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64年,德国教育委员会正式提出了“双元制”的概念,用以概括德国的职业教育制度这种制度被誉为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德国联邦政府负责制定宏观政策法规,商会和州政府落实联邦法规,将其细化为地区性法规政策,企业和学校依法依规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各级职业教育的公共和私立部门的利益相关者有效参与目标的制定、实施、监督和审查,从而确保职业教育政策的问责力度、透明度等。无论层级、机构等,都将立法及规范作为行为准则。在双元制框架下,企业在招生计划、经费投入、教学时长、学徒合同管理等方面居于主导地位,学校职业教育和企业职业教育在法律法规框架内均相对独立运行。

——摘编自杨蕊竹、孙善学《德国双元制教育治理体系研究与借鉴——基于文化历史活动理论的分析》

材料二(1)要从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高度认识职业技术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

3)以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为重点,同时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4)要充分调动企业事业单位和业务部门的积极性,鼓励集体、个人和其他社会力量办学……在管理体制方面,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主要由地方负责。中央各部门办的这类学校,地方也要予以协调和配合。

5)改革有关的劳动人事制度,实行“先培训、后就业”的原则……实行持证上岗制度。

6)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在城市要适应提高企业的技术管理水平和发展第三产业的需要,在农村要适应调整产业结构和农民劳动致富的需要。此外,还要着重解决师资严重不足的突出问题。

——摘编自《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5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和联邦德国职业教育的不同之处,并说明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教育治理”提出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3-09-03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高考历史非选择题分类练2024版全国通用-第二部分提升训练3教育制度

2 . 史料一 “科举不停,学校不广,士心既莫能坚定,民智复无由大开,求其进化日新也难矣。故欲补救时艰,必自推广学校始,而欲推广学校,必自先停科举始。”

——张之洞《张文襄公全集·奏稿》

史料二 《奏定学堂章程》里的中学堂课程及课时

修身读经
讲经
中国
文学
外国






一年级1948324212
二年级1948234212

注:1903年7月清政府命张百熙、荣庆、张之洞拟订学堂章程,于1904年1月公布,即《奏定学堂章程》,是年为旧历癸卯年,故称“癸卯学制”。


[探究]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清末废除科举制度的历史背景。
(2)根据史料二,概述“癸卯学制”的特点。
3 . 容闳的一生(1828——1912)几乎与一部中国近代史相始终,是中国艰难近代化的缩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容闳“制器之器”(“制器之器”在现代意义上即制造机器的机器,是制造及加工机器基本零件的必需工具。在中国近代工业起步阶段,容闳提出了建立机器总厂、引进“制器之器”的理念,被称为晚清“工业建设最重要的新理论”)勾画出了中国机械工业体系发展蓝图,并且也的确完成了“近代中国第一次较大规模地引进外国的先进机器设备”的任务,但直至清廷覆灭,这一蓝图并未真正实现,有学者就评价这一方案“只能是一个美妙的乌托邦”。

——赵云波、冀豪伟《容闳与晚清“制器之器”理念》

材料二   容闳是中国最早毕业于美国著名大学的留学生,被称为“中国留学第一人”。由于容闳一生的追求和主要成就是促成一百二十名幼童赴美留学,因此又有“近代中国留学生之父”的美誉。“幼童留学计划”开创了近代中国留学的先河,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特开新纪元”的创举。

——马波《论容闳西学东渐的价值理念及实践》

材料三   《中国近代第一人:近代史今鉴》一书中讲到,短暂的中国近代史上出现的人物繁多,不管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都有称得上一第二的人物。总结和汲取历史人物的经验教训形式是多样的,不应仅仅停留在系统的传记上。

——孟庆春《中国近代第一人:近代史今鉴》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出“近代中国第一次较大规模地引进外国的先进机器设备”的任务所指的历史事件。说明评价这一方案“只能是一个美妙的乌托邦”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根据这一现象确立的选官制度。并概括上述选官制度的作用。
(3)除了容闳被称为“中国留学第一人”,中国近代史上还有许多这样的“第一”,如魏源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李鸿章“洋务运动第一人”、张謇“实业救国第一人”、康有为“维新变法第一人”、孙中山“共和革命第一人”,分别概括各自指导思想及他们努力的共同追求。
2023-07-02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现代不少国家的人事制度改革,都以建立考试录用制度为突破口。1870年,英国枢密院下令:凡未经考试、未持有合格证书者,一律不得从事任何事务官职。此后,英国常务次官以下的官员,几乎都由考试录用。英国文官考试内容的设计以"通才"为标准,这条标准在考试内容上表现为注重报考者的一般教育程度,强调报考者要具备高度的文化素养,综合而广博的知识。英国人素有"凡受过优良高等综合教育的人更适合担任政府官职"的传统意识,因而他们特别注重从名牌综合性大学的优秀毕业生中录用人才。

