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旧式城市并不是为工业化而设计和建立的,基本上是在过去的数百年间逐步形成的居住中心。如古埃及的城市大部分布在尼罗河沿岸,包括底比斯等等,一方面方便用水同时也注意设计时不受尼罗河泛滥的影响,把建筑建立在高地上,并根据城市早期的功能性进行了功能区域的划分,城市规划采用简单的棋盘格局,城市采用了中轴对称和具有权威的象征主体建筑的方法兴建。同样的情况也见于中亚地区的两河流域文明巴比伦城等,这些城市不但坐落在河流的旁边,而且还建造了庞大的水利灌溉系统和运河,并建立了用于防务的城墙,重要的建筑建立在高台上、城市布局也依然是规范的几何形式,非常规整。

材料二   从1811年开始,英国政府和伦敦市政府委托建筑家约翰·纳什主持伦敦的改建工程。设计了一系列新的商业和公共建筑,特别是利用新开拓的大道,把摄政王大街、公园大道连成两公里长的主要轴线,所有交叉路口都设计了广场,路旁罗列商店、银行和公共建筑,形成伦敦的新中心,同时利用这个规划设计把金融、商业的伦敦与高级住宅区相连、是现代城市规划设计上很出色的例子。

--摘编自王受之著《世界现代建筑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旧式城市与近代伦敦城规划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伦敦城市改建的影响。
7日内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科学高中部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清至民国邮政大事记(节选)

时间事件
1842英国率先在通商口岸开办邮局,此后列强群起仿效,称为“客邮”。它们实行本国邮政章程,粘贴本国邮票。不仅收寄中外间的邮件,也收寄中国国内互寄的邮件。
1878由海关试办邮政,称寄信局。在各口岸收寄华洋公众信件,与民信局展开竞争。开始使用印有云龙图案的邮票,时称大龙邮票。
1897正式开办大清邮政,以北京总税务司署为邮政管理机关。将各海关寄信局,统一改为邮政局。
1902大清邮政局大幅降低邮费,扩展邮路。邮件量迅速增加,邮政业务从信函、包裹扩大到汇兑、新闻纸寄递等业务。分散经营的民信局受到极大冲击,日渐萎缩。
19131914北洋政府彻底废除驿站制度,所有公文归邮局递送。中国加入万国邮会。
19191922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多次提出邮政为“主权所在”,客邮“侵害中国主权”须撤除,获得列强同意。
1928全国交通会议决定取缔全国民信局;全国邮政事务由南京邮政总局管理。
1935重庆“麻乡约”民信局完全停业。民间通信任务从此全部由邮政局承担。

——摘编自姜希河《中国邮政简史》等

材料二   19491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成立,主管全国邮政和电信工作。195011日邮电部邮政总局成立。除台湾省外全国建立了各级邮政机构。1953年以后,邮电部加强了邮电事业的建设,提高了业务和技术水平,如加强了以北京为中心的全国邮政网的建设,建立邮电科研、教育和工业基地;建立新的企业管理制度。1998年邮电体制进行了改革,实现了邮电分营。分营之后,邮政成为国民经济体系的一个部分并开始独立运营。邮电分营使邮政职工有了自我经营发展的意识,调动了积极性,有利于邮政职工整体素质的提高,为邮政网现代化创造了条件。

——摘编自张毓书《中国邮政:一抹青绿牵万家通天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至民国邮政事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中国邮政事业的主要因素并简析其意义。
7日内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第14次高考适应性训练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3 . 纺织业是人类生存中的重要行业,也是历来国际竞争激烈的领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植棉逐渐成为国家战略,直到英国的工业革命,中国的棉纺织技术都处于世界较高水平,我国的棉纺织品不仅为百姓提供了精美的衣着原料,而且销售到东南亚以及欧美各国。在长达三个多世纪的过程中,中国棉布的外销数量持续增长。

