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下表所示是中华传统文化杰出的代表。由此可知,中国传统文化主体是(     

地区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珠江流域

辽河流域

代表

半坡文化、大汶口文化

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

百越文化

红山文化

A.青铜文化B.农耕文化
C.民族文化D.道德文化
2024-05-25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医与中华文化传承】

材料一   孙思邈对中医理论进一步完善。医道方面:“吾闻善盲天者,必本之于人”;“天有四时五行,人有四时五脏”;“阳用其精,阴用其形,天人之所同也”;“体有可治愈之疾,天有可消之灾也”等,这些是孙思邈中医理论的立足点。医术方面:“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医德方面:“医者仁术”;行医“不为利回,不为义疚,仁之方也”。至此,中医基础理论趋于系统完备。

开元十一年颁布《诸州置医学博士敕》,要求各州配置一个医术精湛的医学博士,官阶九品。各州都要有《唐本草》一部,经典药方汇编类书一部,所收录的验方一百一十个以上,要与经史类书籍同等收藏。《诸州置医学博士敕》标志中医学社会推广开始步入正轨。

——根据翦伯赞《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古代史第四册》整理

材料二   《神农本草经》是中医药学的鼻祖,记载中药三百六十种,分上中下三品。梁朝陶弘景《本草经集注》新增中药一倍,也分三品,分别附于后。唐宋政府组织医家重修本草经,增补中药合计一千五百五十八种,被称谓中医药学大全。然而,唐宋中药学“品目多杂,甚至混淆,以至意义俱失”。明朝湖北中医药学家李时珍对中医药的发展十分忧虑,决心辞官,潜心科学,历时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三易稿而成《本草纲目》。“书成,将上之朝,天子嘉之,命刊行天下,自是土天夫家有其书”。《本草纲目》的主要贡献有二,一是补增中药物三百七十四种,使中药品种增至一千八百九十二,这比秦汉时足足增加了五倍,李时珍是古代中药学的集大成者。李时珍最大的贡献还是发明中药学分类法纲目法,这比《神农本草经》分类法更科学。纲目法将中医药分为共十六纲,纲下分目,共六十二目。纲目分类法既有中国古典哲学的宏深智慧,又有近代科学的务实精微。《本草纲目》“首以水、火,次之以土。水,火为万物之先,土为万物母也。次之以金石,从土也……”,它科学传承了中华古典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也将阴阳五行哲理具化到中医科学的研究中。李时珍还对动物界从低级到高级分类,“次之以虫、鳞、介、禽、兽,终之以人,从贱至贵也”,这种分类法在当时世界范围内也是遥遥领先的,极富科学理性精神。

