权利、特权、自由、优惠、自由行使领土权,不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或是礼遇性的权利,因而他们永远不能,也不应受到任何人以任何借口进行的骚扰。……参加协议的所有各方应有义务保卫和保护本合约的每一项条款不受任何人的侵犯,不论其信奉何宗教……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1648年)


(2)综合以上两个文件,说出它们在近代国际法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2022-11-27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1296年,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发布敕令,宣布没有教皇许可,国王既不得向教士征税,教士也不得向国王交税,违者开除教籍。法国国王腓力四世接到这项敕令后立即采取对策,宣布未经国王允许,其臣民不得将金银、货币、武器、马匹输出国外。材料旨在说明中世纪西欧(     
A.人性发展受到教会的严重束缚B.民族国家的意识正在欧洲觉醒
C.天主教会的经济实权逐步丧失D.教会权威受到世俗权力的挑战
2022-10-26更新 | 596次组卷 | 28卷引用:北京市怀柔区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结束了欧洲的混战局面,形成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下列关于该体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建立起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
②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
③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
④确认了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集体制裁的国际法基本原则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 . 1928年8月,美、法等国签订了《非战公约》,宣布缔约各国在相互关系中放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同时,美国宣称,每个国家“有权决定情况是否需要诉诸战争以实行自卫”,这说明《非战公约》(     
A.维护和平的实际作用大打折扣B.能坚决有效制止军备竞赛
C.明确了完全废弃战争维护和平D.特别尊重各国的独立主权
2022-03-05更新 | 1010次组卷 | 51卷引用:2022年北京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9 .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意味着君主在一国之内享有政治上和法律上的最高权威, 不再受制于其他任何封君封臣,而且还在国际关系中享有独立地位。上文作者认为,《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
A.开创了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
B.增强了与会欧洲各国的国家主权意识
C.创立对违反条约国家进行集体制裁的办法
D.确定了处理国际事务的“大国一致”原则
10 . 朝贡体系条约体系

材料一   

朝贡体系的雏形是古代中国的畿服制度,秦汉以后推广运用到处理与域外关系上,中原政权和其他诸国以“册封”关系为主。南北朝时期原有的体系崩贵,至隋唐时期,羁縻制度逐步取代册封制度。

宋元时期整个朝贡体系一再次陷入混乱之中,至1371年明太祖朱元璋规定把15国列为“不征诸夷”,写入《祖训》,并确定了“厚往薄来”的朝贡原则,由此朝贡体系成为东方世界通行的国际关系体制。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朝贡体系的基础遭到了不可挽回的动摇。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朝贡体系给予点评。

材料二   根据一般原则:本人是处理自己事务的最佳裁断者,因而拥有发动战争之权力的人,乃是唯一拥有缔结和约之权力的人。由此推导,公战能够由各方主权者单独发动,在王权政制下这种权力理所当然属于君主。

——格劳秀斯《战争与和平法》(1625年)

所有罗马帝国的选侯、邦君和各邦,应根据本协议确定和确认享有他们自古以来的权利、特权、自由、优惠、自由行使领土权,不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或是礼遇性的权利,因而他们永远不能,也不应受到任何人以任何借口进行的骚扰。

……参加协议的所有各方应有义务保卫和保护本合约的每一项条款不受任何人的侵犯,不论其信奉何宗教……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1648年)

(2)综合以上两个文件,说出它们在近代国际法形成中的作用。
2022-02-06更新 | 168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