英国工业革命期间,棉纺织机及与之配套的复杂的机器系列相继问世极大地提高英国棉纺织业的生产力,……经历百年的抗争后,印度彻底从棉布出口国变成进口国,英国还将目光投向当时处于封闭状态的中国,到1831年,中国棉纺织贸易首次由出超变入超。鸦片战争后,“美国棉”“英国纱”“东洋布”充斥在中国市场上,中国本土棉花产业急剧萎缩。

1893年,张之洞从美国引入陆地棉种子,在湖北试种初步获得成效。此后清政府、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及一些棉纺企业,不断大量从美国引入陆地棉种子。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采取了扩大棉田面积、推广先进农业技术、更换优良棉种等措施,成为产棉强国,形成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和新疆三大产棉区。新疆长绒棉是由海岛棉培育而来,具有暖和、透气、舒适的特点,而且纤维柔长、洁白光泽、弹性良好,深受市场欢迎。20202021年新疆棉产量520吨,占国内产量比重约87%,占国内消费比重约67%。21世纪20年代,美国以人权为借口,“抵制新疆棉花和纺织工厂”、打击中国对全球纺织业的绝对支配地位。

——摘编自黄金生的《棉花:曾经改变世界格局的“神奇之花”》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自明清以来影响中国棉纺织业发展历程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是如何看待21世纪20年代“中美棉花战争”的。
7日内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利强国名义下,上海机器织布局与其他洋务企业一样,经历了筹划、草创、投产等不同阶段,资本亦由最初商股渐为官款、外资所取代。相对欲与洋布争夺中国市场的初衷,上海机器织布局至1893年焚毁前不仅未得期待利润,而且经营层叠经常变动。倡导者的无限权威与盲目逐利、经办者从亦官亦商时的自我矛盾与狡诈至官办时的上行下效与不法等互为交织,故洋务困象与败局其实由始便已注定。

——庄和灏《清末洋务实业的创办歧途——以上海机器织布局历次改组为例》

材料二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的重要分支。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增长分别为96.9%和93.4%,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25.6%,比2021年高出12.1%,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地和消费市场。……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可以实现交通能源的转型,是促进新一轮经济增长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需要,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

——王品《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海机器织布局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经济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7日内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最后一卷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周礼》记载,周王室为保证夏天有冰块使用,专门成立了“冰政”这一机构,其负责人称“凌人”。每年大寒季节,他们就监督奴隶、庶民到水质好的地方凿采冰块,再将冰块藏到预先准备好的冰窖里。大约到唐朝末期,人们为生产火药开采了大量硝石,并偶然发现,硝石溶于水时会吸收大量的热,能使周围的水降温直至结冰。溶于水的硝石还可以用蒸发结晶法等手段提取出来重复使用,但硝石提纯极其困难,且要耗费大量人工,故制冰成本仍然十分高昂。

——摘编自宋衍昌《实现制冰自由,究竟靠什么黑科技?》

材料二   《钦定大清会典则例》记载了北京城主要冰窖的分布和储量。民国时期,民办冰窖显著增多,各大酒楼、饭庄往往和民营冰窖建立了较为稳定的供应关系,走街串巷贩卖鱼虾的小贩也经常在担子中放块冰以保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京城区周边又修建了一批冰窖,民营冰窖也通过公私合营逐步收归国有。但冰窖收储的天然冰取自于河湖池塘,难免受到污染,人吃了天然冰制作的食品后容易罹患肠胃传染病。随着现代制冰厂特别是冰箱、冷柜、空调等制冷设备的出现和普及,冰窖很快衰落,到20世纪80年代,北京的冰窖已基本停用,少数明清遗留下来的老冰窖被定为文物保护单位。

——摘编自刘林智《冰窖旧事:老北京的消夏记忆与历史遗存》

材料三   20209月,中国提出“双碳”目标,作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大国承诺。2022年年初,北京冬奥会应用的跨临界二氧化碳制冰、造雪技术首次在冬奥史上用二氧化碳替代了对臭氧层存在危害的氟利昂系统。习近平总书记对此评价说:“国家速滑馆二氧化碳制冰技术世界领先,实现了低碳化、零排放。”

