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茶贸易与文化交流。

材料   16、17世纪,东西方贸易的发展推动了欧洲的饮茶热潮以及茶叶贸易。在巨大的利润驱使下,茶叶成为英国东印度公司的重要商品。那些贵妇轮流提供午后茶和咖啡,喝茶仿效中国人的做法,但冲的很淡,饮茶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有所谓的药效。18世纪50年代,富于特色的英式下午茶产生。午后茶成为一种降重而固定的礼仪。当时人们食用丰盛的早餐和没有仆人照料的简单的午餐,直到晚上八点才开始食用正式的晚餐,晚餐后在会客室饮茶。随着英国在全球殖民扩张的加快,茶叶贸易进一步扩大。正如1786年,一名法国人到英国旅行时注意到:即使是贫困百姓家,也能和富裕人家一样,一天喝两次茶。因为廉价而且能够迅速补充能量,茶叶特别受工人阶层的欢迎。进入19世纪,印度茶叶种植面积扩大。19世纪末印度已实现揉茶、切茶、培茶、筛茶、装茶等各个环节的机械化,机器的出现,又反过来推动了茶园的扩张。输入英国的印度茶逐步超过了中国茶,19世纪中期,饮茶的习惯逐渐普及,普通人也开始在午后饮茶。

——摘编自施茜《从中国工夫茶到英式下午茶》等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解读英国茶文化发展的历程。
今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练习历史试题B卷
2 . 景德镇瓷器。

材料一   

                         海上陶瓷之路示意图

明清时期,景德镇不但是中国,而且是世界的制瓷中心,生产大量精美的青花瓷、五彩瓷、克拉克瓷等,并能够设计各种不同的装饰图案适应国外的市场需求。明清时期朝贡贸易密切,永乐二十一年各国使臣和商人到南京的一次就有1200多人,这些使臣回国都购买大批瓷器。郑和的船队不仅带回了永、宣青花瓷赖以形成特色的进口青料——“苏麻离青”,同时也开拓了庞大的海外市场。当时景德镇的十里长街店铺多达1221家,其中70%以上是徽商开设的。16021644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贩运到东南亚的中国瓷器,总数就达到420万件以上,多数是景德镇瓷器。

——摘编自孙文伟、孙天健《明代瓷器成就及其社会原因》等

(1)依据材料,概括明清时期景德镇瓷业发展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原因。

材料二   17世纪以前,欧洲时常爆发流行病,食物霉变是重要原因,劣质餐具是罪魁祸首。中国瓷器密封性能好,不利于病菌的粘附和繁殖。景德镇的瓷质茶具、咖啡具、巧克力杯大量出现,丰富了饮品器皿,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推动了欧洲饮食文化的发展。文艺复兴时期,景德镇陶瓷以洁净的胎体配以动人的故事,展示王公贵族或富商巨贾纵情现世的享乐,对世俗生活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18世纪欧洲还盛行用景德镇青花瓷作为镜框,用瓷板镶嵌桌椅,甚至墙壁、天花板、窗户的凹处都用陶瓷镶嵌。欧洲王公显贵竞相陈列收藏中国瓷器。景德镇瓷器明快、秀丽、严谨、精巧的艺术风格,给沉闷的欧洲艺术吹来了一阵清凉的东风,形成了洛可可艺术。

——詹嘉、袁胜根、胡伟《明清时期景德镇瓷器在欧洲文明进程中的作用》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中国瓷器在欧洲文明进步方面产生的影响。
3 . 万里茶道是17世纪末至20世纪初,继丝绸之路之后在欧亚大陆兴起的又一条重要国际商道。它南起中国福建武夷山,延伸至俄罗斯圣彼得堡,全长1.3万公里,是历史上跨越陆地距离最长的商贸通道。万里茶道(     
A.推动了日耳曼人不断向西迁徙B.与“草原丝绸之路”路线一致
C.便利了中俄间的物质文化交流D.依托于明王朝的朝贡贸易体制
4 . 中国视角·世界认知