——摘编自陈太福《西方文官考试录用制度述评》

材料二   为了取代科举选士制度,张之洞等人在《奏定学堂章程》中专门制定了一套学堂奖励科名出身制度,还在呈递朝廷的奏折中提出:“凡科举抡才之法,皆已括诸学堂奖励之中。然则并非废罢科举,实乃将科举、学堂合并为一而已。”《会奏请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暨清帝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中也指出:“学堂本古学校之制,其奖励出身亦与科举无异。"在这一颇具科举考试文化特色的“理论"影响下,以学堂选士替代科举选官的举措获得了官绅阶层乃至普通士人的广泛认同。19051213日,《大公报》称:“科举停止后,考试学堂者毂击肩摩。译学馆现已大加扩充,拟于明春出示招考,添设一班,以广学额而资造就。"该报于1906713又记:“(京师)有某官立学堂之某学生,得父死之电而不奔丧",因为“回乡里往返须三月之久,恐旷课而扣分数"。1905年以后,昔日不为世人所重视的教会学校,其申请人数多到学校无法接收;同时,修完学校规定课程的学生也比之前多。

——摘编自张亚群《从考"官"到考"学"——废科举后考试文化的变革与传承》


(1)指出材料一中近代英国文官录用制度的特色。
(2)概括材料二中清末选官制度改革的内容,并说明改革的进步意义。
2023-05-27更新 | 195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2023届高三下学期学业水平选择考冲刺卷(三)历史试题
5 . 【近代教育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5年袁世凯、张之洞再奏:就目前而论,纵使科举立停,学堂遍设,亦必须数十年后,人才始盛。如再迟至十年,甫停科举,学堂有迁延之势,人才非急切可成,又必须二十余年后,始得多士之用。强邻环伺,岂能我待。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清末新式学堂数量

时间学堂数在校生数毕业生数教师数
19044476694752167  
19084799513007391484673703
19095911716396412336190095

清末留日学生数量

时间1901190419051906
留日人数2741300800013000

材料三   张之洞曾主创办学堂,深为失望,曾曰:“近数年来,各省学堂,建设日多,风气嚣张日甚,大率以不守圣教礼法为通才,以不遵朝廷制度为志士。”

   ——陈恭禄《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   传统的读经—科举—仕进的人生正途被堵塞,整个社会的成就取向发生根本变化。知识结构的完全更新和择业前途的多样性,又大大加快了政治系统与社会精英的传统联系割断,从而也开始导致社会结构出现裂痕。一部分不能出国或进入新式学堂的知识分子,开始成为当时募兵的新应征者。

——许纪霖《中国现代化史》


(1)依据材料一,说明袁世凯等人对科举制的态度及原因。
(2)依据材料,分析清末教育改革废科举、兴学堂的影响?
2023-05-19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七点半钟闻二声,一齐到饭厅吃早粥;半个小时后闻三声,进入洋文讲舍,一直到十二点钟出讲舍。二十分钟后闻钰二声,赴饭厅午膳;一点半钟闻钲三声,入汉文讲舍;五点半钟出讲舍。六点钟闻钲二声,赴饭厅晚膳。

——《江南储才学堂章程》(1897年)

自正月开校日始,至十二月冬日止,为一学年。一学年分二学期。自正月开校日始,至暑假日止,为第一学期。自暑后开校日始,至冬假日止,为第二学期。假期除星期、令节外,规定如下:暑假期,自小暑节起,至处暑节止。冬假期,自十二月二十日起,至正月二十日止。

——据上海《爱国女学校补订章程》(1904年)

大学课程设置:经学科:周易、论语、春秋、理学等;政法科:政治、法律;格致科:算学、化学、物理等;工科:机器、造船、电气等。

——据《奏定大学堂章程》(1904年)

提取材料信息,指出清末新式学堂“新”在何处,并说明新式学堂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作用。
2023-05-01更新 | 101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年60代至90年代中期,清朝中央部门和地方政府为了培养实用的实业人才,先后创立了20余所洋务学堂。各类学堂的招生考试,完全由学堂主办者自行举办。由于当时还没有配套的中等教育支持,最初洋务学堂的生源十分缺乏,学校主要从八旗子弟中挑选生员,或是从科甲正途出身的举人及恩、拔、岁、副、优质中选拔。民国时期,高校仍享有极大的招生自主权,各高校往往站在自己利益的基础上,没有也不可能考虑国家人才培养的整体目标,主要表现为高校地理布局极不平衡,很多学校文科的招生规模居高不下。

