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莫尔兹比在当时局势中处在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位于新几内亚东南部,是澳大利亚北部沿海首要战略要冲。日本占领莫尔兹比,就可对周围区域进行有利的海空防卫,控制澳大利亚北部海域,从而有可能切断美澳交通线。美澳保护住该地,不仅可使日本切断美澳交通的计划化为泡影,而且能对日军已经占领的东面和东北面一些重要岛屿造成威胁。因此莫尔兹比是双方必争之地,莫尔兹比激战不可避免。此次战役,日本动用了20000人的兵力,结果13000人被歼灭。盟军也有较大的损失,澳军伤亡达5698人,美军伤亡2843人。

莫尔兹比战役是澳大利亚军队在部分美军协助下取胜的,它在二战史中有较重要的意义。首先,这次作战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妄图切断美澳联系,消除澳大利亚基地作用的计谋,从而严重削弱了日军对西南太平洋的控制。其次,它的胜利协助瓜岛战役完成了盟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战略转折。美国于194287日揭开瓜岛战役,其目的之一是为了牵制日本向莫尔兹比投入更多兵力,造成日军顾此失彼的不利局面,进而取得西南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第三,国力薄弱的澳大利亚在莫尔兹比作战中能战胜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军,极大地鼓舞了亚洲各弱小国家,增强了他们对击败法西斯,取得最后胜利的信念。

——摘编自侯敏跃《澳大利亚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莫尔兹比战争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莫尔兹比战役胜利的意义。
2023-02-09更新 | 46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23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中期以前,俄国的检察机构一直没有明确的角色定位,检察官的权力也是时大时小。检查机构腐败横行,效率低下。1864年,司法改革法令正式颁布。总检察官负责管理全国的检察机构和参政院检察长办公厅,用司法部大臣推荐、沙皇任命的检察官员取代原来地方的司法监督官。检察官员必须兼具学历要求和司法工作经验,司法部大臣可以随时将某一位不称职的检察官免职。按法律规定,检察官将是所有刑事案件的公诉人,有权对法院的判决向上一级法院提出抗诉,还负责监督所有刑事案件的调查和法院刑事判决的执行。司法改革创建了一种近乎理想的检察制度,其发展是卓有成效的。

——摘编自郭响宏《俄国1864年司法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俄国1864年检察制度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俄国1864年检察制度改革。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北魏孝文帝特别注重祭礼和婚礼。他把祭丧之礼提高到“劝孝为立教之本”的高度,通过立法矫正鲜卑贱老的旧俗,在人们心中熔铸新的伦理道德。孝文帝太和七年(483年),颁布诏令强调婚姻“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夫妇既亲,然后父子君臣。礼义忠孝,于斯备矣”。孝文帝以儒家“明德、慎罚”的刑罚观为据,经常躬自断狱。孝文帝于太和元年至太和五年(477〜481年)、十六年至十八年(492〜494年)两次组织修律,亲自下笔定流徙限制,又屡诏改善狱政,限制枷杖,要求解决案件积压问题。他择人不拘出身和地域,为修律广罗人才,法制改革收到取精用宏之效。孝文帝深知吏治好坏乃兴废之所由,于太和八年(484年)制定班禄制,同时降低计赃处死标准。“枉法十匹,义赃二百匹大辟”改为“义赃一匹,枉法无多少皆死”。为释滞时务,提高行政效率,太和十七年(493年)和二十三年(499年)定官制,两颁《职员令》,制定两令“远依旧籍魏晋,近采时宜南朝”,对百官职权和活动准则作出量和质的规定。

——摘编自邓奕琦《论北魏孝文帝的法制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认为李鸿章是晚清近40年来第一流紧要人物,但又只是一个“纯臣”和“庸臣”,因此不能“将中国之失政尽归于李鸿章一人”。他认为,李鸿章对洋务的认识最多。但他只知洋务,而不知有国务,最终难逃失败;在外交上,李鸿章对处理中日外交,无功亦无罪,只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但他误国之罪“无庸置论”,他的外交历史,实失败之历史。

