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之间,关于经济问题的广泛讨论,成为当时“百家争鸣”的重要内容。各学派都较为完整地提出了对经济问题的看法和主张……如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孔子主张足食与藏富于民,并指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荀子提出开源节流、节用裕民、礼义为富强之本的主张。

——摘编自韦政通《中国思想史》等

材料二:先秦之时,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甚少。汉武帝时,商贾虽可乘车,但所征税倍于常人,又以商人为主要对象征收财产税;将煮盐、冶铁视为国营事业,导致铁器物劣价昂,盐价亦高,且强迫人民购买,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民负担。公元前81年,昭帝诏有司问郡国所举贤良、文学,皆对“愿罢盐、铁、酒榷、均输官,毋与天下争利”。但这些经济统制措施,仍基本延续下去。

——摘编自《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与汉武帝时期的经济主张的不同。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春秋战国时期与汉武帝时期经济主张提出的历史背景。
2024-04-17更新 | 165次组卷 | 33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迪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检测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地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高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和发展。

——李静、萧洪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材料二   在百家争鸣的景观中,“儒法之争”引人注目。事实上,“儒法之争”不仅存在于春秋战国时代,也不止于秦汉帝国创立的过程之中,其根本原因在于儒法之争的实质涉及“如何立国”和“如何治国”这两个重大政治问题……

——赵明《儒法之争与帝国政治意识的诞生》


(1)根据材料一,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先秦儒法两家在“治国”问题上的具体分歧。
2022-10-11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三校2022-2023学年高一9月校际联考历史试题
3 .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关于“百家争鸣”部分写道:“唯其社会上有此种新集体之风起云涌,才能与当时正趋没落之贵族阶级接步代起……”其中“新集体”主要是指
A.诸侯B.卿大夫C.士D.商人
2020-10-12更新 | 217次组卷 | 25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夏津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模块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战国时期,除儒、墨显学之外,还有道、法、阴阳等家,甚至一家之内也不断地分化出小的宗派,如“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各家都期望“以其学易天下”,各国君主对各家也是“兼而礼之”。上述现象反映了(   )
A.学术气氛空前浓厚B.诸子百家相互诘难
C.养士之风极为盛行D.学术适应政治需要
2020-06-15更新 | 253次组卷 | 22卷引用:山东省乐陵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练习: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吕氏春秋》指出:“听群众之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何以知其然也?老耽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孙膑贵势……”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A.认为国君应听取民众建议治国
B.全面解释了春秋各流派的主张
C.看到了各学术流派的思想特点
D.高度赞扬了儒家思想的先进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