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外交制度从传统向现代的变迁简表


——摘编自赵可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制度变迁的理论阐释》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外交制度从传统向现代的变迁”,自拟论题,并结合具体史实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3-09-04更新 | 146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北省新时代NT教育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2 . 鸦片战争后各国商民旅居中国各口岸,其数日增。至1902年,各国商民人数已达19119人。清政府要求入境游历者“必须请领护照”,无护照之外国人不得到中国内地游历;“如有未领领事所发中国地方官盖印执照赴中国内地游历者……仍应议罚,惟(唯)所罚之数不得过三百两”。由此可见,清政府(     
A.由被迫开放转为主动融入世界B.维护列强的利益已沦为洋人的朝廷
C.废除了给予列强的领事裁判权D.主权意识的增强和对外理念的转变
3 . 1928年8月签订的《非战公约》中,各国声明放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即无论有什么矛盾或利益冲突,都不以战争为手段。这(     
A.反映了广大人民对和平的渴望B.得到了各国普遍的认同和自觉遵守
C.促进了一战后资本主义的高速发展D.遏制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据下表可知(     

年代

国际法内容

1648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认了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集
体制裁的国际法基本原则。

1919

《国际联盟盟约》规定参会主权国家形成决议时实行
体一致通过原则。

1945

《联合国宪章》确定通过决议需要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
同意的大国一致原则。
A.各国独立主权得到尊重B.集体安全机制不断完善
C.国际法对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减弱D.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得到有效遏制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维也纳体系是继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之后历史上第二个具有现代意义的国际关系体系。该体系有三个突出特点:第一,它在欧洲大陆恢复了旧的专制制度,并通过战胜国财产的瓜分不仅满足了列强的领土野心,而且初步建立起一个新的欧洲大陆的均势。第二,它是一个五极均势结构,依靠英国、法国、俄国、奥地利和普鲁士的实力均衡、共同维持着欧洲的稳定。第三,它开始用“会议外交”的方法,通过上述五大国定期举行国际会议,对列强各自的利益和矛盾进行协商解决,从而维护大国的利益。

——摘编自《国际关系史上四大体系的演变》

材料二   列宁《在莫斯科省的县、乡、村执行委员会主席会议上的讲话》中说“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

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曾把凡尔赛体系称为“胜利者的蠢事……”。

——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三   1985年,邓小平在会见日本访华团时说:“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

——邓小平《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维也纳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三大体系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凡尔赛体系的局限性。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政府为解决东西南北问题提供了哪些中国智慧和方案。
2023-07-17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历史学家波拉德认为,近代历史是民族国家的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百年战争使得英国的封建贵族和大众逐渐培养起浓厚的“本土”意识和民族观念,在语言、文化上日益显示出自身的特殊性。威克里夫提出了建构由君主控制的民族教会的政治构想,主张用英语做礼拜,并将圣经翻译成英语。受其影响,都铎王朝时期,亨利八世策动了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英王取代教皇成为英格兰民族教会的至尊领袖,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权力集中,成为正在形成的民族国家的象征。伴随着民族国家的成长,英国从世界文明的边缘走到了中心。它先后击败西班牙、荷兰,获得了世界海洋和贸易的控制权,建立了以美洲为主体、殖民与贸易结为一体的大英帝国。在科学、思想、文艺等领域,以牛顿、霍布斯、莎士比亚等人为代表,英国也取得了令人赞叹的成就。1688年光荣革命后,随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国的主权不再属于君主,而属于整个英吉利民族,真正意义上的英国民族国家最终形成。这些都为英国在18世纪成长为世界第一大国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钱乘旦主编《英国通史》

材料二   民族国家是人类社会治理的重要政治单位,也是国际关系最基本的行为主体。一般认为,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源于17世纪欧洲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之后这种以欧洲民族国家体系为蓝本的国际体系逐步蔓延到全世界。然而,纷争并未因此而停息,国家利益与霸权之争在欧洲乃至世界国际政治中日益凸显。

——摘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从专制王权国家发展为民族国家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民族国家对近代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
7 . 德国早期启蒙思想家对法国的崇拜是因为他们渴望向法国学习,以改变德国贫穷落后的局面,后期浪漫主义通过对理性主义的绝对普遍性的批判,强调了世界各民族还存在着特殊性,为维护民族尊严,他们主张反抗法国入侵。据此可知,德国启蒙运动(     
A.表达了对理性的反思B.推动了民族意识发展
C.顺应了社会转型需要D.冲击了专制王权统治
8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以下要求。

材料一   西欧最初的民族主义以反对分裂、鼓吹统一,反对教权、尊奉王权为主要内容,提出建立民族国家的要求,可以称之为“民族国家主义”。民族国家主义首先是以理论的形式在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两大运动中出现的。卢梭以民主及共和理论为基础的民族主义思想富有建设性,在法国大革命时期激发出全体法国人高昂的爱国热情,显示出巨大的革命意义,可以称之为“民主民族主义”。19世纪上半期,民族主义从意识形态领域进入了社会生活和社会政治领域,争取民主和民族平等逐渐成为时代潮流。欧洲几乎所有处于政治分裂状态或异族压迫下的民族都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

——摘编自杨宁—《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帝国主义的掠夺和日益深重的民族压迫,尤其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使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不仅加强了中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融合,也激起了中华民族誓死抗击外族入侵,争取民族独立的决心和信心,促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解放运动。……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民族国家在中国一步步地建立起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国家成为了人民的国家,国家获得了全民族的认同。这样的国家,已经是标准的民族国家了。

——摘编自周平《论中国民族国家的构建》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欧洲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推动近代中国民族国家发展的因素。
9 . 1521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决定让马丁·路德出席在沃尔姆召开的帝国会议。在会议中,路德认为神授君权有改革教会、钳制教皇的义务。其主张(     
A.否认罗马教廷的合法性B.意欲缓和各教派之间的纷争
C.有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D.体现了反对专制王权的要求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16世纪,英国乡村工业、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国内市场实现统一,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消除封建割据、摆脱教会控制、实现国家统一成为市民阶层同国王合作的政治基础,议会中新兴乡绅和市民阶层的席位大大增加。在反对罗马教会及与法兰西等其他民族的斗争中,英国的民族意识得到迅猛发展:有人公开提出“上帝是英国人”,《圣经》也被翻译成英语;英语得到上至国王、下至普通市民的大力推崇;到15世纪时,英国各地的英语学校已达300多所。

——摘编自陈同文《浅析近代英国民族国家形成中市民阶层的作用》

材料二   所谓民族国家,就是现代主权国家,既是相对于中世纪以地方分权主义为特征的封建王国而言,又是相对于基督大世界体系下主权不完整或不充分的王朝国家而言,民族一体性与国家主权是两个基本要素。

——摘编自姜守明、黄光耀等《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英国市民阶层崛起对于民族国家形成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族国家形成的原因。
2023-06-20更新 | 123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沧县中学2023届高三高考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