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91 道试题
1 . 唐初吸取隋亡的教训,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谈及贞观之治,既有唐太宗、魏征等人的自觉,更有中国制度的功劳。魏征从贞观七年开始担任门下省的长官,直至贞观十七年去世,都是门下省的负责人。以下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A.唐太宗大兴文治,改革兵制B.魏征负责审核诏令,有不妥者驳回
C.枢密院掌管军政,分割权力D.门下省下设有六部,分工处理政务
2024-05-05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东北(ZDB)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大一统”一词,最早见于《春秋公羊传》,称:“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某重点高中高二年级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大一统与国家治理”的历史论坛,同学们广泛搜集材料,节选如下:

材料一   

甲:秦汉地方行政区划制度示意图

——根据邹逸麟《从我国历史上地方行政区划制度的演变看中央和地方权力的转化》整理而成

乙:公元前113年,“专令上林三官铸”,禁止郡国和私人铸钱。三官五铢钱铜质紫红细腻,整体精致光洁,外廓坚挺匀称,“唯真工大奸乃盗为之”,从此成为流通全国的统一货币。

——摘编自石俊志《五铢钱制度研究》

丙:《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鉴于边疆存在显著差异,针对部分边疆区域采取不同程度的“因俗而治”治理机制,表现出秦汉边疆治理原则的灵活性与机动性。事实上,秦汉时期内地与边疆的文化、经济、社会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大一统理念难以迅速贯彻于殊俗绝域,作为过渡性政策的“因俗而治”便应时而生。

——卜宪群袁宝龙《“因俗而治”展现秦汉治边智慧》

(1)材料一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大一统与国家治理有什么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运用秦汉隋唐史实,从因俗而治的视角,围绕中国古代大一统与国家治理,自拟论题,写一篇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
(3)谈谈中国古代大一统与国家治理的当代价值?
2024-05-04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元朝疆域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朝边疆治理与内地趋于一致B.新疆地区开始接受中央的管辖
C.行省的设置遵循山川形便原则D.多民族政权并立阻隔东西交通
2024-05-02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海安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唐制,凡诏敕皆经门下省,事有不便,得以封还,而给事中有驳正违失之掌,著于六典。”这表明,唐朝门下省的设置(     
A.有助于减少皇权的决策失误B.削弱了行政中枢的权力
C.导致了封建统治的由盛转衰D.促进了民族交融的发展
2024-05-02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欧阳修《归田录》记载:“国朝自下湖南,始置诸州通判,既非副贰,又非属官。故尝与知州争权。每云:‘我是监郡,朝廷使我监汝。’举动为其所制。”据此可知,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是(     
A.防止武人干政B.提高行政效率C.削弱州府权力D.提升军事能力
2024-05-02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取代贵族领主的最早职业官僚。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西周时期,由于是以周为核心的部族联盟灭掉了商朝,且各地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同,由此形成了以“封邦建国,屏藩周室”为核心的分封思想。全国各地被成百上千个邦国所分割,他们虽然名义上有一个共主——周天子,可在邦国之内却独立行使统治权,兵役、劳役等事项周天子无权过问。而秦末汉初之时形成的新型分封思想,则是主张分封制、郡县制并存的一种政权构建方式。分封的诸侯国总是或多或少地要受中央政权的干预与制约。此外,新型分封思想主张下的诸侯分封仅限于同姓子弟。几十年后,“七国之乱”爆发,分封的诸侯国由此经历了大的转变。

——摘编自刘文超《试论秦末汉初的新型分封思想》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以后中国行政建制发生的变化,并简析变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西周分封制与汉初封国制的异同。
2024-05-01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统治的需要不断变革。如表是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的变化情况。这反映出秦至唐末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     
秦朝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郡县两级制
两汉东汉形成“州一郡一县”三级制
隋朝废郡,地方行政重新回到两级制
唐末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B.政府执政能力和行政效率不断提高
C.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困局与探索D.地方行政架构复杂多变无规律可循
2024-05-01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一级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半期考联考(期中)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治理体系具有鲜明特点,大体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在行政体制上以实行中央集权制为主体;在治理理念上崇尚“六合同风,九州共贯”的大一统局面;在思想文化领域以儒学为正统和主脉;在制度建设上重视顺应时势革故鼎新。

——夏春涛《中国古代治理体系的主要特点及当代启示》

材料二   

根据材料,结合相关史实,选取材料一中的“鲜明特点”,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4-04-30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初,河南道行台、兵部尚书杨尚希上奏说:“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又倍,租调岁减,清干良才,百分无一、动需数万,如何可觅?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

——引自《隋书·杨尚希传》

材料二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自秦代以来就重视采取合适的民族政策。一般而言,少数民族居住在边疆地带,这些地带为了防御的需要,常常设置有军管型的行政组织,这些组织往往与少数民族的特殊行政制度结合在一起,不容易分开。

土司制度兴起于元朝,是中央政府在少数民族政策上的一大变化。从秦汉以至唐宋时代,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基本上是羁縻政策。土司制度则比羁縻政策进了一层,变间接统治为直接统治。土司统治比较起郡县制来,自然是一种落后的社会形态。而且从实质上说来,土司统治是一种半割据状态,与中央集权制是水火不相容的。经过再进一步的改土归流,土司制度就转变为正式的郡县制了。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杨尚希上奏”的具体问题。结合所学,指出隋朝解决这些问题的政治实践及影响。
(2)结合所学,列举汉代和唐代“军管型的行政组织”各一例。根据材料二、概括土司制度带来的在少数民族政策上的“一大变化”,并结合所学简析明清时期“改土归流”的原因和历史影响。
2024-04-30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G5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如何调节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使地方长官既拥有相对集中、足以应对突发事变的权力,又不使其权力尾大不掉而违背中央集权的原则,是历代统治者反复思考的一大难题。而这一难题在清朝得到了相对完美的解决。“相对完美的解决”主要是指(     
A.军机处的设立B.总督、巡抚制度的固定
C.京察和大计实行D.省、府、县三级的形成
2024-04-30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G5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