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西周时,家臣是协助卿大夫处理家事的私臣,所谓“家臣不敢知国”;春秋时期,家臣的选任日益看重才能,异姓家臣多有出现,并开始参与家主的政治、军事等事务,甚至出现“陪臣执国命”的现象。这一变化说明春秋时期
A.王室势力不断衰落B.宗法制度遭到破坏
C.官僚政治逐渐孕育D.卿大夫阶层已没落
2 . 有学者认为,早期中国从“猴山结构”的松散联邦,逐渐发展到西周的分封制,再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最终发展为秦汉中央集权大帝国。这反映出早期中国
A.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B.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完善
C.思想由多元趋向统一D.宗法血缘制度土崩瓦解
2023-03-23更新 | 754次组卷 | 39卷引用:2019年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南郊中学摸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有学者指出:“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二曰庙数之制;三曰同姓不婚之制。此数者,皆周之所以纲纪天下。……周人一统之策实存于是。”这一观点认为西周制度(     
A.加强了中央集权B.体现家国同构色彩
C.奠定大一统格局D.具有理想化的倾向
4 . 夏朝立国,开启了“家天下”局面。在政治制度上体现为(     
A.实行禅让制B.国事由占卜决定C.实行分封制D.实行王位世袭制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

——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二   我将我享(祭献),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保佑)之。仪式刑(效法)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伟大)文王,既右飨(祭献)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诗经·周颂·我将》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人统治的机制”是什么?概括这种机制在当时的积极作用。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所蕴含的主要意义,概括指出材料一、二所反映的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023-08-01更新 | 503次组卷 | 62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中国自古设官而治,从“国中之卿大夫皆公族也,皆世官也”到“政逮于大夫”“陪官执国命”“布衣为卿相”的历史演进,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变化趋势。这一趋势是(     
A.官员选拔利于国家管理B.官制由人治向法治转型
C.贵族政治让位官僚政治D.君主专制取代官僚政治
2022-11-16更新 | 107次组卷 | 6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秦至元地方行政区划

年代省数道(路)数州数郡(府、国)数县(侯国)数
秦始皇二十六年36不详
西汉平帝(15年)131031578
东汉顺帝(126144年)131051180
隋大业五年1901255
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153281573
宋宣和四年(1122年)262881234
元朝12183971452

——摘编自历代《地理志》

材料三   票拟和批红,这两者不仅将司礼监与内阁同皇权有机地联结在一起,也将司礼监与内阁联结成一个紧密相连的整体。所有奏章,无论缺少票拟还是批红,都不具有任何法律效力,二者缺一不可。换句话说,就是任何无票拟的批红或者无批红的票拟在法律上都是非法的且不被官僚体制所认可的。由此可知,内阁和司礼监二者在整个中枢决策体系中已经成为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内阁和司礼监在体系运转过程中,相互制约,相互合作,共同保障体系的平衡运行。

——陈光捷《明代中枢监阁双轨辅政体制及其现代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与“不变”的共同目的,并说明材料二中地方行政区划“变”与“不变”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明代中枢监阁双轨辅政体制形成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历代王朝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和原则。
8 . 齐国孟尝君的势力远远超过国君,楚国国政也掌握于屈姓等贵族之手,而居于西方的秦国即使权极一时如穰侯魏冉者,也因范雎向秦昭王挑拨离间而被逐。据此可知,当时秦国
A.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B.宗法分封体系完全解体
C.改革较彻底建立集权体制D.士阶层崛起冲击贵族势力
9 . 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国君将包括土地及人口的采邑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西周中期以后,贵族所获采邑越来越多,到春秋时期,有的诸侯国一个大夫的采邑就多达数十个。这说明
A.土地国有制度废除B.分封体制不断强化
C.诸侯国君权力巩固D.社会生产持续发展
2021-06-08更新 | 20875次组卷 | 161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黄陵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据载,太公吕尚受封营丘时,“莱侯来伐,与之争营丘。营丘边(毗邻)莱。莱人,夷也”,“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由此可知,周初的分封制
A.确立姜齐东方大国的地位B.使周天子实现了高度集权
C.加强了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促进了部族间的逐渐融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