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在汉初文帝时代,直接从事耕作的农民负担得以减轻,朝廷曾多次将租率减为三十税一,算赋也由每人每年120钱减至40钱。据此可知汉初
A.基本沿袭了秦朝的经济政策B.政府对社会形势的认识比较清醒
C.郡国并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D.农民的政治地位得到了显著提高
2 .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长期战乱,大量人口南迁,出现了大量荒废土地。北魏统治者推行均田制,男子、妇女、奴婢,耕牛,甚至一些特殊群体(孤寡老人等)都能授田。其主要目的是
A.发挥耕牛在农业中的作用B.获得门阀士族的大力支持
C.使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结合D.平均分配土地和赋税负担
3 . 西汉时期,文帝十三年(公元前167年)下诏全免田租;景帝元年(公元前156年)复收田租之半,即“三十税一”,并成为汉朝定制。这些做法
A.表明统治者注重农业生产,全免田租B.表明汉初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C.将加剧土地兼并,导致农民流亡D.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4 . 学者齐涛指出,中国古代土地赋役制度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特点是税人与税地的合一;第二阶段的特点是以人户为税基占主导;第三阶段的特点是土地为税基占主导。其中体现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演进的标志性制度的确立是在
A.商鞅变法时期B.隋炀帝时期C.唐玄宗时期D.唐德宗时期
5 . 1289年,元政府在广泛种植木棉的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等地设木棉提举司,每年向民间征收木棉布十万匹,使民众不堪重负。这
A.加重了区域经济的不均衡B.妨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C.推动私营棉纺织业的繁荣D.促使财政管理权限下移
2021-06-09更新 | 7941次组卷 | 68卷引用:2021年广东省高考历史试题
6 . 明代首辅张居正将原来力役与银役两种差役改为一律征银,力役改为雇役,役户只要缴纳一定银两,便可免除役劳,而由官府雇人代役。以银役代替力役,在客观上
A.除弊振衰增加国家财政收入B.改变丁役部分摊入土地征收
C.赋税征调方法上化繁为简D.使封建依附关系有了松动
7 . 开皇五年(公元585年),隋文帝采纳高颎建议,规定每年正月五日,县令出查,令百姓五党或三党为一团,根据标准定户等上下,从轻指定税额,并将各户应纳税额写成定簿。这一规定的实施
A.适应了商业发展的需求B.瓦解了士族的经济基础
C.扩大了政权的社会基础D.减少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8 . 宋代前期,民户为逃避职役重难,采取私自雇人代应州县役之法,朝廷对此屡禁不止。至南宋时期,朝廷亦无法禁绝民户私下雇人代应保甲乡役,私雇代役开始合法化。这一现象反映出宋代
A.经济发展影响国家政策B.中央集权呈弱化的趋势
C.政府重视商业税收收入D.农业领域雇佣关系普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下图为出土于陕西西安何家村的银饼,上有錾文“怀集县(今广东怀集县)开十(开元十年)庸调银拾两,专当官令王文乐、典陈友、匠高童”。据此可知当时
A.白银成为流通货币B.官营手工业管理严格
C.租庸调制遭到破坏D.中央政府控制力强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学者吕思勉认为:“历代收酒税认真的,莫如宋朝……宋时,诸州多置‘务’自酿。县和镇乡,则有许民酿而收其税的。官吏为维持税收起见,往往不许其停业。”由此可以推知
A.增加收入放弃抑商政策B.酒税补充地方经费不足C.酒税是财政最主要来源D.政府加强对商人的控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