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1 . 【清末民初的城市治理】

材料一清末以前,上海并无专门的市政机构,所有清道、路灯、筑造桥路、修建祠庙、举办团防等事宜,悉由地方慈善团体辅元堂经办。1905年,上海道袁树勋采纳上海县绅商建议,成立上海城厢内外总工程局,管理公共设施。此后,上海商界、会馆纷纷组织“地方自治研究会”“地方公益研究会”等组织探讨本地的地方自治问题。1909年初,清廷颁发《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上海县城厢内外总工程局改名为上海县城厢内外自治公所,权力得到进一步扩充。1913年又以自治公所的原班人马组成上海市政厅。

——摘编自钱文亮《论近代上海城市转型的历史与文化》等

材料二1927年1月,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武汉成为临时首都。4月,经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决议,汉口、汉阳和武昌三镇合一,成立武汉市政府,后改为武汉特别市。国民政府定都南京时,设南京特别市,直隶国民政府。后来,上海、杭州、宁波、重庆等地相继设市。1930年5月,国民政府颁布《市组织法》,规定市政体制采取独任制,即设市长一人,由国民政府任命,管理行政,监督所属机关;设立参议会为代议机构,由公民选举参议员组成。市政府正式成为国民政府在城市中的政权机关。

——摘编自吴松弟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地理:绪论和全国概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晚清上海地方自治方式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时期城市政权建设的意义。
2023-06-05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5月联合测评历史试题
2 . 【古代到近代的城市变迁】

城市布局是展示社会发展的橱窗。农业社会的渐进和工业时代的到来,自身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影响,无不改变着城市的面貌。

材料一


材料二有学者总结中国近代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模式是多中心结构(如下图)。


开埠后,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在租界内部形成了外商聚居区,而在各租界交界处,则形成了商业贸易发达的工商业区。近代城市或利用水路、铁路等新型交通之便,或因外围地区土地价格低廉,在原有行政中心之外的区域开辟新区以发展近代工商业,使得城市内部产生了明显的区域分异,形成各自不同的功能分区。

——摘编自吴松弟《中国近代经济地理第一卷绪论和全国概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汉长安城、南宋临安城城市布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城市空间结构的特点及形成的原因。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何解决城市居民的住房问题,成为当时城市治理的重大问题。……在伦敦,从19世纪60年代初开始,为了改善普通劳动者的住房条件,商人乔治·皮鲍迪和悉尼·沃特姿发起“模范住宅运动”;盖起了成排的大杂院房屋,虽然拥挤但比较卫生,低价出租给劳动者。……1875-1876年,伯明翰通过立法清除贫民窟,(市长)张伯伦下令拆除了17公顷的贫民塞进行开发,这个项目由城市资金承担。……在利物浦,市政会1840年颁布了《关于调整利物浦房屋建筑的条例》,1842年颁布了《利物浦建筑法》,对居民住房和建筑物提出了一些要求。

——摘编自任其怪、吕佳《从住房和卫生条件的改善看近代英国的城市治理》

材料二     1951年以后,英国先后颁布了国民救助法国民卫生服务法等,进一步完善包括农民在内的社会福利体系。德国于1957年颁布《农民老年救济法》,开始建立农民养老保险制度,1972年建立农民医疗保险体系。法国1952年为农民建立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1960年将医疗保险覆盖到农业从业人员。

——摘编自刘家庆《现代西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与思考》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世纪英国出现住房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2)根据材料二归纳西方国家二战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60年到1800年,英国的城市人口比重由10%上升到20%,但这个时期属于城市化的早期阶段,上升速度比较缓慢。1760年的英国,工业革命的范围主要是轻工业,分布在钢铁、煤炭、交通等重要的部门,由于关键的技术问题未得到解决,一时尚未有突破性的进展。19世纪是英国城市化迅猛发展的阶段,在18011851年,英国城市人口所占的比例由20%上升到50.2%,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在这个阶段中,纺织业的发展是城市化前进的重要动力,随着蒸汽机的普及,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到1815年时,英国已拥有几千台蒸汽机,英国的棉纺织企业主大部分成了蒸汽工厂狂。这个阶段出现了一批由交通运输业带动工业产量的城市。自19世纪20年代第一条铁路的建成到19世纪50年代铁路网的形成,英国仅用了30年的时间,其间,与铁路发展配套的各行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摘编自牟元军《论英国近代城市化进程》