材料二1950年,教育部发布的新中国第一个高等学校招生文件指出,高等学校招生可由各大行政区分别在适当地点定期实行全部或部分高等学校联合招生或委托招生。如统一招生有困难,允许部分高校有行招生或单独招生。1952 年6月,教育部明确规定自该年度起,除个别学校经教育部批准外,其余高等学校一律参加全国统一招生考试。1985 年,中央在招生方面指出,要“改变高等学校全部按国家计划统一招生”的办法,将招生计划分为国家计划招生(后改为国家任务)、用人单位委托培养招生和自费培养招生三种办法。

——以上两则材料均摘编自樊本富《中国高校自主招生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国近代学校自主招生。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高校招生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
2023-04-08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东北三省三校(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8 . 历史研究与论文写作
下面为学术论文《北洋政府文官制度及渊源研究》的部分内容。
一、概念界定
1.北洋政府:……
2.文官制度:是近现代官员选用和管理的制度。该制度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在其发展过程中,文官制度曾出现官僚习气、争权夺利、工作效率低等弊端。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关于北洋政府文官制度的研究兴起于 20 世纪初 60.70 年代鲜有研究。80 年代以来,大量文献资料出版,如《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北洋军阀 1912-1928》(共 6 卷)等,收录了不少与北洋政府文官制度有关的政府公报、文献档案等;国内学者对北洋政府的研究论著增多,研究由整体、宏观转入了专题研究;美国白鲁询采用政治学研究方法、美国齐锡生围绕文化心态层面、加拿大陈志让提出“军绅政权”,都对北洋政府文官制度有深入探讨。由此推动国内该问题研究进入高潮。
正文
第一章       晩清选官制度的蜕变
第二章 南京临时政府的文官选拔制度
第三章       北洋政府的文官制度
参考文献
①《保举过滥请定限制折》,1906 年
②《裁撤吏部上谕档》,1906 年
③《大总统咨参议院决议文官与外交官及领事官考试令草案》,《临时政府公报》,1912 年 2 月 28 日
④《劝各省勿自举都督原因》,《盛京时报》,1912 年 3 月 24 日
⑤《文官任用法草案》,《政府公告》,1913 年 1 月 9 日
⑥《纪广东卖官案》,《申报》,1914 年 7 月 5 日
⑦《论今日保荐之滥》,《盛京时报》,1914 年 8 月 5 日
⑧谢俊美:《晚清卖官鬻爵新探——兼论捐纳制度与清朝灭亡》,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1 年
⑨徐辉:《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及其践行失败根源论析》,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7 年
(1)阅读“概念界定”,补充“1.北洋政府:……”中省略的内容。
(2)阅读“国内外研究现状”,结合所学,说明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相关研究进入高潮的原因。
(3)依据“参考文献”,结合所学,从“正文”三章中任选一章,进行子目录设计。要求:至少依据两条参考文献。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5年《东方杂志》转载了夏曾估一篇文章,文章指出,过去读书花费不多,且有仕 进荣升之诱,废科举兴学堂之后,“恐中国识字之人必至锐减,而其效果将使乡曲之中并稍 识高头讲章之理之人而亦无之,遂使风俗更加败坏,而吏治亦愈不易言。”但是,虽有种种忧虑担心,当时社会上总的反应却接近于无声无息,革命派的报刊几乎不注意此事,改良派、保守派的反应也不热烈,既乏激愤者,也少欢呼者,似乎这并非是一个延续了千年以上,且 一直为士子身家性命所系的制度的覆亡。

        ——摘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材料二   要进一步完善领导班子建设的各项制度,切实加强对企业领导人员的管理和监督。要坚持和健全重大问题民主科学决策制度、企业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制度。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条例》,建立健全企业领导人员的选拔任用、考核、奖惩、监督、培训、交流、回进等一整套管理制度。要根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理顺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体制。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对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和领 导人员加强宏观管理。

——摘自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国有企业领导班子考核建设工作的通知》


(1)根据材料一,指出夏曾佑对“废科举”的态度及其理由。对于“反应却接近于无声无息”的 原因,请结合20世纪初晚清教育改革的措施予以分析。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国有企业干部管理制度的基本特征,并结合所学,分析上述特征 形成的历史背景。
2023-02-16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十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京外大小文武各学堂,均应钦遵谕旨,以端正趋向、造就通才为宗旨,整合三代学校选举德行道艺四者并重之意。各省兴办学堂,宜深体此意。从幼童入,初等小学堂始,为教员者,于讲授功课时,务须随时指导,晓之以尊亲之义,纳之子规矩之中,一切邪说玻词严拒力斥,使学生他日成就,无论为士为农为工为商,均上知爱国,下足立身,始不负朝廷兴学之意。外国学堂,于智育体育外,尤重德育,中外固无二理也。

(1)根据材料,概括《奏定学堂章程》所反映的清末教育现象,并据此分析当时统治者所面临的教育问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清末为解决上述教育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并说明理由。
2023-02-13更新 | 56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