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交流与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中华文明的特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这是中华文明有别于世界其他古老文明最突出的特点。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以和为贵”的理念始终渗透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之中。

阅读材料,选择中华文明的两个特性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内容加以阐释。
要求:观点正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上不同的民族和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同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造就了不同的社会文明,形成了越来越鲜明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模式。如西方古老的希腊、雅典文化至今仍令人心驰神往,而东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也依然令世人折服。从一定程度上讲,正是由于这种文化模式的存在,才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人类世界。

——摘编自徐贵相《关于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和各国文化的民族性》

材料二   文化帝国主义是二战后以文化作为核心手段或目的的新型殖民形式。它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大力拓展和占领世界文化市场,以一种隐蔽性的但更具欺骗性的方式企图延续帝国主义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全球统治。在理论层面上,文化帝国主义表现为文化交流过程中的不对称性和不平等的结构,与19 世纪存在的旧的帝国殖民体系没有本质区别;在具体的实践层面,文化帝国主义与“美国霸权”的概念基本是重合的。文化帝国主义是一种“活着的”和“未被终结的”理论,迄今仍处于“未成的状态”,在经济全球化深入扩展以及信息技术革命大发展的情况下,文化帝国主义有了新的表现形式,而它带给全球的影响也需要我们进一步反思和批判。

——摘编自张小平《当代文化帝国主义的新特征及批判》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世界文化的基本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文化帝国主义的主要特点及其危害。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处理世界各种文化相互关系的认识。
3 . 《世界经济千年史》中列有“中国与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表,蕴含有丰富的历史信息。

材料一   人口(单位:百万)统计表


1700

1820

1900

1950

2001

中国

138

381

400

547

1275

美国

1

10

76

152

285

世界

603

1042

1564

2521

6147

中国占世界比重(%)

23

37

26

22

21

材料二   GDP(10亿1990年国际元)统计表

国别

1700

1820

1900

1950

2001

中国

83

229

218

240

4570

美国

0.5

13

312

1456

7966

世界

371

696

1973

5326

37148

中国占世界比重(%)

22

33

11

5

12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人口成倍增长的两个阶段(     )(双选)
A.1700—1820B.1820—1900C.1900—1950D.1950—2001

(2)1700—1900年间,与美国人口变化有关的因素包括(     )(双选,4分)
A.各地移民的持续涌入B.印第安人的西迁
C.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D.两次战争的影响

(3)结合材料一、二,中国经济在1820—1950年间发展缓慢的原因包括 (     )(双选)
A.人口增长过快B.没有出现工业生产
C.内外战争频繁D.不平等条约的负担

(4)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说明中美经济发展呈现的不同特征,并分析其政治原因。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你对人口变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认识。
2024-03-29更新 | 29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2 经济与社会生活-【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的圣人形象,早在孔门弟子那里已经大致形成,但是,还没有得到人们的公认。到了汉代,孔子渐渐成了从官府到民间共同推崇的圣人。司马迁将孔子列入世家,不仅肯定了孔子是圣人,而且推崇其为“至圣”,认为孔子是从圣人中走出来,出类拔萃、独步天下的人物。

材料二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批孔,“打倒孔家店”。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纷纷揭批孔子,认为孔子是封建礼教的代表;孔子尊君,易演成“独夫专制”之弊;孔子讲学,不许问难,易演成“思想专制”之弊;孔门伦理,曰忠、曰孝、曰节,皆非推己及人之主人道德,而为以己属人之奴隶道德;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新认定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哲学家,指出孔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文化也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吸收孔子思想的精华,有助于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孔子的智慧到今天仍然可以指引着人类前进的脚步。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王钧林《历代孔子形象之嬗变》

根据材料,结合相关史实,围绕孔子“形象”变化,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4-03-22更新 | 222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16 中国近现代史(80道高频非选择题)-【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4·安徽合肥·一模
5 . 引经据典可以精确表达思想,增强语言的磅礴力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内容出处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歌》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子·牧民》
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左传·隐公六年》
尚贤者,政之本也。《墨子·尚贤》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贞观政要》
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致君》(包拯)

