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8 道试题
1 . 有学者评论卢梭:“他在法国大革命之前去世,并对革命怀有最大的反感。他提出直接民主制,即由聚集起来大众进行的选举制度,最适合小型城邦。这是他理想主义的政治观。”该学者认为卢梭的认识缺陷可能忽视了(     
A.拿破仑对外战争对欧洲文化的重构作用
B.《法国民法典》对世界性法律体系的影响
C.十四世纪以来西欧民族国家发展的潮流
D.三级会议相互合作,进一步加强了王权
2 . 维也纳体系揭开了近代国际关系的序幕。它就解决国际争端提出的一些原则和方法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历史遗产。但维也纳体系外衣下列强外交的实质逻辑,也是国际社会存在系统性压迫和恒久冲突的主要原因。下列关于维也纳体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无法真正解决国际争端B.确认了集体制裁的基本原则
C.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D.它的建立与拿破仑帝国灭亡有关
3 . 格劳秀斯在《战争与和平法》中写道:“根据一般规则:本人是处理自己事务的最佳裁断者,因而拥有发动战争之权力的人,乃是唯一拥有结和约之权力的人。由此推导,公战能够由各方主权者单独发动,在王权政制下这种权力理所当然属于君主。”材料的核心内容为(        )
A.君主制定条约可以保证世界的和平
B.强调了主权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主体地位
C.确认了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D.开创了通过谈判达成协议来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
2023-06-20更新 | 157次组卷 | 32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十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联合国宪章》规定:“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消除对于和平之威胁,制止侵略行为或其它和平之破坏;并以和平方法且以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材料体现了联合国(  )
A.确立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
B.实行“大国一致”原则
C.集体安全体制扩大到裁军、人权、环境等诸多领域
D.提出不兼并、不赔偿的原则
2023-06-15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知临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开创召开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战争先例,确立国际法基本原则的是(  )
A.《非战公约》缔结B.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
C.维也纳体系确立D.《战争与和平法》出版
2023-06-15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知临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国际法院成立之初被视为联合国系统中最不成功的机构,认为它为发达国家的霸权地位合法化提供了法律保障。20世纪70年代,国际法院重申法官背景的多元化,进行诉讼程序的改革,并尽可能减少大国政治对于司法的影响。国际法院的改革(     
A.推动大国一致原则的形成
B.利于推进国际社会法治化
C.确立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机制
D.表明美国构建单极世界遭到抵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356年,伦敦市长宣布法庭诉讼使用英语;1362年,英国大法官兼上议院议长用英语宣布议会开幕,爱德华三世首次用英语致辞,以便让平民院的议员听懂。应平民院的请求,爱德华颁布了关于法庭审讯必须用英语的法令。这一现象反映了(     
A.世俗王权得到强化B.民族意识的不断增强
C.大学教育得到普及D.区域文明的多元共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18年,德意志新教同盟和天主教同盟之间爆发战争,欧洲各国纷纷卷入其中。战争开始时,德意志人口有3000万,战争结束时,只剩下1200万。三分之二的个人财产被破坏。很多曾经繁荣的大城市被削弱到只剩下躯壳,到处都是农民茅舍和贵族宫殿被烧焦的废墟,三十年战争给德意志留下的创伤几乎难以形容。……但是战争确立了新教与天主教的平等地位,各教派之间剑拔弩张的局面得到了缓解。

——(美)迈尔斯《世界通史(下)》

材料二   20世纪以前,一般认为国家拥有诉诸战争的权利。进入20世纪以后,国际社会开始通过法律形式限制战争权。主要相关条款如下

《国际联盟盟约》(1919年)第十二条   1款:“倘联盟会员国间发生争议,势将决裂者,当将此事提交仲裁或依司法解决,或交行政院审查。联盟会员国并约定无论如何,非俟仲裁员裁决或法庭判决或行政院报告后三个月届满以前,不得从事战争。"

《非战公约》(1928年)第一条   “缔约各方以它们各国人民的名义郑重声明它们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并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上,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

第二条   “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其性质或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或解决。”

《联合国宪章》(1945年)第二条   4款:“各会员国在其国际关系上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侵害任何会员国或国家之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

第四十二条   “安全理事会……得采取必要之空海陆军行动,以维持或恢复国际和平及安全。”

第五十一条   “会员国受武力攻击时,……本宪章不得认为禁止行使单独或集体自卫之自然权利。”

——节选自世界知识出版社《国际条约集》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德意志新教同盟和天主教同盟之间战争带来的影响。
(2)参考材料二,运用20世纪的相关史实,围绕国际法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思想观念,是近代社会发展的产物,又深刻地影响着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民族主义思潮的推动下,18世纪中后期的欧洲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批民族国家。荷兰的尼德兰革命与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践行民族国家理念,由王权国家转变为民族国家。这不仅推动欧美地区掀起反殖民、反专制的浪潮,激发北美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爆发,还赋予民族主义以强烈的政治意义,为其他民族构建民族国家提供了范例……前者是针对外来民族压迫而寻求民族独立的资产阶级民族解放运动,后者表现为反对本国封建压迫、争取民族自由发展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民族主义思潮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以及“人民主权”“社会契约”等启蒙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和扩散。在各国积极争取民族解放的历史进程中,民族主义由原先“一种模糊情绪发展为一种真正的信仰”。

——李义天、赵嘉《作为政治思潮的民族主义:历史与问题》

材料二   民族主义在19世纪最后10年成为右派政治人物挥舞的大旗。国际政治舞台上一片高涨的仇外情绪。民族主义从一个原本与自由主义、民主主义有关的概念,转变成种族主义、沙文主义、强权主义、帝国主义的运动。“中间阶层所表现的爱国热情,甚至已经超出致力于帝国扩张的各国政府所欢迎的程度。”

——董正华《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

材料三

名人

名言

甘地

我的自治的意思是:印度政府由印度人民所同意并由成年人口的最大多数所确定。

陈独秀

要民族解放成功,是必须依照⋯⋯列宁主义所指示,联合世界被压迫的阶级与被压迫的民族,共同打破帝国主义束缚全世界被压迫者的锁链。

桑地诺

我将用我的剑来保卫民族的尊严,拯救受压迫的人民。

苏加诺

从青年时代,到参加政治运动,到建立自己的政党,到坐牢,到被软禁,到今天,我的“感情’和“方向”仍然是民族主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简述近代民族国家形成的过程,并概括北美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赋予民族主义以强烈的政治意义”的内涵。
(2)综合材料一二三,运用相关史实,选取一个角度围绕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
(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2023-05-14更新 | 16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绍兴市新昌县两地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2023·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6世纪,一场因为宗教信仰引发的战争开始了,这场战争持续了30年,它的到来让欧洲人第一次知道,民族是什么概念,也让他们损失惨重。但结果有得有失,参与这场战争的国家都有了自己的主权,且国家权力高于教会,从此他们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国与国之间的外交体系——“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该体系(     
①确立欧洲国家的领土主权概念,让民族国家意识发展起来
②确立了和平共处的外交原则,建立了一些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原则
③确立国家权力至上,对国家发展更为有利
④为后世各国处理外交关系和宗教关系提供了借鉴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2023-05-13更新 | 221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知恩中学2023届高三模拟考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