材料一   

材料二

时间中国视角·世界认知
16世纪末17世纪初地如此其大也,而在天中一粟耳,吾州吾乡,又一粟中之毫末,吾更藐焉中处,而争名竞利于蛮触之角也欤哉……

——光禄寺少卿李之藻

19世纪中期编撰完成《海国图志》《瀛寰志略》《康輶纪行》《海国四说》等著作。
19世纪末20世纪初编译出版《埃及近世史》《亚细亚西部衰亡史卷》《波兰衰亡史》《西力东侵史》《俄国蚕食亚洲史》《英民史记》《法兰西革命史》《美国独立史》等著作。梁启超发表《新史学》等文,指出:“今世之著世界史者,必以泰西各国为中心点……中国史在世界史中,当占一强有力之位置也。”
20世纪20年代《西洋史要》出版,封建社会、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英国宪章运动、工业革命、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民族解放运动、巴黎公社、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第一国际等概念支撑了全书的总体结构。
20世纪90年代吴于廬、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六卷本出版,对世界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往着墨更多,并将中国史纳入世界史体系。
2023《新世界史纲要》出版,主编钱乘旦在前言中写道:“宗旨是探讨我国自己的世界史知识体系,为书写中国风格的世界史教科书搭建框架。”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中国视角”下对“世界认知”的历史变迁。
(2)“中国风格的世界史教科书”应该有何特色?结合史实谈谈你的理解。
2024-01-20更新 | 104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印刷书

材料一   15世纪中期,德意志人古登堡发明了印刷机。到15世纪末,德意志境内共开设了50多家印刷所,从事印刷业的工匠超过200人。印刷书也从德意志传往欧洲各国。

   

——【俄罗斯】亚历山大·马克西莫维奇·茨冈年科《世界图书出版与印刷博物馆》等

材料二   印刷业较早成为资本主义性质的行业,原因是印刷业属于新兴企业,行会的束缚不那么厉害;同时,建立印刷厂需要大量资金,而且所需原料也比较复杂,工种要求也较高;印刷业还与市场需要密切联系,威尼斯和塞维利亚的印刷业主必须注意莱比锡每年春天的图书贸易会,尽管二者相隔半个欧洲的距离。资本的投入、生产的组织、生产的标准化以及市场状况,都使印刷业较早成为资本主义性质的新兴行业。

——钱乘旦主编《新世界史纲要》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欧洲印刷业兴起的原因和影响。

材料三   两个时期的翻译活动

时间明末清初晚清与民初
翻译人员利玛窦、汤若望、徐光启、李之藻、南怀仁等林则徐、魏源、严复、李善兰、梁启超、林纡等
翻译的主要内容《几何原本》《同文算指》《浑盖通宪图说》(德国《星盘》节译本)《律历渊源》《四书)《赵氏孤儿》《四洲志》《海国图志》《天演论)《原富》《《国富论》)《法意》(论法的精神》)《格物入门》《巴黎茶花女遗事》

——摘编自刘波《明末清初科技翻译与清末民初西学翻译比较研究》


(2)翻译书籍促进文化的交流、扩大文化的影响。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对比两个时期翻译活动的差异。
2023-07-19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21·河北石家庄·二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瓷器是中华民族伟大发明之一,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聚佣万余人”,德化地区“骈肩集市让,堆积群峰起,一朝海泊来,顺流价倍斐,不怕生计穷,但愿通潮水”,瓷器远销亚欧非,外销空前发展。16—18世纪,英、法、荷、丹、瑞典等国先后在广州设立贸易机构,将中国瓷器运往欧洲。外销瓷器为满足各国不同需求,开拓了 “纹章瓷” “广彩瓷”等新品种。华瓷广泛进入欧洲社会各阶层,并掀起了华瓷收藏风潮。在中东,华瓷则被广泛用于伊斯兰建筑中。

——摘编自黄纪阳《明清华瓷外销研究》

材料二   18世纪以来,西班牙、日本、德国、英国等国家瓷厂大都采取工业化生产方式,运用抛光、平面切割技术提供新型陶瓷装饰材料并进行大批量生产,在国际和中国市场排挤中国瓷的生产与销路。而中国陶瓷仍然采用焚香计时、试片测温这种几千年的传统方法。由于自身存在的各种因素,中国陶瓷生产日渐凋零,不仅退出了国际竞争,甚至国内市场也逐渐被日本和西方占领。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变成了一个陶瓷进口国,高档细瓷需要大量进口。1927年以前,景德镇每年产值为1000万元,“据最近江西陶务局调查去年(民国十八年)景德镇瓷器出产总值实减少三四百万元。”到1932年,全年产值仅60万元。这种巨大反差,引起爱国人士反思。

