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交流与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大航海时代”到来之前,与其他大陆几乎处于隔绝状态的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资本主义兴起之后,欧洲人发现了美洲,开始对印第安人进行征服,并掠夺当地财富。美洲的气候适宜发展大型种植园经济,因此需要大量劳动力,于是数量众多的欧洲白人移民到美洲,还从非洲移民了大量黑人……到19世纪70年代,加勒比群岛、秘音、古巴等地也育成千上万的华工。欧洲文化、非洲文化、亚洲文化等与当地的印第安人文化碰撞交融,形成了绚丽多彩的拉丁美洲文化。

——摘编自于开贺《拉丁美洲历史文化的多元发展——评<绚丽多彩的现代拉丁美洲文化>》

材料二   1990年至2005年期间,世界迁移者年均总数增加了3600万,从1.55亿增加到1.91亿,增长率从1990—1995年的1.4%增加到2000—2004年的1.9%。2005年,全世界的1.91亿迁移人口中,有1.15亿迁往发达国家,7500万迁往发展中国家;大约1/3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迁移,1/3是从发展中国家迁到发达国家。以此可知,“南南”迁移者与“南北”迁移者大致一样多。但总体上看,向高收入国家迁移的人数增长大于向低收入国家迁移的人数增长。

——摘编自王希恩《当代族际人口流迁与民族过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文化交流的角度说明移民的到来对美洲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人口迁移的特点.
2024-05-16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冈实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进运动1.0版本是指美国在北美大陆由东向西不断拓展、移民和大规模开发西部疆域的过程,涉及的疆域东自阿巴拉契亚山脉,西至太平洋沿岸,从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历时一个多世纪,奠定了美国发展壮大的基础,让美国从地处一隅的小邦,变成一个泱泱大国。

但事实上,美国的“西进运动”并未结束,美国开始向太平洋西进,此为“西进运动2.0”版本。到19世纪20年代,西班牙的美洲殖民地独立,西班牙的太平洋时代告一段落,美国人意识到他们可以直接从北美大陆西面出发,进入太平洋,到达东亚。因此,美国便继续向西进,进入“西进运动2.0”时代。在2.0版本中,美国人没有在太平洋沿岸停留太长时间,很快就继续向西,并且踏上了东亚土地,东方对西方人的吸引力太大了。

一战结束后,“西进运动3.0版本”正式拉开序幕,“完全控制太平洋”的战略口号被唱响,太平洋战争后美国最终实现了这一目标,并于“二战”结束后不断深化。

“西进运动”结束了吗?美国佬一步跨越太平洋,准备去哪里?答案是一个问号,因为他那只脚还没有落地,但肯定在亚洲。于是产生一个严肃的问题:“西进运动”是不是现在进行时?

——摘编自钱乘旦《美国“西进运动”结束了吗?》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明你对“西进运动”三个版本的理解。
(2)结合世界史的相关知识,你认为“西进运动”结束了吗?
2024-05-16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3 . 中国古代服饰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社会各阶层的着装有严格规范。下表是中国古代文献中有关服饰规范的部分内容:

出处内容
《礼记·深衣篇》上衣用布四幅,表明一年有四季;下裳用布十二幅,代表一年有十二月;袖口圆弧,领子方正,意味着公正;背缝垂直,体现出诚直。
《新唐书·车服志》唐高宗时对官服的规定:三品以上袍衫紫色,四品袍深绯,五品袍浅绯,六品袍深绿,七品袍浅绿,八品袍深青,九品袍浅青。
《宋史·舆服志》绍兴五年,高宗谓辅臣曰:“金翠为妇人服饰,不惟靡货害物,而侈靡之习,实关风化宜申严禁。”

——摘编自张玲《中国古代服饰的文化符号内涵及制度规范》等

材料二   明代的“服妖”(服饰奇异)分为衣冠复古、奢侈僭越、男女混装和习俗禁忌四个类别。衣冠复古,即穿戴模仿前朝服饰,包括了元蒙遗风和之前其他朝代的服饰;奢侈僭越,即以下僭上,违制使用贵重饰品和贵族服饰;男女混装,即女着男装、男着女装;习俗禁忌,即与传统社会认知相违背的服饰或服饰行为,如上层人士穿戴低贱之人服饰等。