——根据《明史·李时珍传》、《本草纲目·凡例》整理

材料三   清代中医学人才辈出,成就斐然,中医防疫科学成就尤为突出。下表(表5)是见于正史的部分中医学家及其著作。

——据《清史稿:文艺传》、陈邦贤《中国医学史》整理

传主

生卒

籍贯

身份

著作

吴有性

1582—1652

江南吴县

《瘟疫论》

戴天章

1644—1722

江苏上元

诸生

《伤寒》《杂病》《咳论注》《疟论注》《广瘟疫论》

余霖

1724—1795

安徽桐城

《疫疹一得》

刘奎

山东诸城

《瘟疫论类编》《松峰说疫》

喻昌

1585—1664

江西新建,侨居常熟

副榜贡生

《伤寒尚论篇》《医门法律》《寓意草》

徐彬

浙江嘉兴

喻昌弟子

《伤寒一百十三方发明》《金匮要略论注》

张璐

1617—1699

江南长洲

博贯儒业

《医通》《伤寒缵论》《伤寒绪论》《本经逢原》《诊宗三昧》《千金方释义》

高斗魁

1623—1670

浙江鄞县

诸生

《医学心法》《吹毛编》

周学海

1856—1906

安徽建德

光绪十八年进士

《脉义简摩》《脉简补义》《诊家直诀》《辨脉平脉章句》
问题:
(1)根据上述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孙思邈中医理论所体现的传统文化特征。
(2)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唐朝、明朝和清朝中医学家对中医文化发展的主要贡献,并分析影响中医发展的因素。
2024-03-28更新 | 153次组卷 | 4卷引用:押第17题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辽宁、黑龙江、吉林适用)-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辽宁、黑龙江、吉林专用)
3 . 下表所示为被国人世代传诵的古代名言警句(部分)。这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君子谋财,取之有道
A.蕴含了以民为本的思想特征B.维系了家国一体的政治统治
C.凝聚了国家统一的社会共识D.以道德为本的民众文化认同
4 . 下表所示为朱熹的部分活动,下列活动(     
时间活动
隆兴元年(1163年)编《论语训蒙口义》
淳熙元年(1174年)编《弟子职》《女戒》
绍熙元年(1190年)刊《四经》于(漳州)郡并作序;刊《大学章句》《小学》《家仪》《乡仪》于临漳学官
A.冲击了社会道德秩序
B.促进了儒学向基层渗透
C.实现了儒学教育的普及化
D.使儒家道德伦理更具约束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是一些中国古代关于自然经济的文献记载。由此可知(     
《孟子》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管子》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史记》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汉纪》古者什一而税。以为天下之中正也。今汉民或百一而税。可谓鲜矣
A.当政者注重个人品德B.言论中体现了民本思想
C.轻徭薄赋已经成共识D.上述时期普遍推行仁政
2023-05-25更新 | 164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学程(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元节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下表为中元节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状况。

时期源流与发展
先秦出现七月半的秋祭习俗,在农业丰收后,用新米祭祀祖先,向祖先报告收成。
魏晋早期“五斗米道”宣扬“三官信仰”,其中地官为赦罪之官。北魏时,七月十五日被定为中元地官的赦罪日,道教徒于七月举行斋醮之事。
南北朝时,南方盛行于七月十五日过“盂兰盆节”。盂兰盆节所讲的目连救母的故事与儒家伦理契合,为民众所接受。
唐朝唐王朝大力推行佛、道。此时,道教中元、佛教盂兰、儒家尝秋三节并行。
宋朝太祖、太宗时,规定中元节开封城要依上元(正月十五)之例,张灯三夜。皇帝御楼观灯,赐宴从官。民间出现集中售卖明器的市场,瓦市乐人演出《目连救母》杂剧,还有祭祀祖先的物品沿街叫卖,扫墓成普遍习俗,道观也设道场祭奠。
金朝金的节日几乎全部沿袭了辽宋习俗,尤其是宋的习俗。金朝在中元有拜天、射柳的习俗。
元明清中元节一直是这个时期重要的节日,整体内容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基本沿袭前代。

——据《中华文明史话·节日史话》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元节形成过程中体现出的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元节成为中国古代重要节日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2023-08-29更新 | 85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一五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根据下表内容分析,明清之际三位思想家主张的共同点是(     
思想家主张
黄宗羲认为“君者,天下之大害也”,主张“君臣平等”
顾炎武提出“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王夫之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作为私产的做法,主张“循天下之公”
A.提倡个性自由B.倡导“兼爱”“非攻”
C.批判君主专制D.主张“工商皆本”
8 . 下表是先秦典籍中的大禹形象,如表所示:
典籍大禹形象
《诗经》丰水东注,维禹之绩。
《尚书》上天赐禹九种方法,以此治国安民。
《孟子》禹之子启贤,众望所归,益退避三舍,以让贤能。
《韩非子》启与友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而实令启自取之也。

据此可知,先秦时期
A.大禹形象逐渐被神化B.传统政治秩序的崩塌
C.各学派的交流与融合D.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
2022-05-20更新 | 612次组卷 | 1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五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下表所示为冯天瑜编著的《中国文化史》所载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圈分布,其主要反映出(  )
中原文化圈北方文化圈齐鲁文化圈楚文化圈吴越文化圈巴蜀滇文化圈秦文化圈
以周王都为中心,黄河中游,春秋时包
括晋南、郑、卫及赵国南部一部分
赵国南部一部分,赵国北部、中山国、燕国,以及更北齐、,以及其他小国,西至郑、卫之一部分长江中游,楚国为中心,北接中原、西至四川、东连吴越之一部分淮水流域和长江下游。以吴、越为中心,西至楚国下游之一部分现在四
川、云南,巴国、蜀国、滇国以及西南的部族,东接楚国上游之一部分
西北地区以秦为中心,与巴蜀北部、晋南及北方胡族俱有衔接

A.文化地域性导致这一时期政治分裂
B.中原文化一直领先于其他地域文化
C.地理阻隔导致文化圈之间相互隔绝
D.中国文化发展呈现多元一体的特征
2021-03-23更新 | 284次组卷 | 6卷引用:吉林省大安市第六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下表第一、二、三组的主张分别是
A.墨家儒家道家B.墨家儒家法家
C.儒家法家道家D.道家法家墨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