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0 道试题
1 . 下图为唐代一级地方机构(道或镇)变化情况。据此可知唐后期(     

                                        唐初十道图                                                                        唐元和(806-820)方镇(道)图
A.地方机构更加完备B.政治局势明显恶化
C.经济重心南移完成D.边患危机日益严重
2024-02-09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汉武帝下令,除了京师附近七郡外,将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每区由朝廷派遣刺史一人,专门负责巡查区域内的吏政,检举不法的郡国官吏和强宗豪右,其管区称为刺史部。十三刺史部,简称“十三部”或“十三州”。

——《古代的行政区划“州”,是怎么从省级区划变成一个市级区划的》

材料二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萌芽于夏商周时期,确立于秦汉时期,完备于隋唐宋时期,加强于明清时期。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颇具中国特色的机构、职能和监察法规,切实起到了在国家机器运行中的制衡作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证明,虽然古代监察制度是建立在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基础上、服务于以皇帝为代表的地主阶级专政,但是在纠察百官、保证吏治清明方面也起到了积极作用,不仅对历代封建王朝产生过重大影响,而且作为一种重要的国家制度,至今仍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摘编自汤建华、宋晓辉《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及借鉴意义》

(1)根据汉武帝时期刺史分布图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该图所反映出的重要信息。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制度主义在分析制度变迁时强调宏观社会背景的重要性,关键节点的重大事件是制度变迁的重要契机,观念、权力结构、行为者之间的变化会影响新的制度选择。新制度则会维持初始路径不断自我强化保持均衡,直到下一个节点,呈现“均衡—断裂—均衡”的演变过程,下图为学者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绘制的制度变迁分析框架图。


——臧雷振、潘晨雨《中国社会治理体制变迁的轨迹、逻辑与动阻力机制—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


(1)结合材料,列举一项近代中国社会制度,分析该制度的变迁动阻力机制。
(2)结合材料,根据制度变迁逻辑,自选角度,自拟论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2024-01-12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五)历史试卷
4 . 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汉朝某一时期行政中枢的结构图,此图可用以佐证(     
A.丞相是两汉的决策中心B.尚书剥夺外朝行政权
C.中朝削弱了丞相的权力D.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5 . 巡检司是明清时期县级政区以下的重要机构,其设置往往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清末巡检司分布图

材料二   巡检司的职责是“掌捕盗贼,诘奸宄”,凡治安形式严峻地域,往往会设置巡检司弹压。巡检司的分布与人口分布一致,若一县控制半径过大,稽察难周,往往需要设置或移驻巡检司以分防地方。关津险要、水陆要冲、潘山滨海、县境交界等地,均需设置巡检司弹压。随着市镇之兴衰,巡检司的职责也随之发生变化。

——均据胡恒《皇权不下县•清代县辖区与基层社会治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清末巡检司的分布状况进行分析。

2023-02-10更新 | 145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暨下期开学考)历史试题
2023高一下·四川·学业考试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形势图

   

材料二   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在地方行政制度建设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北宋为强化对地方的控制、管理,采取了什么措施?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古代强化中央集权的意义。
2023-09-18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普通高中2023年高一学业水平适应性测试(三)历史试题
7 . 阅读元朝疆域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朝边疆治理与内地趋于一致B.新疆地区开始接受中央的管辖
C.行省的设置遵循山川形便原则D.多民族政权并立阻隔东西交通
2024-05-02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海安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3-24高二上·全国·课时练习
8 . 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元朝

元朝设置行中书省,行中书省作为中央的派出机构,更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形成了省、路、府、州、县多级行政制度。



设置问题:根据此图并结合史纲上内容,归纳行省制的特点和影响。
2023-07-22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教学设计)-【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9 . 晚唐五代藩镇体制中,回图务、商税使、知市等职务几乎都涉及贸易。另外,在使职差遣制原则下,各地藩镇还陆续创置了一系列与军政脱钩的职能部门,如茶务、酒务等,五花八门的手工业作坊,乃至医院、画院等服务性机构。藩镇的这些举措(       
A.体现出地方治理的多元化
B.扭转了封建王朝的走向
C.导致割据型藩镇日益增多
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10 . 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材料二 元代行省置丞相、平章、左右丞、参知政事,其行政机构名称和官吏品秩与中央相等,凡一省军国大事无所不领。行省辖区不仅地区辽阔,且省界犬牙交错,使其无山川险阻可依,北向门户洞开,形成以北制南的军事控制局面。有些行省与路之间还设道,属监察性质。为加强控制,元在路府州县均设蒙古事务官“达鲁花赤”,监督各级官吏,执掌最高权力。
(1)图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什么政治制度?它创立于什么朝代。
(2)图二政治制度的实施是在哪个朝代?它具体称为什么制度?
(3)请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代行省制度的影响和意义。
2023-12-02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十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一)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