材料二

法国开发署和巴黎政治学院探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20项参照标准

治理主题

平等的要求

全球角色,地方挑战

应对危险

参照标准1.人口(1):人口众多、流动频繁
2.人口(2):老龄化
3.能源模式:明天是哪一种?
4.生物燃料(1):回归农田
5.生物燃料(2):评估对气候的影响
6.农业:2050年能养活整个地球?
7.电力:发展之能源
8.能源:能用的起、多样化、洁净与安全
9.环境:要不要给大自然付报酬?
10.气候、生物多样:公正、公平与谈判
11.绿色经济:政策调控的时代
12.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学习网络
13.城市增长:对治理的挑战
14.统计:全世界人口有50%住在城市
15.非洲:非正规城市16.粮食;南方国家的城市如何反饥饿
17.城市交通:控制供应与需求

18.流行病:国际化的、城市的治疗方法
19.危险:预防的目标
20.海平面上升:对城市的威胁

摘自皮埃尔·雅克主编《城市:改变发展轨迹<看地球2010>》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上半期英国城市化迅猛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述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结合所学提出你的解决方案。
5 . 【近现代中国的城市化】

材料一   下表(中国近代)若干重要年份城市人口总数及城市化率

年份

全国总人口数(万人)

城市人口数(万人)

城市化率(%)

1840

41281

2769

6.7

1843

41724

2825

6.6

1893

33671

2769

8.2

1901

42645

4173

9.8

1920

44715

4742

10.6

1931

46884

5106

10.9

1936

46962

5281

11.2

1949

54167

5765

10.6

——转引自李蓓蓓、徐峰《中国近代城市化率及分期研究》

材料二   1949—1957年是新中国城市化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如城镇数量从解放战争时期的58个迅速增加到1957年的3596个;城镇人口从1949年开始平均每年增长523万人;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也由154元增加到222元;城市基础建设和公用事业均有较大提高。

——摘编自付春《新中国建立初期城市化分析》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城市化发展的一个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归纳影响新中国初期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2023-08-04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重点中学5G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城市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到甲午战争前,中国开始与西方有了比较密切的接触,工业革命的潮流也影响到了中国,催生出中国内部的现代工业,但是由于这一时段属于由传统向近代的过渡时期,中国还很难摆脱传统的负荷,工业发展不足,同时也由于战争等政治上的原因,城市化率不高。这一时期,中国城市化主要在沿海沿江部分地区进行,整个国家的城市化进程缓慢。甲午战争后到抗日战争前,由于工商业的发展,现代铁路运输的激增,一批大城市兴起,同时小城镇也出现了较快的发展,但城市化的发展在区域上表现出极大的不平衡性。抗日战争到新中国成立时期,这一阶段战争连续不断,规模大,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巨大,中国东部和中部的城市化进程受到干扰和破坏,但局部地区出现了较快的发展。

——李蓓蓓等《中国近代城市化率及分期研究》

材料二

年份总人口(万人)城市人(万人)城市化率(%)
194954167576510.64
1960662071307519.75
19636917211648.5616.84
19789625917249.6117.92
199211717132374.3527.63
200012674345906.3136.22
201113473569078.6351.27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中国城市化率历年统计数据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以来至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化率的变化趋势并简述其主要原因。
2023-04-22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中世纪晚期,城市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港口城市从远洋贸易中获取巨利,由于跨海远程运输风险巨大,且集中投入巨大资金的需求和长期的耽搁、等待,使这些海运城市中的商人逐渐发展了以银行贷款作为基础的信用制度以及分摊风险的保险制度。这两个新兴的经济制度,毋庸置疑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基石。经济实力的增长,提供了城市与封建主谈判的资金支持,为城市自治权的获取提供了基础。城市经济兴旺,人口众多,城市大学进一步发展,大学之间的交流也孕育着创新新理论的机缘。

