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8 道试题
1 . 明治政府在改造寺子屋旧教育的基础上完成了近代教育变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幕府后期日本各藩虽大力兴办藩校,但只能满足贵族、上层武士阶层的教育需求。寺子屋教育初期主要根据平民的现实需求,培养民众的谋生手段以及读书识字的能力。到江户后期,幕府为巩固封建统治加强了寺子屋教育中的道德教育。江户时期的寺子屋首次向女子敞开大门,为平民女子创造了接受教育的机会。1872年日本学制改革是在寺子屋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根据实际的情况需求,利用现有的寺子屋和教师人员与设备,改造或合并成新式小学;或者废除原有的寺子屋建立新式小学。学制改革推行之后,寺子屋教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是作为日本近代教育的前身,其历史地位毋庸置疑。

——摘编自魏雅榕《日本近代初等教育的基础——寺子屋教育》

材料二   为“求知识于世界”,187111月,明治政府派出以右大臣岩仓具视为全权大使的数以百计的庞大代表团赴欧美考察西方文化教育制度,岩仓具视一行出国时选派一批留学生随行。1873年官派留学生达250人。留学生回国后,对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的改革和发展都发挥了很大作用。同时日本政府雇用大批外籍专家从事各个领域的工作。从1860年至1914年间,日本聘请的外籍专家中,单有姓名可考的就在1100人以上。政府强调,凡6岁以上儿童均需读完小学,凡拒绝送子女入学的父母要受到相应的惩罚。有关小学教育员名称及待遇的“敕令”中准予小学教员享受等同判任文官的待遇。1880年修改后的《教育令》规定,从小学起要实行“尊皇爱国”的思想教育。1890年日本天皇亲自颁发了《教育敕语》,其中心思想也是宣传“大和魂”,要求臣民应忠于天皇。

——摘编自文天植《谈明治维新时期日本的教育改革》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日本寺子屋教育的特点,并概括指出对日本近代教育发展的作用。
(2)据材料二概括日本教育改革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对日本社会发展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方以智,字密之,号曼公,安徽桐城人,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自幼勤奋秉承家学,接受儒家传统教育,同时酷爱自然科学。先后从学于王宣、白瑜等著名学者,又结识意大利传教士毕方济,学习西方天文、历算等科学知识。方以智学贯中西,成就卓著,他把“画雅故,通古今”作为治学原则,其《通雅》

书就是集中体现。该书不仅是当时条件所能达到的各种条件的汇聚与考证,更是包含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在《物理小识》中有诸多物理学的创见:从“气一元论”自然观出发,提出朴素的光波动学说等。他选择地吸收借鉴西方自然科学但并不盲从。比如对于西方地圆说,他首先考察其赖以成立的观测证据,然后再加以接受。又如在医学方面,他吸收了西学中的人体解析和生理卫生知识,而摒弃了西方传教士所宣扬的“上帝造人说”。方以智毕生所竭力构筑的学术体系,在清代学术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侯外庐曾高度赞赏方以智是17世纪“中国的百科全书派大哲学家”。

——摘编自廖晓晴《清代文化名人传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方以智“学贯中西,成就卓越”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方以智的治学特点。
2021-01-11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3 . 教育改革是王安石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北宋学校教育在兵连祸结中早已破坏殆尽,朝廷此时又无力兴学设教。要解决人才匮乏问题,政府必须广泛开设学校,改变官学衰败局面。北宋在农业、手工业、商业方面取得了前无古人的巨大成就,也要求教育既培养精通儒学的文官,又要求培养各种职业所需要的实用型人才。灿烂而丰富的文化成就为教育提供了丰富资源和养料,而汉唐以来的官学教育基本上都是满门经文的太学教育,这与蓬勃发展的宋代社会不相匹配。

材料二   北宋太学内容改革改变了汉唐以来满门经文的单一格局,形成了以儒家经典为主兼及文史、治事等内容的新格局。北宋太学采用宋代著名教育家胡瑗在苏州、湖州讲学时的“苏湖教法”,使学生由索然无味到耳目一新。北宋太学改革后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广博的文化知识。唐代太学限招五品以下子弟入学,而北宋太学只要是八品以下子弟及庶人之俊异者就可以入学,较广泛地向中小官僚和一般平民子弟敞开了求学的大门。