——摘编自王静宇、吕可欣等《张信荣:以碳制冰,变废为宝—绿色能源的领跑者》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唐末制冰技术取得突破的有利条件,并简要评价这一技术突破。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历史上“冰窖”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冰窖”发展的因素。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技术进步与生活变迁的认识。
7日内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百所名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仿真模拟大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井冈山时期医院经费主要是通过打土豪、从国民党军队中缴获和向老百姓募捐筹集的方式解决的;中央苏区时期成立互济会(类似于今天的合作医疗),互济会成员看病不要钱,区、乡工作人员药费也能报销,红军家属和贫苦民众凭乡村苏维埃政府证明给予免费治疗。医治小病、购买膏药等也不要钱,并将人民的医药问题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中明确规定:对一切雇佣劳动者“实行免费的医药帮助……不论是普通病还是因工致病、遇险受伤、职业病等,都不需要支付医药费,其家属也同样享受免费的医药帮助”。中央苏区各县、区、乡普遍建立药业合作社来保障药品的市场流通。私人捐助药品也成为当时药品大的来源途径之一。

——摘编自曾红、李瑞《论中央苏区时期医药卫生体系》

材料二   20021029日,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由国务院主持的全国农村卫生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指出:各级人民政府要逐年增加卫生投入,增长幅度要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20021228日,新修订的农业法明文规定:“国家鼓励、支持农民巩固和发展农村合作医疗和其他医疗保障形式,提高农民健康水平。”2003116日,国务院对进一步加强和发展农村卫生事业提出了具体措施,要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德元《中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历程回顾与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央苏区发展医药卫生保障事业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21世纪初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创新”的表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80年代,康梁等人上书指出:京师沟渠“塞淤不通”,街道“臭秽都蒸碍“兆民之卫生”,同时也会惹“外人之非笑”。1898年,光绪发谕饬修京城街道,随后官员纷纷上奏陈言涉及街道改造的机构、人员、办法、技术、设施、资金等。同年9月,慈禧再次垂帘听政后改造街道之事戛然而止。至次月,总理衙门才同意先从“各国使馆洋人日常往来之地”开始修路,后次第续议兴修城内外其他街道。在修路上则以土路为基,上铺碎砖石渣加灌灰浆,逐层追压到底,街旁则修水沟二道,既保留了原来的中式石路,又参照租界的马路型制。虽有反对修路之声,总理衙门解释道:“今若遽议停罢,不惟失信多人”,而且若各国驻华公使“得据以为中国不能自办之证,必至复行立会,张议代修“抽铺捐、设洋捕,种种室碍之事,恐因此而生”。至1911年,北京城共修马路约舍48里,大街中央原来凸出的御道在平整后消失。同时,清政府先后设立了工巡局、民政部等负责管理道路,城市排污、公共卫生、街道设施、交通工具等也随着道路的修整而革新。

——摘编自杨剑利《清末北京街道改造的兴起:论争与实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北京街道改造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清末北京街道改造工程。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频频爆发的霍乱、天花等传染病考验了城市化时代国家的管理能力。英国政府于1848年颁布《公共卫生法》,全面介入公共卫生管理,并确立相关的权力介入规则。英国成立了卫生总署,以便作为中央机构监督指导法案施行,地方卫生管理机构则被称为地方卫生委员会……英国首次将地方城市治理纳入中央行政管制体系中,初步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以公共卫生治理为主要职能的城市管理体系。在此之前,英国在城市治理方面一直遵循中世纪以来的地方自治传统,各级政府较少干预相关事务。英国政府于1855年颁布《污染物清除法》,1866年再度颁布《卫生清洁法》。到1870年代末,英国944个城镇卫生机构中,官营供水公司达44%,1890年末更升至三分之二。当时民众普遍认为,身体健康程度与事业成功间联系密切。经过公共卫生管理制度的发展,到1914年,英国已拥有了一套实施福利政策最重要的基础——完整的公共卫生管理法律体系。

