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据史载,夏朝的王位继承,基本上是“父死子继”,只有仲康、扃两代是“兄终弟及”;商朝在三十一王中,“父死子继”的有十七代,“兄终弟及”的有十四代;到周代明确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这表明先秦时期(     
A.王位世袭制度难以推行B.传统宗法关系逐步瓦解
C.血缘是王位继承的依据D.王位继承体现民主色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周灭商后,先设三监镇抚殷遗民,后改封王室、功臣贵族采邑与周边夷、狄为邻,赋予征讨拓疆之权,各诸侯国封赐卿大夫采邑藩屏公室……至春秋,卿大夫专权,“礼乐征伐自大夫出”。这一变化(     
A.巩固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B.说明宗法血缘衍生官僚政治
C.有利于华夏多元一体的发展D.预示郡县取代采邑成为必然
3 . 《周礼·地官·乡大夫》载:“大询于众庶,则各帅其乡之众寡而致于朝。”《尚书·洪范》中箕子对周武王言,如对政事有疑问,在询问卿士和卜筮的同时,还要“谋及庶人”。这表明当时(     
A.民众参政热情高涨B.儒家民本思想影响政治决策
C.天下共主局面形成D.国家治理蕴含原始民主色彩
4 . 商周时期“藏礼于器”。到春秋晚期,在今太原金胜村晋国赵卿墓中出土了25鼎、14豆等,经过考古学家分析该墓陪葬的青铜礼器应为比较完整的一套太牢九鼎和一套大牢七鼎。考古发掘的这一现象可用于研究,当时(     
A.宗法等级制的瓦解趋势B.民营手工业的发展进步
C.封建政治体制初步建立D.人民生活水平相应提高
5 . 在商代王城遗址中,以宗庙为中心的祭祀空间和以官殿为中心的行政空间均分布于城市的中心。而西周王城的祭祀空间和行政空间呈现疏离状态,且前者无论在空间上还是在体量上都处于从属地位。这反映出西周时期(     
A.民本理念影响城市建设B.高度集中的王权已出现
C.神权淡出政治体系之外D.国家治理理念出现变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夏朝是我国第一个世袭王朝,也是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在夏朝初建时,最高统治者称“后”,以后称“王”。“后”字的本意是生育,也含有祖先的意思。从材料可知(     
A.夏政权有较浓的氏族组织色彩B.夏朝最高统治者开始时是女性
C.夏政权建立起较完备的宗法制D.夏政权的王位继承可以是女性
7 . 西周建立后,镐京成为西周的政治文化中心,同时西周也在洛邑(今洛阳)营建东部行政和军事中心,而且西周初年的众多封国,特别是姬姓封国大多都安置在东部平原上。西周的这些安排(     
A.保证了西周王朝的长治久安B.巩固了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C.强化了对新征服地区的管控D.实现了王室对东部的直接统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甲骨文蕴含了丰富的社会历史信息。下列甲骨文可以说明当时(       
A.私有观念开始产生B.君主集权逐步形成
C.分封制度渐趋成熟D.礼制观念得到发展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统治者与社会保持相对平衡状态,权力的施行不但受限于道德,依据血缘关系来参政的传统也对王室权威有实际限制,国君只是“平等者中的首席”。春秋战国时期,这个“国际体系”包括了封建等级制度的解体、频繁战争、整体的无政府状态、均势的形成、中央官僚制度的发展等。查尔斯·蒂利认为,战争的压力迫使统治者征用物资,因而不得不与国内资源持有者进行“谈判”,这些“谈判”带来各种权利。如果我们照此理解,那么春秋战国时期野心勃勃的统治者也曾为了鼓动民众参战和为国牺牲而做出三个重大的让步:一是言论自由,二是允许通过上诉来修正司法不公,三是给予在土地授予和福利方面的经济权利。

——摘编自许田波《战争、国家形成与公民权:春秋战国与近代早期欧洲比较》

材料二   在奥尔森看来,国家、政府或统治者努力保障个人权利并避免过度掠夺,均源于所谓“共容利益”,目的是保证自身收入的长期最大化。16世纪末的英国,众多贵族和绅士经受不住外贸的利润诱惑而加入各种股份公司。1603年的伦敦,大小事务都受约200名大商人的控制。政治上的权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产状况,代表商人集团的新贵们在议会中的席位明显增加,新兴阶级不仅影响、甚至控制了政府及议会。因为战争而在财政上捉襟见肘的王室与商人之间彼此依赖:握有灵活动产的商业家族比起旧土地贵族更能缓解君主的燃眉之急,政府则对商人集团予以特许权的“回报”。新兴集团同国家命运的联系是如此紧密,在国内,他们要求国家保护,并给予他们经济特权;在国外,他们需要国家作为扩张和掠夺的庇护伞。“共容利益”不断扩大,催发了西欧的制度变迁。

——摘编自张宇燕、高程《美洲金银和西方世界的兴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与春秋战国时的社会群体能拥有一定权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欧社会形成“共容利益”的原因,并指出其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谈谈中外历史上政府权力与民众权利间的博弈对我们的启示。
10 . 有学者指出,周武王在灭商后,“封功臣谋士”。除了将一些重要的人员封为诸侯外,还使军中的其他人员“各以次受封”,有些出身中下阶层的士兵因而受赏或晋爵,其社会地位也随之获得提升。周武王的这一做法(     
A.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基础B.改变了传统选官制度
C.奠定了宗法分封的基础D.维护了贵族特权地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