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73 道试题
1 . 地方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得以繁荣昌盛的基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商鞅变法的基本精神是摧毁秦国贵族领主这一利益集团的世袭制,建立便于地主阶级发展的新制度,确立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以郡县制替代分封制,由朝廷直接委派县令、县尉、县丞等,规定以军功的大小分赐土地,并依据军功为分封新贵族的主要标准,废除田地的封疆阡陌,使土地得以自由买卖。变法改制不仅为当时秦国作出贡献,对于整个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诸方面制度的深远影响亦不可低估。

——摘编自叶行昆《论商鞅变法与制度创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商鞅变法在地方治理上的“制度创新”。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商鞅变法的进步性。

材料二   从法理上说,中央政府以命令授权形式将部分权力交予行省行使,一切治权皆属中央政府,行省只是中央的代理而已。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李治安《行省制度研究》



                                                                        元朝形势图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元代行省制的特点。结合所学,从户籍管理的角度列举元代加强地方治理的举措。

材料三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探索、开拓、发展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是领导者、开创者和建构者,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是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也是确保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内在需要,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摘编自陈少雷《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意义》


(3)写出2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地方治理方面的制度创新。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并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理由。
2024-02-23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政治制度是实现社会治理的重要保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礼记·王制》说:“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国君“为天子之同姓者十之六,天子之勋戚者十之三,前代之遗留者十之一,国中之卿大夫皆公族也,皆世官也”。

材料二: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终止。这一改变,是春秋战国时期贵族养士,聚徒讲学以及随之而来的处士横议之风逐渐发展的结果。它从政治结构上保证了大一统帝国的存在。

材料三:见下图



(1)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些政治制度?结合所学指出这些制度在巩固统治方面的作用。
(2)指出秦始皇“设职授官”的主要举措,分析这些举措对中国社会带来的深刻影响。
(3)观察下图,指出三省的不同职能,简要说明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是中央行政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标志。
2024-02-2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刺史由秦朝的监御史演变而来,汉武帝为了监察地方郡国,将全国划分为了13州,在中央派遣刺史进行巡查。初设之始其权高位卑,其主要职责为监察地方的官员及王国,“周行郡国”,“秋冬入奏”。到西汉中后期,随着刺史权力不断变大,日渐干预地方郡国事务,其职权广泛扩展至地方军、政、民、农、贡士等多方面。东汉时期,刺史实际上已经逐渐地方官化了。

——摘编自江田祥《空间与政治:汉代交刺刺史部治所变迁及其原因探析》

材料二   《大宪章》先以教会自由奠定王国公共秩序的基础,继而通过修正的封建关系重塑王国的政治结构,辅以司法改革调整王国的整体治理,确认、授予并维护了王国自由人广泛不一的主体权利。《大宪章》试图通过男爵委员会(英国议会的前身)平衡封建结构……既是传统封建契约的细化,也是传统封建契约的革新。《大宪章》既形塑了中古英国的国家之制,又展现了中古英国宪制的整体图景。

——摘编自王栋《中古英国宪制的整体图景》

材料三   19世纪开始,旧制度在工业时代利用新财富孳生了越来越多的腐败。工人阶级愈加贫穷,他们对英国严重的政治腐败日益不满,导致社会矛盾呈现激化的势头。城市中等阶级率先发起了要求议会和政府进行体制改革的社会运动。为彻底改变“旧腐败”,英国开始了一系列议会改革。

——摘编自唐朗诗等《英国腐败治理经验:制度变迁的特征与时序》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两汉时期刺史职权的变化,简述这一变化对汉朝政治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大宪章》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简述其形塑的“中古英国的国家之制”的运行机制。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英国政府治理腐败的原因。结合所学,简要评价该时期英国的议会改革。
2024-02-22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中国古代封建国家中央政府的中枢不断因势演变,下列史实填充正确的是(     

A.①尚书台②刺史③四夷馆B.①大鸿胪②内阁③军机处
C.①内阁②军机处③都护府D.①尚书台②内阁③军机处
5 . 西汉刘向所编《新序》记载,春秋时期楚国相孙叔敖对楚庄王说:“夏桀殷纣不定国是,而以合其取舍者为是,以不合其取舍者为非,故致亡而不知。”庄王曰:“善哉!愿相国(指孙叔敖)与诸侯士大夫共定国是。”刘向选用这则对话旨在(     
A.规劝君王善治B.提升行政效率C.宣扬君权至上D.抑制豪强兼并
6 . 有史料记载中国古代某一官员的职能:“周行郡国,省察治政,黜陟能否,断理冤狱”、“课第长吏不称职者为殿,举免之”。据此判断,这一官职可能是(     
A.秦朝的监御史B.汉代的刺史C.宋朝的知州D.明朝的宦官
7 . 唐代后期,不少节度使身兼数职而“位重藩维,受明王之宠寄,同国家之休戚”,在地方管理上“恢张皇化,敬事以守法度,节用以减征徭”。这反映了(       
A.地方官以权乱法现象严重B.百姓徭役负担极其沉重
C.中央对藩镇坐大无力约束D.国家寄重藩镇维系统治
2024-02-21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8 .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朝政权屡屡南征,南朝政权频频北伐,最终是由隋重新统一中国。出现这一结局的主要原因是(       
A.隋朝制度创新提升国力B.南方内乱消耗实力
C.北方全面整合实力更强D.江南开发程度有限
2024-02-21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9 . 宋真宗曾言“京畿诸洲筑河堤,颇妨农业,自今发邻州卒(厢军)代之”;宋神宗时曾主张大规模裁撤募兵的王安石亦言道“供役不足……即稍费厢军,不为害也”。据此可知,厢军代役(     
A.直接导致了北宋积贫积弱现象B.一定程度上缓解劳动力的不足
C.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D.大大降低了北宋军队的战斗力
2024-02-21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藩镇类型

数量(个)

官员任免

赋税供纳

兵额与功能

河朔型

7

藩镇自擅

不上供

拥重兵以自立

中原型

8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防骄藩

边疆型

17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守边疆

东南型

9

朝廷任命

上供

驻兵少防盗贼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2024-02-21更新 | 86次组卷 | 12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