——摘编自练崇潮《近代中国陶瓷业发展轨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瓷器外销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瓷器贸易地位变化的原因,并谈谈你对中国瓷器贸易地位变化的认识。
2023-07-17更新 | 94次组卷 | 7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7 . 文化交流与传播

材料一

①花神芙罗拉(壁画)                            ②鎏金银壶

出土于意大利庞贝古城,花神穿着     出土于宁夏固原北周墓,图案反映了古希腊神话,

的丝绸衣服来自中国的汉王朝            来自波斯萨珊王朝

材料二   1517世纪,一些欧洲商船上就载有关于中医的资料特别是针灸的手稿,如1658年波兰卜弥格的《中医秘密》。该书中不仅介绍了中医理论,还绘有针灸穴位图,是最早以绘图形式向欧洲介绍针灸的著作。1675年,荷兰布绍夫根据自己被中国医生用艾灸治愈痛风的经历,出版著作介绍艾灸治疗痛风,在荷兰引发了一阵用艾灸治疗痛风的流行潮。1684年,布兰特在荷兰出版《痛风论》,介绍中国针灸术治疗风湿痛的效果。中国针灸及中医基础理论逐渐较为系统地被介绍到了欧洲。

材料三   原产美洲的玉米,明朝时通过多种途径输入中国:从西亚、中亚传入西北地区,从印度、缅甸传入西南地区,从菲律宾传入东南沿海地区。清朝前期,玉米在全国多地有种植。

白菜(后来培育成功结球即大白菜)原产中国。17世纪朝鲜开始引种大白菜,并逐渐成为朝鲜泡菜的主要原料。19世纪,大白菜传入欧洲,在英国、法国等地试种成功。1875年东京博览会的清政府展台上,日本初见大白菜,明治政府花钱买回3株展品,直到20世纪初,有人把中国东北白菜的种子带到日本仙台,日本才培育出白菜,并广泛种植。当今,白菜成为日本市场上重要的食材。世界许多国家也都引种了白菜。


围绕材料,结合所学,至少从三个不同角度,简述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影响。
8 . 邮驿·邮政

清前期在明朝邮驿制度的基础上,把以通信传递为主要功能的“邮”和以负责提供夫马车船、粮草食宿为主要职责的“驿”合而为一,驿站从间接为通信使者服务转变为直接处理通讯事务的机构。邮驿之作用,与国家政令军情及官员往来密不可分。其关键职责在于“飞报军情,递运正供物料与给边钱粮”,还负责“税课之饷鞘”的运输。“君子端拱堂署之上,而令行于环海无阻者,职驿递为之也。”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大量军事文书被耽搁严重影响了战事。1866 年,海关兼办邮政以便“为各使馆及海关之文件往来京沪间”。1877 年,李圭指出,西国“遍设邮政局…… 无论公文、书信,一体传递”,所得信资甚多,且各国邮政“同为一制,互相驰递”。“其一切经制,有欲采而施诸中国,以为裕国便民计。”面对列强客邮“侵我大权,攘我大利”,张之洞建议大举开办邮政“务令各国将所设信局全行撤去”。1897 年,大清邮政官局成立,可寄送之信件“分为封口信及明信片,与贸易册并刊印各件共四项”,最初因缺少了解“居民亦多疑阻。嗣后知其寄资甚廉,而又能速而无误也,于是咸乐就之”。“咸同以还,西力东渐,轮船、铁路、电线相继而起,官民便之,驿站亦几几赘疣矣。”1906 年,清政府设立中央职能部门“邮传部”,将裁撤驿站作为主要目标。民国初年,“裁驿归邮”基本完成。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评析从邮驿到邮政的变迁。
2023-01-10更新 | 16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在建设现代化的过程中,形成了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民族文化得以发展。下列图片符合这一趋势的是(     
A.汉城奥运会宣传海报B.故宫博物院C.泰姬陵D.圆明园
10 . 《在安托尼妈妈的旅店》是奥古斯特·雷诺阿于1866年创作的绘画作品观察作品,你可以得到的信息有(     

A.当时饮茶之风停留在法国上流社会B.饮茶对法国百姓生活有了很大影响
C.茶是中国人的发现,饮茶历史悠久D.全球贸易网的形成促进了文化交流
2022-08-17更新 | 390次组卷 | 10卷引用:北京市首都师大附属密云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5月阶段考试(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