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孝文帝迁都洛阳不到四十年,北魏灭亡。《魏书》认为:“迁洛之举,群臣不顺,孝文设术以诈之,示威以胁之。不知厌乎累世安乐之余,经始百年荒横之地。一事不成,旧业尽弃,欲以何为?”这种观点认为迁都(       

A.加剧了北魏统治集团的腐败B.动摇了北魏政权的立国根基
C.不利于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D.丧失了保持民族特性的条件
2 . 一战期间,成千上万的华工有组织的奔赴协约国,英俄法三国一共招募了华工达30万人。这些华工从事着建筑、修路等体力工作。甚至有不少华工被迫上战场,在战场上修理工事、运送弹药,在一战当中华工约有5万人死亡。对于华工出国参战说法正确的是(     )
A.主要是因为华工具有埋头苦干精神
B.中国得以收回某些主权提升国际地位
C.北洋政府直接派兵参加一战的结果
D.华工出国参战改变了一战战争性质
2022-12-28更新 | 1130次组卷 | 12卷引用:天津市第一百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过程性诊断(1)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康熙年间,多次令各地举荐山林隐逸,又令官员推举博学鸿儒,吸收学行兼优之士。开设明史馆,召集文人编纂明史,还进行多部儒经传注的修纂,编成《康熙字典》。上述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承续华夏传统B.倡导疑古辨伪C.弘扬程朱理学D.保存历史文献
2022-06-16更新 | 8375次组卷 | 57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早在1944年8月21日至10月7日,苏、美等盟国代表就已在美国敦巴顿橡树园开会,讨论建立战后维持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即联合国问题,但会议没有解决大国否决权的使用及创始会员国等问题。在雅尔塔会议上,三国继续讨论了关于安理会中大国否决权的使用范围问题,最后通过了罗斯福提出的折中方案:常任理事国在理事会中除关于程序问题外,一切实质性问题都可以行使否决权,但在和平解决争端问题时,持异议的国家即使是大国也要放弃在安理会的表决权。同时,会议同意苏联的要求,将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列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会议决定于1945年4月25日在美国旧金山召开联合国成立大会。

——摘编自高海林、阎照祥《世界通史(现代史卷)》

材料二《联合国宪章》规定:“为保证联合国行动迅速有效起见,各会员国将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的主要责任,授予安全理事会并同意安全理事会于履行此项责任下之职务时,即系代表各会员国。”安全理事会由美、苏、英、中、法五个常任理事国和六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安理会的任何重大决议都必须获得常任理事国的一致同意才能通过。同时规定“本组织系基于各会员国主权平等之原则”;“本宪章不得认为授权联合国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国内管辖之事件”等。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第七卷(1945~194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筹建联合国的背景及其体现的国际关系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联合国宪章》规定的处理国际事务的主要原则及其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西周文献中,禹的事迹十分简单,主要是治水与疆理土地,和稷同为“农稼之祖”。东周时期,禹成为平治洪水的远古圣王;同时以儒、墨为代表的诸子称颂禹“既是一位远古圣王,还是一位远古圣臣”。这说明
A.诸子学术建设促成禹的完美形象
B.典型人物塑造镌刻着时代的印记
C.重建大一统成为诸子的学术取向
D.经济模式的变化影响价值观建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期间,美国发放高息债券引起日本不满,日本爆发反美浪潮,甚至叫嚣要用战争解决问题:此前英国已经认定与日本必有一战,并开始在新加坡扩建海军基地。这反映了
A.经济危机造成国际关系恶化B.日本谋求政治大国道路受阻
C.英美在亚太找到利益共同点D.华盛顿会议未消除亚太冲突
2022-05-26更新 | 741次组卷 | 7卷引用:天津市第二南开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6月阶段性线上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法西斯势力猖獗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出现的时代现象,其理论基础是“种族论”“国家至上论”“领袖权威论”等;其目的在于打着“灭绝低级人种”旗号与人类为敌和打着“夺取生存空间”旗号称霸世界。该现象
①以极端民族主义为基本特征
②始终是爱好自由与和平人民的敌人
③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后发展迅速
④体现了东西方意识形态的尖锐对立
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晚清重臣张之洞1909年10月4日去世,各方对其评价相去甚远,可谓“盖棺难定论”。

材料一   1909106日,清内阁奉上谕对张之洞评价:“公忠体国,廉正无私……(任疆吏)提倡新政,利国便民。庚子之变,顾全大局,保障东南,厥功甚伟……(1907年)入参机要,管理学部事务,宗旨纯正,懋著勋劳……服官四十余年,擘画精详,时艰匡济经猷之远大,久为中外所共见。”

材料二   19091012日,倾向立宪的《神州日报》刊文,“中国近数十年来,言维新变法者不一其人”,而张之洞是“位高望重而又唱之最早、持之最力者”。“综观公之生平,其于一切新政,不得谓无直接间接之关系,而今日一切新政上之所由徒有形式而未得其精神者,要亦受公之影响。盖公之学识,一半新半旧之学识耳”。

材料三   1909107日,同盟会会员主办的《民吁日报》评论:“(张之洞)于宪法之理由,国家之元素,以及东西诸硕儒之政治学说,皆茫焉不知。然而其眼光最灵,心思最巧,又深知徒讲旧学,泥成法之不足以弋时望、保高位也,于是缘饰一二西法,以为进行政治之方针。至一有摧抑,不惜自贬其身价,以求为保利禄之计。”


(1)分别概述三则材料对张之洞的看法。结合所学,说明形成以上三种不同评价的原因。
(2)结合史实对张之洞进行评价。
2022-05-16更新 | 422次组卷 | 5卷引用:天津市南开中学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有人指出:在1930年的时候,有三个人即将变得世界闻名,不仅是他们本人,还包括他们的奋斗目标。其中一人是一个60多岁穿着粗布衣服的老者。他随身携带一套被褥,一个肩背袋,一个纺锤(他晚上的时候可以纺织),徒步240英里,历经25天后到达海边取盐。他的“奋斗目标”是(       
A.通过民主改革来捍卫民族主权和本国资源B.用非暴力不合作策略争取印度自治和独立
C.领导黑人民权运动迫使美国通过民权法案D.开展武装斗争推翻由美国扶持的傀儡政权
2022-05-09更新 | 1499次组卷 | 15卷引用:天津市第二南开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6月阶段性线上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北魏晚期的郦道元著有《水经注》,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与其特点相似的著作是(     
A.《梦溪笔谈》B.《禹贡地域图》C.《天工开物》D.《徐霞客游记》
2021-12-31更新 | 173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实验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