——摘编自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

材料二   1955年,国务院公布了市和镇的设置标准:凡常住人口2万人以上的居民点被列为市;2000人以上而同时非农业人口占50%以上的居民点列为镇。中国推动的五年计划以及国家城市发展策略都建基于这些市镇单位。自1955年的设市标准实施后,至1957年,全国城市增至179个,其中71个是新设的。新市大都位于内陆省份,是依赖本地资源并以第一个五年计划中新建工矿企业为依托的新建城市,如包头、克拉玛依、白银、兰州、大同等。在沿海地区,有23个原城市被取消了城市地位。这些发展体现了新政府由沿海转入内陆的新的工业化空间政策,城市发展动力在空间上出现变化。19491957年间,城市化高速发展,中国城市化比率亦由10.6%升至15.4%。

——摘编自薛凤旋《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世纪晚期西欧城市发展的表现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初期城市发展的原因。
8 . 《1867年租屋法》是美国首部城市住房法,其制定了租屋的消防、照明、通风、安全标准,如要求每个卧室都要有1个窗户或通风设施、1个消防通道;每套租屋都要有好的、足够的抽水马桶或厕所等。但由于执法成本过高等原因,该法案并没有得到严格执行。对当时的美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城市人口集聚问题凸显B.政府积极介入城市治理
C.社会立法工作正式启动D.司法独立未能有效实施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中期商业出现繁荣,一些原为政治和军事中心的城市,大多发展为商业中心。由于首都长安的规模最大和最为繁荣,长安城外城共有108坊,这里主要是王侯将相大小官员的住宅,坊外围东西二市,店肆林立,排置有序,商品充足,行人鼎沸。由于经济的繁荣,特别是商品经济的发达,交通事业亦大大地发展起来,各大城市之间,特别是长安同各地都有宽阔的驿道。

材料二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到北宋有一个新的变化,当时的商业最为发达的是都城开封,到处是手工作坊,到处是商店,酒楼,茶馆,旅社,行商坐贾,人来车往,热闹非常。市场上的商品从金银器具到水产果品,应有尽有,街道上的营业,既有日市,也有夜市。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启良《中国文明史》

材料三   晚清以来,由于国内租界的城市化示范效应,使得政治精英和市政学者为代表的知识分子阶层,呼吁和提出改革近代中国政治体制的诉求,推进城市管理理念变革。清廷在内忧外患的压力下,于1901年发布上谕,宣示改革。其中涉及城市管理体制变革的内容主要有:城市广泛设立一种新型的承担城市管理职能的警察机构,并建立近代城市工商业经济的管理机构——商部,开始建立并初步确立相应法律体系。城市管理机构的雏形开始建立起来。

——摘编自郭雪飞《传统到近代:中国城市管理理念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城市发展出现的新变化及原因。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晚清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023-04-22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10 . 【城市化】

材料一   世界城市化发展趋势(1960—2010年)

年份

世界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城市人口(亿)

城市化水平(%)

城市人口(亿)

城市化水平(%)

城市人口(亿)

城市化水平(%)

1960年

10.32

34.2

5.72

60.5

4.60

22.2

1970年

13.71

37.1

6.98

66.6

6.73

25.4

1980年

17.64

39.6

7.98

70.2

9.66

29.2

1990年

22.34

42.6

8.77

72.5

13.57

33.6

2000年

28.54

46.6

9.50

74.4

19.04

39.3

2010年

36.23

51.8

10.11

76.0

26.12

46.2

——许学强、周一星等编著《城市地理学》\

材料二     18311841年,伦敦的人口增长了13万,曼彻斯特增加了7万……在没有适当的排污设施和新鲜用水的地方,霍乱、伤寒、结核病等是人类天然的杀手,同时这些地方还弥漫着从工厂、铁路和民用烟囱里冒出的烟雾……在伦敦,人类排泄物散布在25万个民用污水池之中,无人集中处理。在曼彻斯特,只有不到1/3的住房拥有相当于厕所的设施。最贫困的工人居住条件极其恶劣,住房里通常连照明和排水设施也没有。

——摘编自[]菲利普.李.拉尔夫等《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世界城市化发展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与发达国家相比不同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列举城市化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根据所学知识说说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城市化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