——摘编自赵梦菲《明代“服妖”服饰现象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古代服饰的文化内涵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服妖”的成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不论东方还是西方,早期的书籍书写材料都是比较笨重的,都不利于传输,特别是远距离传递。从中原往西,丝绸之路上也出土过一些早期的书籍,比如1956年甘肃武威东汉墓出土的《仪礼》木简,这些木简为松木制成,尺寸颇长,因此如果在古代的车子上运载的话,极易折断……纸传入中亚,被佛教徒使用之后,可以抄写、传播更大篇幅的佛典。

——摘编自荣新江《纸对丝路文明交往的意义》

材料二   秦汉时期,户籍等各类基础帐簿只能在乡制作。但乡吏介于官、民之间的政治身份以及鱼肉百姓的行为,向来为统治者所诟病,皇帝也因朝廷不掌握基础帐簿,无法遏制地方上计的严重造假。纸张代替简册后,基础帐簿上移至县廷制作,基层事务由县令统揽,帐簿由县上报郡、州,直至中央。

——摘编自张荣强《简纸更替与中国古代基层统治重心的上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纸张发明前书写材料的类型,并简要概括纸张的优势。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纸张成为主要书写材料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由宋入元,话本给元杂剧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经验。而统治政策的改变则推动大量文人自觉投入杂剧创作,他们既写现实生活,也写历史题材,极大地提高了杂剧的艺术水平,并开创了文人不依附于封建社会上层,而以民间文艺为依托的创作道路。至明清之际,出现了部分文人全身心投入小说创作,如施耐庵、罗贯中等。他们对传统话本小说、民间艺人的演出以及民间传说,用自己的学识和文学见解,进行艺术创造,诞生了白话长篇章回体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深刻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宽仁、信义、忠信等的肯定和赞扬,以及《儒林外史》《红楼梦》等,立足现实对封建社会予以“反戈一击”。这也引来封建文人针对性的写作,如针对农民起义的《水浒传》撰写了《荡寇志》等,使得这一文学体裁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光彩。

——摘编自康耀斌《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分期新界说》

材料二:中世纪后期市民文学是与基督教文化相去甚远的文化现象,是在长时期抑制欲望型的宗教文化精神氛围中生活的人自我意识觉醒、个性主义兴起的标志。市民文学往往以揭露封建主和僧侣的愚蠢与贪婪,歌颂市民的机智和勇敢乃至狡猾、奸诈为主要内容,表现手段也通常是嬉笑怒骂的讽刺。这种嬉笑怒骂的讽刺风格、视狡诈为机智的道德观、高雅与粗俗倒置的审美情趣,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这种文学在道德上的失范,审美观上的变异,但又基于特定的人文根基,而且预示着新的价值观、文化观的兴起,并在文艺复兴中得到了发扬光大。

——摘编自蒋承勇《论欧洲中世纪世俗文化的人文走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元以来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世纪后期市民文学与明清小说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024-04-29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普高联谊校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儒家思想及其典籍传入欧洲各国后,由于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及欧洲思想界对中国认识的分歧,在西方世界形成了所谓“颂华派”和“贬华派”之间的争论。这种争论对西方的思想界产生了相当的影响,进而以一种特别的方式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伏尔泰是典型的“颂华派”,在他的《风俗论》中对中国的制度赞赏有加,他指出中国的体制比同时期的亚洲很多国家都要优秀。孟德斯鸠则是“贬华派”在法国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中国的制度在孟德斯鸠看来没有明确的限制君主的法律和机构,但在伏尔泰看来,中国君主自身大都是道德高尚之士,他们都会按照正确的方式行事,也就不再需要实际的制度限制了。其实,两派都是借助中国和儒家思想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