新中国建立后至改革开放前,学术界认为李鸿章一生的历史,是一部对内镇压人民起义、对外出卖民族利益的反动历史。李鸿章是镇压革命人民的刽子手、封建社会的维护者,是中国近代最大的反动买办,在外交上是一意主和的卖国贼。

改革开放以后.著名学者陈旭麓认为,李鸿章办的许多企业是为了抵抗外国,他所创建的海军炮口是对外的,更多的是对着日本侵略者的。他还认为,李鸿章有爱国之处,但不能否认他的确有不少误国之处。也有一些学者认为,李鸿章虽有抵御外侮的愿望,但其办理外交是为维护清王朝统治服务的。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李鸿章办理外交有积极的一面,其外交实践要具体分析。

——摘编自戴仕军《李鸿章研究概述》


(1)根据材料,概括不同时期的学者对李鸿章的评价。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对李鸿章不同评价的主要因素。
5 . [赋税与国家治理]

材料一   要理 解明代一条鞭法引致王朝财政体制转型,并由此开启了王朝国家统治模式的转型,需要从中国王朝国家财政体制结构谈起。历代王朝财政体制存在一个基本的问题,就是国家之财虽然从理论上都属于君主,但并不必定聚于中央。早在汉朝,国家财政的基础本来就在郡国,汉武帝时期的财政措施以及由此建立起来的王朝财政制度,其结果实质上是加强中央财政的控制能力。但是,不管财政制度发生什么变化,都存在一个财用分掌于各级官府还是集中在中央的区别。藏之于州郡之财,甚至藏之于民之财,都是君主的,因为所谓“民”本身,也是君主之臣民,而地方政府和官民,不过是朝廷的执役,所以,在王朝体制下,财政运作需要处理朝廷与州郡之间分掌财用的关系,不是央地财权划分问题,而是天子治下“设官分职”的问题。

——据刘志伟《从国家财政体制转型的视角看一条鞭法》

材料二   11- -16世纪,各地大体上形成了贵族会议,并进而由贵族会议演化出议会,而税权,也大体由贤人会议转入这些组织执掌。由于国家规模空前扩大,事务浩繁,征税更加频繁。每次征税,国王都必须说明理由,而无论什么理由,都必须征得纳税人同意。反过来,由于征税频繁,社会也相应形成了“不经同意不纳税”的习俗或传统。由于征税涉及切身利益,纳税人又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税权,国王遭拒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不仅反映了纳税群体力量的强大,更反映了分权制衡机制的强化。这时,纳税人已经意识到赋税作为斗争工具的重要性,并以纳税主体的有利条件要求分享权力。而只要分得一定权力,就可以参与国家管理,继而制衡王权。

——据顾銮斋《赋税制度与欧洲政治制度的演进》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历代王朝财政体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朝一条鞭法实施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中国与欧洲赋税制度演进的不同方向,并分析这种演进对各自社会治理模式产生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民国初年,孙中山指出:“又凡政治、法律、风俗、民智种种之事业,均需改良进步,中国始能与世界竞争”。受西方风俗习惯的影响,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革除“旧染污俗”的政令,推进社会风习的改良。同时,蔡元培等发起成立社会改良会,力主“以人道主义去君权之专制,以科学知识去神权之迷信”……实行了禁缠足、禁鸦片、禁赌博;改称谓,废除“大人、老爷”等名称;废跪拜,易服饰;禁止贩卖人口,通令疍户、惰民均享有公权、私权;倡导女权和妇女解放;破除迷信,革除旧的婚丧礼俗,倡导婚姻自由等一系列措施。南京临时政府的措施促进了社会的改良变迁,并提高人们的生活意识和观念,进而促进了社会的整体进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临时政府社会风俗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南京临时政府的社会风俗改革。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61958年,为支援祖国大西北建设,先后有1472名教职员工从上海交通大学迁到了西安,其中有教授、有年轻的讲师,也有学校教学工厂的技工,以及幼儿园老师,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西迁人。

