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张百熙(1847-1907),字野秋,号潜斋,谥号文达,湖南长沙人。中国近代教育家、思想家、改革家。1902110日,清廷发布上谕,“著派张百熙为管学大臣,将学堂一切事宜,贡成经理,务期端正趋向,造就通才,明体达用,庶收得人之效”。张百熙任职管学大臣以后,就开始着手复建京师大学堂。经过张百熙的努力,京师大学堂的学科体系基本形成。1902815日张百熙上奏《钦定学堂章程》,得到朝廷谕允,并命颁行全国各省实行。该年岁在壬寅,又称“壬寅学制”,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全局性质的从蒙学到大学层深递进的现代化教育体制,影响深远。1904年,他和荣庆、张之洞联名向清政府《奏请递减科举注重学堂折》。19059月,清政府正式诏令,停止一切乡试岁考。在中国存在了多年的科举制终于被废止。1907年,张百熙病重,410日辞世。作为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先驱,张百熙为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摘编自张倩《张百熙与中国教育近代化》


(1)根据材料,概括张百熙教育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张百熙教育改革的贡献。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苏天爵(12941352年),24岁经科举走上仕途,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在30多年的宦海生涯中,苏天爵因在监察工作中的突出贡献,被誉为“苏青天”“元代包公”。133111月,苏天爵由翰林修撰升任江南行台监察御史,这是他首任监察官,在三四个月时间里,数百起错案、冤案得以纠正,许多无辜百姓获释。1349年任大都路总管,不久再任两浙都转运使,整治得法,八十万锭课钞如期收齐。1352年任江浙行省参知政事,带兵平定了饶、信一带地方。苏天爵治学既渊博而又有所侧重,擅长记载,曾著《国朝名臣事略》十五卷和《文类》七十卷。他写文章擅长叙事,平易温厚,自成一家。有诗稿七卷,文稿三十卷,其他作品有《松厅章疏》五卷和《春风亭笔记》二卷等。

——据宋濂、王神《元史·苏天爵传》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天爵在历史上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天爵取得成就的主要因素。
2022-04-18更新 | 61次组卷 | 3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二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材料 很多人对战争期待已久。当他们的政府宣布正式参战时,欧洲各国首都的民众在街头跳舞以示庆贺。当第一批士兵开往前线时,欢乐的人群向他们抛撒鲜花,以为他们很快就会凯旋归来。现实毁灭了人们对短时间内取胜的期盼。在前线,冲突很快陷入僵局,转化成消耗战,现代武器屠杀了成百万的士兵。在历史上第一次,交战国卷入了一场总体战。政府采取独裁统治,以调动持续战争所需要的人力和物力资源。越来越多的妇女成为劳动大军的一部分。帝国纽带把亚洲、非洲和英联邦自治领上的数百万人都卷入了战争,充当士兵和劳工。在广大殖民地上的斗争进一步扩大了战争的范围。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战争从局部冲突演变为全球战争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格局的角度,说说这场“世界大战”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94年德国政府发表的《安全政策白皮书》公布了德国新安全战略的三层目标:“保卫德国及其盟国的安全,预防、限制和结束可能危及德国或德国盟国的领土完整与稳定的危机与冲突;建立有利于德国的欧洲安全机制;愿以联合欧洲中一平等分子之地位贡献世界和平”。在安全观念上,德国认为,欧盟是当今世界的重要一极,德国是这一极中的核心力量,一个多极的世界有利于维护和平与稳定。与安全观念转变相适应,德国的安全手段也发生了重要变化,重视运用经济、联盟和联邦国防军等综合国力,建立更具适应性、灵活性的安全体系,在与世界各国的互动中加强安全合作,广泛运用外交、安全、国防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来应对多元化安全威胁。

——摘编自夏立平《三重身份视域下的冷战后德国安全战略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冷战前后德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冷战后德国国家安全战略制定的原因。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哥斯拉”这一源于日本的怪兽形象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出现,最初被定为核试验引发的基因突变而产生的新物种。1954年,第一部《哥斯拉》电影问世。影视作品中,哥斯拉身高50米,有恐龙一般的利爪,破坏性强。人类与哥斯拉的战斗都以伤亡惨重为代价取得胜利,却总是在影片末尾留下悬念,警惕哥斯拉再来。20世纪60-80年代,哥斯拉逐渐化身正义代表,且动作表情更加生动,由攻击人类向守护人类转化。20世纪90年代后,哥斯拉相关作品一改先前沉静阴郁,出现了许多轻松欢快的作品,逐渐成为自然力量的化身,维持自然平衡。

