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6 道试题
1 . 【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变化】

材料一   13世纪,欧洲“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已经存在,此时,国家主权的概念尚未出现,但民族国家已在孕育和形成之中。到了中世纪末期,欧洲出现了向民族国家过渡的大趋势,其标志则是专制王权的建立。从现代化的角度上说,专制王权是民族国家的早期形式。而最先从西欧兴起的民族主义思潮逐渐在其他地区传播开来,尤其是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形成的巨大推动力从根本上唤醒了世界其他地区的民族意识,从而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普遍形成。

——摘编自刘成《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及其意义》

材料二   二战结束以来,由于殖民地独立后的人员“返流”,为战后重建招收“客工”,接收各类难民和欧洲共同体内人员自由流动等原因,欧洲各国的移民数量不断增加。欧洲原本相对单一的民族国家因此出现了变化,面临着新的挑战。同时,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国家治理形态上的变化在欧洲国家也体现得非常充分。欧盟已经建成统一市场和关税同盟,成员国使用统一货币;通过《申根协定》取消国境限制;在政治、外交、财政、社会等领域中,欧盟国家的合作也日益紧密。这样,原来属于民族国家控制的主权事务,很多都要在欧盟层面上进行合作与协调。

——摘编自田德文《国家转型视角下的欧洲民族国家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以后欧洲民族国家变化的影响。
2 . 1700年,西班牙国王去世,因其无子,立遗嘱由一位法国的近亲菲力普(路易十四之孙)继位,这一事件引发了法国同英国、奥地利、荷兰等国的大战,直到1713年缔结和约,允许菲力普有条件地继承西班牙王位,并调整了西班牙部分殖民地的归属。这集中反映了(     
A.国际冲突背后的利益争夺B.国际法应用中的双重标准
C.专制王权国家的纷纷建立D.和平解决争端的国际共识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的象征——蒸汽机的出现,解决了铸币技术难题。工业革命给已经实行金本位制的英国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使其成为经济发展领先国家和外国融资的主要来源国。这都促使其他国家设法与英国开展贸易并从英国引进资本。到19世纪70年代欧洲各国纷纷实施金本位制,最终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

——摘编自(美)巴里·埃森格林《资本全球化》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国际法体系不断经历着艰难嬗变和逐步发展。特别是冷战结束以来,国际组织、争取独立的民族、非政府组织和个人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不断上升。从传统的国家领土逐步扩展到外层空间、海床洋底、南北极地甚至网络空间等,新涌现出诸如国际行政法、国际旅游法、核法和极地法等数十个新分支(部门法)。《联合国宪章》等确定的不使用武力、民族自决、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国际法原则得到普遍接受。现代国际法越来越多地体现各国的共同利益和共通价值,日益成为维护人类普遍价值和利益的法律秩序。

——摘编自盛红生《战后国际法体系演变与中国角色》等

材料三   西方尤其是美国在衰落,而之前所有的全球经济治理规则是在美国主导下确立起来的。美国的衰落就意味着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虽然不一定是要“去美国化”,但至少要淡化美国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新兴国家的崛起对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改革提出了需求。当然,全世界都十分明白,美国主导权的衰落并不意味着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主导权的易手,事实上,任何单一的国家都无法取代美国的地位。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只能在多层次的主体间开展多层次的博弈。

——摘编自《关于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的几个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建立的主要背景。结合所学,指出该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二战后国际法发展的新变化,并分析导致变化的时代因素。
(3)根据材料三,分析当今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阐述全球治理体系的中国方案。
4 . 恩格斯在谈及中世纪后期时曾经指出:“在这种普遍的混乱状态中,王权是进步的因素,这一点是十分清楚的。王权在混乱中代表着秩序,代表着正在形成的民族(nation)与分裂成叛乱的各附庸国的状态对抗。”据此可知,恩格斯认为这一时期世俗王权的强化(     
A.为近代民族国家建立提供了条件B.促进了各国文化的认同
C.完全否定了罗马教皇的统治地位D.传播了自由平等的思想
单选题-最优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联盟在其所订立的盟约中规定了部分禁止战争;1928年的《巴黎非战公约》对废弃战争权具有重要的意义;1945年缔结的《联合国宪章》则全面禁止使用武力。这一演变过程反映了(     
A.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已实现B.国际法的范围和作用有限
C.集体安全机制的完全确立D.国际安全机制的不断强化
2023-11-16更新 | 369次组卷 | 22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美国总统威尔逊把国际联盟盟约带回国会批准时,因参议院期望通过以保留案的形式限制美国履行在国际联盟中的义务的要求未得到满足,最终美国没能加入由自己发起并一手主导的国际联盟。由此可知,美国未加入国联是由于(       
A.政党政治导致互相扯皮B.英法等国联合抵制美国
C.国家利益没有得到维护D.国联无法维护世界和平
7 .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是象征欧洲三十年战争结束而签订的一系列和约,作为欧洲中世纪与近代史之交的第一个多边条约,划定了欧洲大陆各国的国界,改变了欧洲政治力量对比。这说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A.导致了欧洲政局四分五裂B.隐含了近代主权国家的理念
C.实质是维护欧洲封建体系D.促进了欧洲国家政治统一进程
2023-11-13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九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8 . 英法百年战争之前,“英国的上流社会人士讲法语,并以和法国联姻为荣”,但在百年战争过程中,英国民众普遍认为法语是“敌人的语言”。这一变化表明英国(       
A.社会阶层矛盾尖锐B.民族意识得到强化
C.封建王权战胜教权D.民众文化素养提升
2023-11-13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垣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1713年英国与法国签订的《乌德勒支和约》及1714年法国与西班牙签订的《拉施塔特和约》宣布:“依靠力量均衡永葆欧洲普遍裨益和安宁,俾诸国团结一致,所愿之均势庶可不致有利一国而危害其余(各国)。”这倡导了(     
A.大国一致原则B.全体一致原则
C.大国均势理念D.民族国家思想
2023-11-12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五岳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承认,神圣罗马帝国统治下的许多邦国是独立主权国家,确定了以平等、主权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准则。该规定(       
A.建立了近代外交制度B.确立了国家主权意识
C.解决了欧洲国家矛盾D.推动了国际法的发展
2023-11-11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示范性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