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1 道试题

1 . 材料 张謇,字季直,号啬庵,江苏通州(今南通)人。张愤于清廷的“昏聩”,同时又深忧外资于内地设厂将会导致“尽撤藩篱”“喧宾夺主”的恶果,因此产生“实业救国”的思想。他在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夏为张之洞起草的《条陈立国自强疏》中,比较明确地提出这样的主张:尽速讲求商务、工艺,采取保护政策,各省设立商务局、工政局,招商设局、建立公司,以谋抵制洋货倾销。他认为“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应该奉行商办官助”的方针以发展民族近代工业。…张之洞奏派张和前国子监祭酒陆润庠、前礼科给事中丁立瀛分别在通州、苏州、镇江设立商务局。丁立瀛在镇江无所作为,张謇与陆润痒却分别在南通和苏州创办了大生纱厂与苏纶纱厂,这就是清末流传一时的“状元办厂”的故事。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实业救国”的主要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张謇的“实业救国”思想。
2 . 【考古公开课】

材料一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好的名称)名之。

——【汉】司马迁《史记》

注:司马迁著《史记》时住在长安城。

材料二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唐】杜牧《阿房宫赋》

材料三秦阿房宫一名阿城,在长安县西二十里。西、北、东三面有墙,南面无墙。

——【宋】宋敏求《长安志》

材料四 2002 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对秦阿房宫遗址进行考古勘探。遗址位置如图所示。


考古资料表明,除了阿房宫前殿遗址外, 其他地方再没有属于阿房宫的建筑。阿房宫的核心建筑前殿没有最终建成,只完成了夯土台基及其三面墙的建筑。阿房宫前殿遗址未发现被火焚烧的痕迹。

——摘编自李毓芳等《阿房宫前殿遗址的考古勘探与发掘》


以下两题任选一题进行作答。
(1)围绕“阿房宫是否建成、是否被烧”的话题,谈谈你对其历史真相的看法。(要求:对史料进行整理和辨析,判断其价值,利用不同类型的史料对问题进行互证。)
(2)综合以上材料,判断材料二杜牧关于阿房宫的说法是否准确,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意图加以评述。
2020-07-14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6年行政体制改革重点是通过精简国务院所属工作部门,促使中央权力下放,扩大地方自主权。精简工作一直持续到1959年,历时3年多,其中以1958年和1959年精简的幅度最大。1958年撤销了国家建设委员会;技术委员会与科学规划委员会合并为科委;建材部、城建部并入建工部等。经过调整,部委减少8个,直属机构减少5个。1958年年底国务院设68个工作部门。1959年国务院工作部门又作了进一步调整,年底国务院设60个部委、直属机构和办公机构,比1956年减少21个。这次行政体制改革是新中国第一次自主的行政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受各个方面条件的限制,1956年开始的以下放权力为中心的行政体制改革并没有进行到底。

——摘编自宋世明《中国行政体制改革70年回顾与反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1956年行政体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新中国1956年行政体制改革。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在探索革命道路中撰写了许多重要著作,对以下著作及其内容的评述有误的一项是
A.《神圣家族》马恩合作的
B.《共产党宣言》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行规律,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揭示了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的秘密
C.《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在马克思主义史上第一次系统探讨了人类社会史前史
D.《伟大的创举》一文称颂了工人们的首创精神
2020-09-02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建设离不开一批具有民主精神的领导者。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1783年3月11日,独立战争刚刚胜利,名叫尼古拉的军官写信给华盛顿,建议他拥兵自立当国王,成为美国的凯撒。而华盛顿告诉他:“我认为这封信包含着可能降到我国头上的最大的祸患,你不可能找到一个比我更讨厌你的计划的人了。

1783年12月23日,华盛顿在交还军权时讲道:“使我辞职的伟大事业终于发生,允许我不再为国家服务,我在这里交出我的任职令,并结束公职生活中的一切工作。”

1789 年,华盛顿的卓越功勋使他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四年以后,他再次当选为美国总统,在做了两届总统之后,1796年9月17日,华盛顿发表《告别词》。他宣布:“我现在应当向大家有所表示,就是我已下定决心谢绝把我放在被选之列。”从而主动放弃了继续当选美国总统的权利。

