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认为:“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只是)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途)。”据此可知,六家“同归”表现为(     
A.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B.提出政治主张力求解决社会现实问题
C.主张加强道德修养克服过度的欲望D.对天地万物的本源进行了系统地阐述
2024-04-10更新 | 511次组卷 | 9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4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探究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技能。根据提示,表中空白处应填入(     
原因结果
周王室衰微,列国纷争中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社会转型
士大夫活跃,百家争鸣
各国竞相实施富国强兵的变革
A.小农破产,经济衰退B.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
C.匈奴南迁,农民起义频繁D.铁器牛耕使用提高生产力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汶口发掘的墓葬中,陪葬猪头的少者一二个,多者三五个,最多达十四个。四川大溪文化遗址发掘的74座墓中,有的墓没有随葬品,而有的墓葬品却达58件之多,有座墓中死者还头枕一支大象牙。

——《上下五千年》

材料二 山西省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出土了春秋后期的牛尊,特别引人注意的是牛鼻子上有鼻环。

材料三 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动,引起学术文化发生巨大变动,官学衰败,民间私学兴起,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汉代司马谈评价各学派时提道:“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在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各家学说各有侧重,有侧重于道德政治学说的,如儒家、墨家;有侧重于政治、军事之实事的,如法家、纵横家;有侧重于明辩逻辑的,如名家;道家主张“无为”,但其中心要义也还是“为治”。即使是哲学问题的提出和探讨,也都是固绕着“治国平天下”这一中心。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材料四 汉初盛行的黄老之学来自民间,以道家思想为主,整合了阴阳、儒、法等各家,但它只是社会普遍认可的思潮,没有被官方确立为居于统治地位的学术形态。到汉武帝继位后,在董仲舒等儒家信徒的辅助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初步确立了儒家官学的地位,同时也奠定了其后几千年儒家学说独尊的地位。当然被独尊的儒学,并不仅仅是先秦儒学的简单重复,而是在融合先秦诸子学说的基础上,顺应现实而做出的思想重大发展。

——摘编自张立文《中国学术通史》


(1)从材料一中我们可以看出新石器时代后期社会呈现出一种怎样的状况?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经济上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这会给土地制度带来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学术发展的背景。
(4)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时学术思想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