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14 道试题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唐宪宗继位后,对翰林院进行强化和改革,设置“翰林学士承旨”作为翰林之首,由其“独承密命”;又把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分为两制,规定凡重要诏敕皆由翰林学士起草。这反映出唐朝(       
A.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B.翰林学士制取代宰相制
C.政府行政权逐渐提高D.中枢决策权的调整转移
2024-04-17更新 | 5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七)历史试题
2 . 陈树镛在《汉官答问》中如此写道:“考大臣有罪,则尚书劾之,天子责问大臣,则尚书受辞。选第中二千石,则使尚书定其高低。吏追捕有功,则上名尚书,因录用之。刺史奏事京师,则见尚书。”这一叙述反映了两汉时期(     
A.尚书省制得以确立B.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C.开始加强尚书职权D.皇权加强相权削弱
3 . 贞观元年(627年),唐朝依“山河形便”将全国划分为关内道、河南道、江南道等十道。贞观十三年,户部按照道统计各州县的户口、赋税等情况,魏王李泰在此基础上采取“分道计州”的方法编纂了唐代第一部地理总志《括地志》。由此可知,唐初的“道”(     
A.是统辖州县的行政区B.提高了地方治理效能
C.是继承汉制的监察区D.构成了全国交通网络
2024-04-12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择性考试二模历史试题
4 . 下图为汉末至隋唐门阀出身的官员在官场上所占比例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      )

A.科举制的日益衰微B.士族开始弃政从商
C.专制皇权由弱变强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2024-04-12更新 | 15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金华市高考二模历史试题

5 . 赋税是古代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赋税制度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它因时而变。

1.请在时间轴中选择对应的赋税制度。(填字母)

A.两税法       B.摊丁入亩       C.租调制            D.募役法        E. 租庸调制
2.唐初征收赋税以“贯、匹、石”等为单位计,明清赋税征收以“两、分、厘”为单位计,这反映了(单选)(     
A.农业、手工业地位下降B.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C.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D.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以下是建阳田赋案的相关史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案起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李六成出任建阳知县,因见民间钱粮历年拖欠,于是遍访舆情,发现下属阳邑民田皆系下则(不肥沃)。明朝初年每亩只征银五分一厘,后(清初)加至七分三厘,赋重田硗(薄),民力难完,以至积逋(欠税)累累。李六成目击其艰,遂私自下调税额,并将新开垦的田地归入未垦荒地,用其征赋来弥补降税之田的差额。……雍正十二年(1734年)案发。

——据《闽浙总督郝玉麟奏陈福建建阳田粮始末酌办清厘征粮册籍折》整理

3.本案中李六成的行为对当时的影响可能是(双选)(     
A.减少了政府的赋税收入B.田赋造假,导致赋税征收的混乱
C.减轻了百姓的赋税负担D.隐瞒不报,降低基层治理的效率

材料二   案决

乾隆元年(1736年),户部大学士张廷玉等议决:放弃已垦荒田695顷的田赋收入……删去本不存在的荒田695顷的记载……将向中央上报的税额改为每亩征银六分一厘,使其与李六成私自减则(税)以来的实征相符;李六成自行减则(税),“罚俸一年”。乾隆帝准奏执行。

——据《大学士张廷玉等为请照建阳县册载亩数赋额征收并改正部册事奏折》整理

4.在清代,对李六成等官员进行监察的机构是(单选)
A.御史台B.户部C.都察院D.吏部
5.结合此案判决,你如何看待中国古代统治者的治国之道?
2024-04-12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闵行区高考二模历史试题
6 . 张家口的兴起与发展

材料一   古代时期张家口的历史沿革(部分)

时期历史沿革
春秋战国北部为匈奴与东胡居住地,南部分属燕国和代国。
秦朝南部属代郡、北部属上谷郡。
汉朝汉初属代国,部分属上谷郡;汉武帝时属并州代郡。
唐朝北属突厥地,南多属河北道妫州、新州。
宋朝先后属辽之西京道、金之西京路。
元朝属中书省上都路宣宁府与顺宁府。
明朝封皇子朱穗为谷王,就藩宣府,张家口为长城防线九边重镇之一。
清朝隶属直隶省

材料二   “俺答封贡”之后,明政府在九边设置互市11处,张家口为其一。由张家口至蒙古库伦(现在蒙古国的乌兰巴托)的张库商路逐渐畅通。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廷给噶尔丹的敕书规定可在张家口等处贸易。康熙三十年,清政府开张家口、杀虎口等五口,内地商人可到蒙古地区贸易。《尼布楚条约》规定俄商执有“路票”者可往来贸易。此后逐渐形成了一条由恰克图(现属俄罗斯)—库伦—张家口至北京的贸易路线。乾隆末年的《闻见瓣香录》记载:“张家口为南北交易之所,凡内地之牛马驼羊多取给于此。贾多山右人(山西人),率出口以茶布兑换而归。又有直往恰克图地方交易者,所货物多紫貂、猞猁、银针、海貂……以及哈喇明镜、阿敦绸等物。”

——摘编自《明清时期草原丝路沿线城市张家口的发展与职能演变研究》等

(1)阅读材料一,任选两个重要时间节点(相邻朝代或同一朝代的两个时期),结合张家口的历史沿革,说明中央对地方治理的变化。
(2)依据材料二,分析清代前期张家口商贸枢纽地位形成的原因,
2024-04-09更新 | 113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7 . 如表反映的是北周至隋的地方行政区划层级变化。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时间
北周宣帝大象二年(580年)2115081124
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2115381011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190903
A.“户不满千,二郡分领”B.“罢废诸郡,以州统县”
C.“存要去闲,省并州县”D.“户口滋多,析置州县”
2024·江西·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雍正朝是清代行政区域变化最大的时期,和康熙朝相比,除州减少45个外,府、直隶州、直隶厅、厅、县分别增加32个、35个、9个、27个、111个。巡检司的变化趋势与之同步。新设一政区时,往往相应配置整套行政班子,巡检司是其中重要的佐杂官。雍正朝裁汰、移驻巡检司的数量也较多,分别达43个、75个,这多基于当地行政管理的需要,也有因政区改革而裁汰或移驻的。在县以下战略要地,巡检司微员不足弹压之处,往往移驻更高品级官员治理,而将巡检司改驻别地。清代改革驿传事务,将其改归州县管理,故自清初开始,不断裁撤驿丞,也有一些驿站必须添置官员经管,故将驿丞改置为巡检,弹压地方。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胡恒《皇权不下县?——清代县辖政区与基层社会治理》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雍正朝巡检司数量变化的特点及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雍正朝巡检司数量变化的原因。
2024-04-09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四)历史试题
2024·江西·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唐初政府采取措施,一是军民分治,刺史不像汉代郡太守那样掌有军权,二是州县属员都要由中央吏部铨选,不能由刺史和县令自行辟除。唐代这些措施(       
A.提升了官员的执政能力B.防止了藩镇割据现象
C.利于加强中央政府权力D.削弱相权加强了皇权
2024-04-09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五)历史试题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汉代在皇帝陵墓设陵邑,迁关东名门望族十万人于此。陵邑建制为县级,但实际规格要高,长陵邑令“秩二千石”,与郡守的俸禄相同。陵邑受中央直辖,由中央掌管宗庙礼仪事务的九卿之首太常管理。陵邑制度(       
A.体现典型的因俗而治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导致了地方行政混乱D.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
2024-04-08更新 | 9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八)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