——以上材料摘编自周路宽《北宋太学教育改革研究》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宋太学教育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北宋太学教育改革涉及的主要方面并分析其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王崇伦(1927 - 2002),全国著名劳动模范,1949年进入鞍钢轧辊厂工作。1952年,王崇伦所在的车间接到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加工飞机副油箱拉杆的紧急任务,他设计并制造出利用刨床加工拉杆的特殊卡具,比之前用铣床加工提高工效24倍,产品全部达到一级品标准,1953年,王崇伦相继改进成功7种工具、卡具,发明了“万能工具胎”,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发扬王崇伦精神,提前完成国家计划》的社论,号召在全国掀起学习王崇伦、改进技术的热潮。20 世纪60年代初,王崇伦与鞍钢老英雄孟泰一起搞技术革新,实现了100多项革新,突破十几项重要技术难题,试制成功大型轧辊等一些过去依靠进口的设备,被誉为“鞍钢谱写的一曲自力更生的凯歌”

——摘编自王恩宝《王崇伦与鞍钢建设》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崇伦为新中国工业化建设作出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王崇伦精神"的时代内涵。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卢浮宫的历史始于13世纪初,起初是一座存放王室档案和珍宝的城堡。14世纪,被查理五世改为王宫并进行扩建。然而,在路易十四看来,即便扩建,卢浮宫仍不足以体现王权的尊严与荣光。于是,他斥巨资新建凡尔赛宫,卢浮宫不再是法国政治中心,但依旧是王室收藏艺术珍品的地方。1791年,国民议会宣布卢浮宫既是王室居所,也是汇集科学、艺术的纪念物以及公共教育的场所。次年,国民议会进一步宣布,卢浮宫将属于大众,成为公共博物馆。1793年,卢浮宫正式向公众开放。19世纪初,卢浮宫的扩建规模空前,在拿破仑的东征西伐中,被征服国家的大量艺术珍品变为卢浮宫的藏品。滑铁卢战役失败后,约有5000件艺术品物归原主,但仍然有很多掠夺而来的艺术珍品留在了卢浮宫。第三共和国时期,共和派特别重视利用各种平台与途径开展公民教育。为此,他们通过收藏并展示《自由引导人民》之类的作品,将卢浮宫打造为公民教育的重要场所。

——据吕一民《卢浮宫:“法国的象征与骄傲”》

材料二   辛亥革命后,大量珍贵文物以各种方式流出宫外。后来成立的清室善后委员会在组织点查清宫物品时,发现清室复辟的企图。为杜绝这一妄想,委员会认为必须迅速成立故宫博物院。1925年,故宫博物院宣告建立,皇宫成了故宫,终于向平民百姓开放。此后,国民政府组织人员整理、刊布清宫档案,共出版各类档案书刊达50余种,300多册,1200万字,同时也产生了我国近代第一批从事历史档案工作的专业队伍。抗战爆发后,故宫博物院数十万件文物,历时十余年,行程数万里,南移西迁,文物基本无损,创造了人类文化遗产保护的奇迹。新中国成立前夕,故宫部分文物被转运台湾。1965年,台北故宫博物院成立,至此,中国有了两个同根同源的故宫博物院。1995年,两岸故宫博物院首次合作,出版《国宝荟萃》,故宫在两岸文化交流中发挥了特殊的作用。

——据郑欣淼《故宫博物院80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19世纪卢浮宫博物馆的主要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故宫博物院成立的意义,并简述抗战迄今故宫博物院的历史沿革。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故宫博物院与卢浮宫博物馆在人类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上所做出的共同贡献。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代长安城是一座“国际都会”,但实施的是以坊里封闭为基础、以彻夜宵禁为手段、依靠强力警治禁卫力量的“封闭式静态管理”。宋代街市敞开之后,城市面临严重的治安问题:繁华商业区鱼龙混杂,流氓无赖横行街巷;流民、难民、退伍军卒及失业工匠流散社会,威胁社会安宁;一些商贩买卖货物以假充真骗取钱财。宋政府为适应形势需要,推出了一系列配套的改革措施。京城在“都巡检使”统领下,划分成若干治安责任区,称做“厢”。厢下设有“军巡铺”,是基层治安机构,主要负责疏理交通、清理路沟、洒扫路面、处置打架斗殴结伙吵闹、追捕盗贼、逃犯等。宋代将居民以街巷为单位编列起来进行管理,并推行“户牌制”,每户设置户牌,便于查找、控制。宋政府下令缩短宵禁时间,缩小宵禁范围。宵禁期间,由防隅巡警和居民实行联巡。