——摘编自王广坤《试论19世纪中后期英国公共卫生管理中的政府权力扩展及影响》

材料二:近代以前,除京师以外中国城市多为省、府、州、县的治所,没有专门机构负责公共卫生事业,城市的污水处理、垃圾清理、传染病防治,多由有关行会或士绅、居民等社会力量负责,基本处于半无政府状态。19世纪中叶,随着中西交流逐渐增多,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逐渐酝酿、开展。1910~1911年间,东北鼠疫大爆发,中华基督教博医会派出传教医师与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学生以及沈阳等地的传教医师一起参加控制和扑灭东北鼠疫的工作。传教医师在广州、上海等许多大城市进行实物宣传,一些基督教出版机构发行了大量宣传物品。19世纪60年代起,中国出使人员有感于中国与欧美城市公共卫生的巨大差距,开始发起改善公共卫生的议论。上海租界等外国人居住集中的地区,成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的先行地区。20世纪初,北京、武汉、广州等城市在公共卫生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据记载,20世纪初,当医生要求给北京一些居民的儿童进行免费牛痘接种时,竟遭到拒绝,理由是“此痘疮乃孩儿之疫病,非患一次不可,故人为预防乃违天理。多有以种痘为邪法而排斥者”。

——摘编自何小莲《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之滥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后期英国公共卫生管理中政府权力扩展的背景,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近代英国相比,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不同之处,并说明其原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依据社会学的说法,认为城市是个巨大的居住密集的聚落,强调城市永远是个“市场聚落”,它拥有一个市场,构成聚落的经济中心。城外的居民及市民——基于既存的专业生产的基础——以交易的方式取得所需要的工业新产品或商品。城市是两种类型:庄宅与市场。他还区分了经济学意义上的城市(城市是一个“市场聚落”)、政治和行政意义上的城市(城市是个要塞或镇戍),以及要塞和市场合一的城市。他认为城市共同体具有较强的工商业性格,要具有下列特征:防御设施;市场;自己的法庭以及——至少部分的——自己的法律;团体的性格及与此相关的特性;至少得有部分的自律性与自主性,这点包括官方的行政,在其任命下,市民得以以某种形式参与市政。他认为中国城市缺乏这样一个“共同体”,由此推论出中国古代是没有城市的。

——摘编自陈伟《城市与西方现代资本主义的兴起——马克斯·韦伯的城市观论析》

根据材料概括马克斯·韦伯的城市观,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史实加以评述。(要求:表述成文,逻辑清晰,史实运用准确,观点明确)
2024-05-08更新 | 13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农学理论始终把天、地、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强调实现农业丰收必须把顺天时、量地利、用人力三要素加以有机结合,并进行统筹规划。在医学上,传统的中医理论强调把人放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整体中去剖析病症,严格反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部的、有明确针对性的疗法,始终把患者当作一个有机整体来整体观察、辩证论治。也正因如此,传统中医理论令推崇技术实验、病理分析的西方医学家颇感费解。

——摘编自夏国军《论中国古代科学的特质》

材料二   17世纪以来,科学的权威已为近世多数哲学家所承认。此一权威,殊不同于教会的权威。科学权威,理智的力量也。人之于科学权威,可以拒绝,可以接受。拒绝,无须受惩罚。接受,无须出于保身家、保名誉之考虑。……再者,科学的权威,明一理有一理之权威,明二理有二理之权威。科学的权威,止于已明之理:不若天主教义,乃包罗万象之体系,道德准则,人生理想,甚至世界之过去与未来,无一不在此体系之内。科学如有所见,仅以此时此物已有科学实证者为限。……科学的权威,尚有一点不同于教会的权威,……即科学作出的判断,曰此是暂时的结论,此有盖然性,科学的结论可加以修正,此是科学家共有的见解。

——摘编自罗素《西方哲学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科学的思维特征,并分析这一特征对中国产生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多数哲学家承认科学的原因。
2024-03-06更新 | 151次组卷 | 9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4月自拟模拟(7)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