——摘编自何岩峩《儒家思想在欧洲的早期传播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颂华派”和“贬华派”对中国认识的分歧。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化传播的认识。
2024-05-16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兆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价值目标内涵内涵解读
社会层面的价值目标秩序与和谐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农耕文明的产物,从整体上讲,主要彰显了两大主题,一是阖家团圆,二是人际交流,而这两大主题都是中国人“和”思想的集中体现,如中国春节和中秋节
家国情怀每当节日来临,人们心中都充满着对亲人、家乡的眷恋,对祖国、民族的热爱。正因如此,传统节日文化成为维系民族情感,深化国家认同的精神纽带,如中国春节、端午节
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孝道至上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孝道首先体现为尊祖敬宗的感恩意识,例如春节、清明节的扫墓、祭祀活动
自强不息在以人为本、以人为贵的价值观念下,每个传统节日都洋溢着对生命的热爱,也蕴含着勤劳勇敢、刚健自强的品德

——摘编自朱静怡《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育人功能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的整体或部分,拟定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4-04-19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黑龙江省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   以华夏文明为代表的古代东亚文明,无论思想文化、科学技术还是政治制度、经济,都曾经在人类发展史上长期居于领先地位,从而给世界以巨大的影响。19世纪40年代,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封建王朝闭关锁国的大门,古老中国跨入近代历史进程中,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由此相遇。从晚清到民国、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从改革开放新时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华传统文化在历史提供的重大机遇中,正迎接挑战并乘势而上,积极参与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构中,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为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摘编自马克主编《世界文明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华传统文化”这一主题,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4-16更新 | 53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希腊人以希腊神话中的马神为原型。塑造了生有双翼的飞马形象。古希腊陶器上的飞马一路东行,飞过波斯,跃离粟特,走进中国,与从东向西传播的丝绸相遇。翼马纹逐渐成为两汉至隋唐时期丝绸之路沿途使用最为广泛的织锦纹样之一。从地中海沿岸到中国新疆、青海、甘肃等地,考古学家挖掘出许多织有翼马纹样的纹理细腻、图样精美的织锦实物,如图1的甘肃省博物馆馆藏唐代蓝地翼马纹织锦残片。在中国丝绸博物馆、法国里昂纺织博物馆和日本奈良法隆寺也有翼马纹织锦藏品。这一神兽形象出现在不同时空,寄寓着人们朴素天真的想象以及对自由、速度和力量的渴望。2020年,中国丝绸博物馆发起国际人文交流活动——“丝绸之路周”,借助了翼马纹设计了“丝绸之路周”的徽标,如图2。

   
图1

   
图2

——摘编自李启正《丝绸文化承载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翼马纹织锦的特点并简析其流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对“丝绸之路周”徽标的认识。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逐渐引起国家和学界的关注。1990年,当代中国研究所成立,承担编纂、研究和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任务。各高等院校教师也积极从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工作。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出了《三中全会以来》、《十二大以来》、《十三大以来》等重要文件选编。……到目前为止,全面记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学术性著作已经出版六七十种。高等院校各学科专业的学生都要学习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有关的必修课程,培养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或中国当代史研究生的工作也得到很快发展。

——摘编自张星星《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研究现状》

材料二   2009年,由当代中国研究所编写的19491955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年》(简称《国史编年》)正式出版。《国史编年》兼取传统史书体裁中“编年”与“记事”两者之长,以《纲》按月、日排列,历史发展脉络清晰;以《目》记述大事始末,使人了解其来龙去脉。该书还增加《注释》。……凡史料记载中两说并存,一时无法辨清者,均作说明,存以备考。对于某些流行说法存有歧异或不采成说者,更在注中加以分析考证。重要“目文”之后皆附《文献》作为参考。《国史编年》选用了一批中央档案馆过去未发表过的档案。这些档案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已经公布的文件的涵盖面。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带有正史性质的大型资料书……该书迄今虽只出版了七卷,却为以后编纂各卷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国史学科开创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摘编自史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编年的基本特点》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既括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专业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史编年》的史学价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