——摘编自陈鸿彝《宋代城市治安管理模式杂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治安管理面临挑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代城市治安管理改革的基本思路。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历史一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通商银行创办于1897年,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商办银行。通商银行名为商办,实系奉旨设立的官商性质,大权均由盛宣怀一人独揽。此时,中国无银行法令及成规可援,故一切组织管理及营业规则,皆参照外商银行成例办理。用人办事,以汇丰为准。并借重外才,征用客卿,聘任英人美德伦为洋大班,藉以融通中外金融。通商银行成立之初,国家即授予发行银元、银两两种钞票的特权,以为民用,使为整理币制之枢纽,至此国中始见本国纸币与外商银行之纸币分庭抗礼,金融大权不复为外商银行所把持。
材料二 第一套人民币于1948年12月至1953年12月陆续发行。 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同日开始发行统一的人民币。人民币发行后,逐步扩大流通区域,原各解放区的地方货币陆续停止发行和流通,并按规定比价逐步收回。1949年初,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迁到北平(今北京),各省、市、自治区相继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分行,至1951年底,人民币成为中国唯一合法货币,在除台湾、西藏以外的全国范围内流通(西藏地区自1957年7月15日起正式流通使用人民币)。                       

——摘编自百度百科·人民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通商银行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民币的发行背景,归纳人民币发行的措施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有军功者各以率(标准)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二、“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藉(列入家族谱牒)”;三、“明尊卓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按等级分享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四、“有军功者显蒙,无军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荣耀)”。这四条法令对秦国的历史可以说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

——朱绍侯《商鞅变法与秦国早期军功爵制》

材料二:17世纪末,当英、荷等国沿着资本主义道路迅猛前进的时候,俄国还是一十落后的农奴制国家。1697年,(沙皇)彼得一世派遣高级使团出访西欧,回国后立即进行改革。其中在用人制度上,颁布官职等级,规定所有贵族都从低级做起,按功晋升。非贵族出身者也可做官,升到8等以后列为贵族。它打破了按门第论资排辈的传统……俄国初步迈开了实现近代社会政权组织的职能分化和规范管理的步伐。

——摘鳊自赵虹《俄国近代社会转型刍议》


(1)据材料一,概括军功爵制内容的基本特点。它反映了怎样的政治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彼得一世改革的动机。归纳其用人制度改革与商鞅推行军功爵利的相似历史作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建国至嘉庆十二年(1644—1807年)160多年的时间里,清朝白银对制钱的比价一般在1000文以下,1808年以后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银钱比价持续上涨。银价的上涨意味着广大劳动者必须付出更多的铜钱(完税)……1845年银价上涨更甚,御史刘良驹奏称:“银价之昂未有甚于今日者,京中纹银每两易制钱乃二千文,外省则每两易制钱二千二三百文不等”,而且“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鸦片战争后10年间,全国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由于对外贸易的发展,更多的外国银元流入中国社会,外商趁机用成色较低的银元套购中国纹银运往国外,制成银元后返销中国牟取暴利。

——摘编自许弘《近代中国银货币改革述论》

材料二   林则徐于1833年提出自铸银元。光绪初年,吉林省首先用机器试铸银币。1889年,两广总督张之洞才获准在广东设造币厂。此后,湖北、江苏等省纷纷仿效。1905年,清政府开始全面进行货币改革,目的是统一银币。但由于本位币不定,引起了“两”“元”之争。焦点是用“两”还是用“元”,以湖广总督张之洞、直隶总督袁世凯为代表的“一两”银币派认为各国应有自己的币制体系,中国不能亵渎国体而丧失主权……1910年,清政府颁布《币制则例》,自此,两元之争落下帷幕。……1911年,停止各省自由铸造,铸币权统归中央。……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灭亡,银币没有来得及正式发行。