--摘自 《大国崛起。美国新梦》


(1)易中天评价华盛顿说:“华盛顿有所为, 有所不为。”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华盛顿的“有所为"和“有所不为"。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华盛顿的个人品格。
2020-08-14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材料   胡宗宪,徽州府绩溪县人,嘉靖三十二年任浙江巡按,参与和指挥抗倭战争。胡宗宪抱定“贼一日不除,则臣一日不敢离军营”的雄心壮志,领导抗倭战争近十年,为抗倭战争胜利立下卓越功绩。抗倭期间,胡宗宪决定建立沿海防御系统,修造战船千艘,多置火器。奏请朝廷宽限征收江南地区历年所欠加派、逋赋,并蠲免倭患重灾区钱粮.还根据需要,随时裁减水陆官兵,以减轻百姓负担,有力地调动了广大民众的抗倭积极性.同时,重用和依靠戚继光、俞大猷等抗倭将领,给予他们必要的权力,让他们在战斗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机智灵活,不失时机地打击倭寇。嘉靖四十四年,协助胡宗宪抗倭的罗龙文犯罪被抄家,搜出了胡宗宪遭遇弹劾时,委托罗龙文写给权臣严世蕃的一封信,同时还有一道草拟的圣旨。明世宗勃然大怒,将胡宗宪逮捕入狱。不久,死于狱中。

——摘编自赵连稳《胡宗宪与明代抗倭战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胡宗宪取得抗倭斗争胜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胡宗宪的功过。
7 .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法国将重要工业区阿尔萨斯(贝尔福地区除外)和洛林东部连同梅斯要塞割让给德国:法国向德国支付5 0亿法郎赔款,分3年付清;德军得以留驻法国,直至法赔款支付完毕为止,军费由法国承担。
——《法兰克福和约》(法国与德意志帝国为结束普法战争而缔结的和约)
材料二 阿登纳(曾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第一任总理)认为,“即使处于民族国家的年代里,这个欧洲的政治和精神的生活基础也是共同一致的”。他还厌恶军国主义的“普鲁士精神”,反对极权,认为是极权把国家和人民引向灾难。认为解决德法争端的途径是“在经济领域中建立起共同的利害关系”。
——《论二战后阿登纳德法和解思想的产生及意义》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法兰克福和约》对法德关系的影响,并举例说明。
(2)根据材料二,指出阿登纳认为影响法德关系的原因,并结合所学评析阿登纳提出的处理法德关系的主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材料     张之洞出任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后,如陈寅恪所言“其后治军治民,益知中国旧法之不可不变”,而转向了洋务派。甲午战败后,他认识到仅是器物的改革不足恃,转向于教育等诸方面的改革,到了戊戌变法期间提出了他的改革纲领《劝学篇》,要求进行政治、外交、教育等方面的改革。就其实际的政治或政策举措而言,与康有为并没有太多的差别。而甲午战争之后,随着李鸿章集团的分裂,张之洞、刘坤一集团的地位逐步上升。张之洞利用其门生故吏、通过保举等手段,迅速扩大其队伍,成为当时最大的政治集团。张之洞集团是主张改革的,其态度对于改革的前景有着重大的意义。但是康有为的变法没有得到张之洞的支持,1898年2月16日,张之洞在给杨锐发电报称:“康长素与仆有隙,意甚险恶。凡敝处议论举动,务望秘之,不可告康。”茅海建教授称:“张之洞一派与康有为一派在政治上对立,而到了戊戌变法的关键时刻——‘百日维新’阶段,张已视康为政敌。”

——刘本森《“张之洞档案”揭示戊戌变法的另面》


(1)根据材料,概括张之洞的行为和思想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张之洞的功过。
2020-09-28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年德国在凡尔赛宫举行德国统一仪式的时间是1871年1月18日。法国人把巴黎和会的会址不仅选在了当年德国人耀武扬威的地方,还选择了德国人最值得庆祝的日子,但是所讨论的事情却是如何惩罚德国。法国人,再一次以一种隐晦的方式来雪耻对德国人进行打击。
材料二 用亚洲人的观点来看,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国际社会内的一场内战。
——K.M.潘尼卡(印度外交官、历史学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巴黎会议1月18日在凡尔赛宫举行对法国人来说是在雪耻。
(2)结合时代背景,评析材料二中作者的观点。
2016-11-27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山东济宁高二上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10 . 美国海军首脑评价二战中的一次战役称之为“情报的胜利”,“是日本海军350年以来的第一次决定性败仗,它结束了日本长期的攻势,恢复了太平洋海军力量的均势。”下列对这次战役评述正确是
①使美军从此牢牢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       ②意味着日本的海空军主力基本被消灭
③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       ④是反法西斯各主要战场中出现的最早转折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