——据《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整理

根据材料并运用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围绕“治国理念与实践”主题,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清晰。)
2024-03-03更新 | 290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03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查漏补缺】2024年高考历史复习冲刺过关(新高考专用)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耕地是私有财产最重要的部分,使用权和所有权是合一的,因此均分可以将财产继承中的家庭冲突降低到最小程度,成为最重要的继承方式。财产继承强调男系血缘关系的延续和伦理秩序的建立,女性基本上被排除在外。父家长可以决定什么时间进行分配,但均分制多是子女的婚姻确立之后进行,家长承担着子女的婚姻责任,同时子女的婚姻又同生育、人口增加乃至劳动人手的增加相联系,子女缺少经济上的压力,无论是父家长还是子女,均容易形成早婚的意识。均分制一方面成为大家庭的瓦解力量,导致小家庭的大量涌现;另一方面,它容易形成某种制衡,并增加父家长的操作能力,因而均分的行为又常常受到抑制,大家庭由此得以维持。

——摘编自王跃生《中世纪中西财产继承的差异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西欧在中世纪,土地的分封制使产权和使用权分离,土地占有者和使用者有权终身乃至世代拥有土地,却不可将其分割继承,因此西欧土地财产继承采用单一继承人制度,即长子继承制,那些没有继承权的子女往往被鼓励出外谋生、创业,以便获得结婚的物质条件。西欧的财产继承过程中虽然也有重男倾向,但对女性不完全排斥,没有男性子嗣的家庭,妇女可以完全继承家产,并且没有其他附加条件予以限制。西欧,财产继承的时间确立比较明确,或在继承人结婚之际,或在父母一方去世之时。有的则以立遗嘱的方式加以解决,父权制大家庭因此失去了存在的条件。

——摘编自【苏】谢明诺夫《中世纪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西财产继承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中西财产继承差异的原因。
2023·四川乐山·一模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7 . 19世纪中期以来,美国传教士遭到中国“暴民”的袭击,而中国劳工同样被美国工人的暴行所伤。美国传教士兼公使秘书威廉姆斯在1868年指出“如果在中国的美国人遭受的痛苦超过了至1855年以来在美华人所忍受痛苦的1/10,战争肯定因此发生。”据此可知(       
A.华夷观念引发第二次鸦片战争B.美国试图派兵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C.中美关系存在严重的不公平性D.在华传教士致力于改善中美关系
23-24高三上·四川成都·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8 . 两汉国家创建太学的目的是培养人才、选拔英俊,太学从汉武帝创立之始就实行了考试制度,太学生学满两年方可参加考试,通过两经的人可除吏为官。材料可以用来佐证(     
A.考试选拔人才制度开始于太学的建立
B.汉代已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C.太学考试制度有利于提高儒学的地位
D.汉代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教育体系
2023-10-13更新 | 323次组卷 | 3卷引用: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选择性必修三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22-23高三上·安徽滁州·期中
9 . 自宋以后,江南成为中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江南的人口不断迁往全国各地。他们每迁移到一处,往往能发挥江南人的巧思和才智,从而成为地方社会中的显赫角色。这一人口走向(     
A.与经济重心南移同步发展B.对迁入地的发展颇具影响力
C.推动了城市经济发展繁荣D.体现出逆城市化的发展趋势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任何一种文化都由曲线前进,有时上升,有时下降,只看历史上各时期之治乱兴衰,便可见其文化进退升沉之大概。春秋时代,文化种子埋藏在贵族阶层。孔墨新生机,从下层崛起。此时期为中国文化最有生命力之表现时期。东汉末,文化种子埋藏在大门第,而不免为老庄清谈所腐蚀。唐末五代,文化种子或则逃避至十国、如蜀、如唐、如闽、如吴越,多数都埋藏在山林寺庙与书院中。直到宋兴六七十年后,始有起色。元末埋藏在社会下层,当时南方经济好,书籍流传易,故文化种子得到处留存。清朝入主,文化种子埋藏在社会各阶层者,亦深亦厚。

——摘编自钱穆《中华文化十二讲》


选取中国古代史整体、部分或某个朝代,对材料中的观点提出看法,并加以阐释。(要求:看法具体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