——摘编自刘士刚《晚清的货币政策》

(1)根据材料一,概括晚清“银贵钱贱”现象日益严重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晚清货币改革的特点并评价上述改革。
10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唐代均田制的主要内容:其一,对百姓授田的规定。十八岁以上的中男和丁男,每人受口分田八十亩,永业田二十亩.老男、残疾受口分田四十亩,寡妻妾受口分田三十亩。杂户受田如百姓。工商业者、官户受田减百姓之半。道士、和尚给田三十亩,尼姑、女冠给田二十亩。此外,一般妇女、部曲、奴婢都不受田。其二,对贵族官僚受田的规定。有爵位的贵族从亲王到公侯伯子男,受永业田一百顷递降至五顷。职事官从一品到八、九品,受永业田六十顷递降至二顷。散官五品以上受永业田同职事官。勋官从上柱国到云骑、武骑尉,受永业田三十顷递降至六十亩。此外,各级官僚和官府,还分别领有多少不等的职分田和公廨田,职分田的地租作为官僚俸禄的补充,公廨田的地租作官署的费用。这两种土地的所有权归国家。其三,对土地买卖的规定。贵族官僚的永业田和赐田,可以自由出卖。百姓迁移和无力丧葬的,准许出卖永业田。迁往人少地多的宽乡和卖充住宅、邸店的,并准许卖口分田。买地的数量不得超过本人应占的法定数额。
——摘编自唐武德七年(624)令、开元七年(719)令、开元二十五年令等记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均田制的主要内容。(不得摘抄原文)
(2)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唐朝的均田制。
材料二 1872年,新政府宣布停止使用以月亮运行为基础的历法(太阴历),而同西洋各国一样,明确实行以太阳的运行为基础的太阳历。而且确定一天为24小时,一周为7天,将此作为全国的共同时间。于是,人们生活所依据的历法和时间的划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此前,普通民众一年中的重大节日(如3月3日,5月5日,7月7日等),都是从中国传入的。政府改以天皇和皇室的活动为中心,规定新的节日,要求民众届时庆祝。如神武天皇即位日(神话传说中的第一位天皇),天皇的生日等。但是,由于旧历法及基于旧历法的各种节日活动同农业生产及习俗密切关联,所以在有些地域仍然长时间地延续着。
——《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
材料三 夏朝历法《夏小正》载有一年中各月份的物候、天象和农事情况。战国《甘石星经》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唐朝《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的运行规律系统周密。元朝《授时历》取“敬民授时”之意,定回归年长度为365.242 5日,这与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相差无几。
——编自新浪网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历法改革和中国古代历法发展的特点。
材料四1864年11月20日,亚历山大二世批准了新的《司法章程》。新章程规定,所有人都在同一法院,依照同一法律,遵照同一司法程序受审;同时,仿效英法实行公开陪审制,建立律师制和陪审制。实行无等级审判、原告和被告双方律师进行公开辩论,实行审判的公开性,法官的独立性。废除旧的等级法院,代之以公开的独立于行政的和有陪审员的审判制度。……但农村还保存着按习惯法进行审判的乡法院,乡法院掌握在地主手里,继续对农民实行体刑。
——刘祖熙《改革和革命》
材料五 1864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实施的司法改革被誉为大改革中最为成功的改革。改革创建了以欧洲司法模式为蓝本的新司法体制,司法独立、审判公开、辩诉原则、陪审团审判、律师制度等全新的制度和理念引入俄国。司法改革为俄国法治国家的建设奠定了基础,推动了晚期帝俄经济及社会的转型。
——郭响宏《俄国1864年司法改革与帝俄晚期法治国家建设》
材料六 当西方朝社会现代化大步迈进的时候,俄国却反映迟钝,好像处于停滞的状态……只是到国际霸主地位受到沉重打击后,俄国统治者才稍微清醒过来,勉强的开始第二次学习西欧,一只脚跨入现代化的门槛,不过是变了态的、畸形的现代化。
——夏诚《世界现代化史纲》
(4)据材料四,概括指出俄国司法改革的主要特点。结合材料五,概括指出司法改革对俄国的深远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六中俄国“一只脚跨入现代化的门槛,不过是变了态的、畸形的现代化。”的理解。
2016-11-27更新 | 17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四川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