交通大学西迁是国家调整新中国工业建设、文化发展和高等教育布局的重大举措,影响巨大、意义深远。西安交大西迁馆有一面照片墙,上面排列着46位西迁教授。第二行左起第一位,就是周惠久。195896日,将近50岁的周惠久一家七口坐着火车来到了西安。迁校西安后,他率先在大学开设金属机械性能课程,并先后主编《金属机械性能》教科书和《机械工程手册》的“材料   强度篇”,撰写《中国大百科全书》中金属力学性能条目,为我国材料   强度学科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周惠久教授在金属材料   强度科学方面造诣极深,他所阐明的“多次冲击抗力理论”被列入19631964年国家重大科研成果104项。他领导的“低碳马氏体强化理论及应用研究”课题,获得了1987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88年,他出席了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世界材料   大会及第六届国际热处理年会,并应邀在开幕式上作了主旨学术报告。

——摘编自陈小玮《交大西迁人的家国情怀》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交通大学西迁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惠久教授的主要成就及体现的西迁精神。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80年代,为造应军队工作重点转移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人民解放军进行三次体制改革、精简整编。全军总员额由603万压缩到305万,大军区由11个调整合并为7个。20世纪90年代根据国际战略格局和中国国家安全环境的变化,军事战略方针的基点定位于打赢可能发生的现代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军队体制结构进行优化,专业技术兵种部队比例有所上升,全军总员额减少到250万人。进入21世纪,随着现代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央军委提出完成我军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全军总员额进一步下降为200万人,在领导管理体制、联合作战指挥体制、优化规模结构等方面改革取得重要成果。

——摘编自丁伟魏旭王巧伟《新中国国防和军队改革历程与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国防和军队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常书鸿(1904-1994),浙江杭县(今杭州)人,自幼对绘画有着浓厚兴趣,在法国学习绘画期间,常书鸿偶然发现了敦煌千佛洞的照片,被深深震撼,于是决心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于1943年与6名志同道合的友人来到了敦煌。面对流沙堆积的敦煌莫高窟,他们自己动手,用了两年时间将其清除。鉴于敦煌地区缺乏临摹的材料,他只能就地取材自制颜料和油灯,进行临摹。1944年,他们发现了68件六朝时期价值极高的手写经文,不久后又发现了唐代贞观十六年(642年)的壁画,为配合抗美援朝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他们主办了一场题为“敦煌文物展览”的大型文化展览,使全国人民真正意义上了解了敦煌,到20世纪60年代,他们共临摹了北魏至元代约1300平方米的壁画作品。在他80寿辰时,赵朴初为他题词“四十年面壁荒沙里,绝代飞天众望中”,对其在敦煌艺术上的贡献做了高度的评价。

——摘编自刘淑岷《常书鸿:敦煌艺术的“守护神”》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常书鸿对敦煌莫高窟艺术的贡献,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述赵朴初对常书鸿高度评价的原因,
2022-05-09更新 | 69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豫东部分名校2023届高三5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下表所示是某学者对一战后二战前的英法政治、经济状况的概括。这可用于说明(     
英国一战后,英国国务总的来说……被托付给其中的格外庸碌之辈,至少就关乎整个世界安全的外交事务来说是如此
在世界贸易中的比例由1913年的14.15%下降到1937年的9.8%;在世界工业产值中的比例从1913年的14%下降到9.2%
法国20世纪20年代后期,整个法国社会“被阶级和意识形态问题搞得四分五裂”;政坛斗争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愈演愈烈,党派的分化组合与内阁的更换更为频繁
1938年的法郎价值是1928年的36%,工业产值仅为1929年的83%,国民收入比1929年减少18%
A.英法存在难以调和的分歧
B.一战后欧洲经济复苏迟缓
C.英法无力维系凡尔赛体系
D.西方绥靖政策的历史根源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