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起源于民间故事,至宋话本基本成熟定型,明清迎来繁荣时代。下表所示为对“小说”词源的考证。据此可推知,中国古代“小说”(       

早期说法

出处

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庄子》

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

《汉书》

A.得到官方的推崇B.题材渐趋多元化
C.起源于先秦时期D.世俗化气息强烈
2 . 下表内容为历史上不同时期“中国观”内涵的变化。
历史时期观念涵义
汉唐宋小中国地理上指黄河、长江、珠江流域等传统意义上汉族聚居地。中国人指知礼乐、服衣冠、从事种植业的汉族。
大中国中国疆域指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元朝所有疆域;中国人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中国文化是农耕和草原两大系统;中国主权行使者是汉族政权和行中国之道的少数民族政权。
下列选项中对下表理解正确的是(     
A.少数民族缔造了疆域辽阔的“大中国”B.“小中国”代表汉唐宋的统治区域范围
C.从“小”到“大”是封闭到开放的转变D.元代“中国”成为不同民族共有的符号
3 . 下表所示为先秦时期三大核心文化圈有关国家(社会)治理的主要思想。这反映出(     
文化区国家(社会)治理思想
齐鲁文化圈通过礼义教化实现治理
三晋文化圈通过政刑法制来达到富国强兵
荆楚文化圈主张采取一种“与民自化”的措施,实现社会的自然进化
A.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强B.农耕文化相比游牧文化具有优势
C.中华文化的多元色彩D.自然地理环境决定文化发展方向
2023-04-29更新 | 104次组卷 | 7卷引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地州十二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4 . 下表为《尚书》不同篇章的记载。这反映出当时(     

记载

篇章

天亦哀于四方民,其眷命用懋、王其疾敬德!

《召诰》

惟天不畀不明厥德。

《多士》

惟我周王灵承于旅,克堪用德,惟典神天。

《多方》

天亦惟用勤毖我民,若有疾,予曷敢不于前宁人攸受休毕。

《大诰》

A.等级意识逐渐弱化B.已有敬天保民观念
C.强化神权统治思想D.阶级矛盾渐趋激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化发生过三次历史性融合。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这属于本土文化内部的综合提升。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一次融合。第二次是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属于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随着佛教文化的渗入,特别是唐代玄奘大师从印度带回佛教经典,开辟了传统秦汉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的融合时代。由此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国佛教、精密深邃的佛教哲学,并对宋代理学和明代心学以深刻影响。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二次融合。明代中期以来,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科学工艺。这是中国文化第三次融合的开始。

——摘编自李良玉《新文化的起源》

材料二   中国古代思想内容丰富,其中关于天下国际责任观的表述,大家熟悉的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天朝上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新生社会主义国家、革命社会主义国家、最大发展中国家、负责任发展中大国六种国家身份。根据国家身份决定对外战略和国际责任原则,中国分别采取了不同的外交战略和国际责任观(见下表)。

国家身份国际责任内容国际责任表现①
天朝上国天下责任、朝贡责任
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维持朝贡体系责任国家救亡图存维持越南等国主权,抗日战争、促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等
新生社会主义国家维护社会主义阵营团结、反对帝国主义、支持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

材料三   汉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会通,构建了中华文化的精神家园,其中沉淀着民族的智慧、民族的价值尺度、民族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张岂之:《深刻认识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


(1)据材料一,从文化区域角度,指出中国文化三次融合的对象有何不同。
(2)指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所体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根据材料二和所学,在表中①、②处各写出一项史实。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