——摘编自于歌子:《从恐怖巨兽到和平使者-“哥斯拉”形象变迁史》


结合二战后世界历史发展的相关内容,围绕“哥斯拉形象的演变”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历史学家陈垣在1943年写道:“至于史学,此间(指北平)风气亦变。从前专重考证,服膺嘉定钱氏;事变(指卢沟桥事变)后颇趋重实用,推尊昆山顾氏;近又进一步,颇提倡有意义之史学。”这些变化体现出
A.西学东渐的影响B.学界对考据之学的排斥
C.学者的时代担当D.政府对学术方向的引导
2021-09-27更新 | 2401次组卷 | 16卷引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满洲里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541日,美军登陆冲绳岛。美国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尼米兹决定在琉球群岛成立美国海军军政府,接管日本在琉球群岛的一切权力。1946129日,驻日盟军总司令部发布指令,将北纬30度以南的琉球群岛划归于日本当局行政管理范围之外。I949年后,如何处理琉球群岛成为美国战后对日和约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当时,美国政府内部特别是军方和国务院之间对此存在争论和分歧。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正式确定的NSC48/1号文件明确提出,为了能成功地防御苏联将来的入侵,美国必须在亚洲保持一种最低限度的地位,即要保持在亚洲沿岸岛屿链的军事地位,这条“第一战略防卫线”包括日本―琉球群岛―菲律宾,这也是第一道“进攻线”。美国国务院在194912月拟订的对日和约草案中则提出:“日本宣布放弃北纬29度以南的琉球群岛的主权及一切相关权利;盟国支持美国依据联合国宪章第十二章的规定申请将这些岛屿置于联合国托管制度下,并由美国担任管理当局”。

——摘编自徐一鸣、张生《杜勒斯与美国的琉球政策(1950-1951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琉球群岛问题出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二战后初期美国军方和国务院在处理琉球群岛问题上的分歧和双方的根本目的。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011月,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发布新政上谕,宣布新政变法开始。4月,清廷催促各省督抚大臣“迅速条议具奏,勿再延逾观望”。7月,两江总督刘坤一和湖广总督张之洞联衔会奏,连上三折,此即《江楚会奏变三折》。第一折关于教育改革,涉及建立近代学校教育体制、变革科举制度、奖劝游学等内容;第二折关于政治改革,大致包含改善用人行政政策、清除吏治腐败、改良司法、革除弊政等方面;第三折关于军事与经济改革,主张通过向西方学习,以实现国家富强,内容包括用西法练兵,学习西方近代农业技术,改良农业,发展工业等。江楚会奏的变法方案对清末的改革拟订了详细规划,得到朝廷嘉许并予以采纳。清末新政正式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据《张文襄公全集》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江楚会奏”变法方案与洋务运动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江楚会奏”变法方案。
2021-06-08更新 | 8771次组卷 | 43卷引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梭伦取消了所有的债务,并一举解除了阿提卡所有土地的抵押关系。所有因债务而遭受奴役者均被释放。对希腊历史重要的是梭伦增列若干其他法律,以求解决当时的各项问题。如凡外国人具有各行业专长、欲携眷永久定居雅典的,可获得公民权利。除橄榄油外,其他产自土地中的产物均禁止出口。梭伦还制定法律,凡父亲未传授其子一技之长的,儿子对父亲无奉养义务。梭伦的立法给予阿提卡的恩惠是将农民自农奴制度中解救出来,并建立了一个小农制度,由于这些小农拥有自己的土地,因而使雅典的小型军队能自行保护其自由达好几代之久。同时贸易及工业亦已脱离政治不稳及财政困难之束缚,开始活泼而积极之发展,以使雅典成为地中海之贸易霸主。新的财富贵族实际上奖励了智慧而非出身,刺激了科学和教育,也在物质和精神上为黄金时代的文化成就铺了路。

——摘编自【美】威尔·杜兰特《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概括梭伦改革的主要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梭伦改革的积极影响。
2021-06-02更新 | 250次组卷 | 5卷引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贞观元年,房玄龄以“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功居第一,也从此正式展开了他的宰相生涯。贞观前,他帮助太宗建立唐王朝,贞观后,尽心辅佐太宗守业。为相后,兢兢业业于吏事。太宗曾批评他“阅牒讼日数百”,事无巨细亲力亲为。玄龄自身“才兼藻翰,思入机神”“明达吏治,而缘饰以文雅,议法处令,务为宽平”,因此为时人所推崇,“论者称为良相”“天下号为贤相”。史学家柳芳、欧阳修评价说:“玄龄身处要地,不吝权,善始以终,此其成令名者。”贞观期间,玄龄家族及其个人均一度至发展巅峰,特殊功勋造成特殊为难之处境,此玄龄所以在武德间能进“奇计”,而在贞观间“庸言庸行”。史家称其“贤相”而“无迹”。究其“无迹”之因,房玄龄儒家为主、兼习儒玄的思想结构是一方面,而主要的现实原因则是家族地位的一般及个人声望的远播,使其不得不深自韬晦。

——摘编自王立霞《也论唐代名相房玄龄的“贤良无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房玄龄在贞观时期被誉为良相、贤相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史家称房玄龄“贤良无迹”的依据,并分析造成房玄龄“贤良无迹”之成因。
2021-05-26更新 | 88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5月月考文综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