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墨家、法家的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韩非子认为,为了满足生存发展的需要,人类的本性具有“自利主义”的因素,因此法治应该充分运用“好利恶害”的人性以调整并引导人民的行为。这表明韩非子(     
A.提出了完整的法治理论B.主张遵循人性的法治规范
C.首次提出性恶论的理论D.遵循合乎时势的立法原则
2023-08-31更新 | 23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部分名校联考2023届高三5月模拟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纷纷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下列言论,顺应各国富国强兵、政令统一需要的是(     
A.“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B.“然则奚以为治法而可?故曰:莫若法天”
C.“治法明,则官无邪;国务壹,则民应用”D.“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墨子主张“非攻”,他不仅止楚攻宋,还用许多行动贯彻了这一主张。齐将伐鲁,墨子见齐将项子牛及齐王,说而罢之。还有,楚欲攻郑,墨子劝说鲁阳文君而作罢。由此可知,墨家学派(     
A.开始践行知行合一B.富有实践精神
C.重视科学理论运用D.蕴含仁爱思想
2024-05-30更新 | 202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TOP二十名校高三下学期4月冲刺(一)文科综合试卷-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战国晚期的荀子不仅打破儒家学者不入秦国的先例,主动入秦国去拜访秦昭襄王,他的两个学生李斯和韩非后来也都进入秦国并就职于秦国。这反映出
A.儒学政治地位提高B.百家争鸣局面日渐消失
C.秦国重视招纳人才D.法家思想已成主流意识
2021-09-09更新 | 475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大联考2022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君无为,法无不为。法行而君不必忧,臣不必劳,民但而守法”。先秦时期的这一思想主张
A.勾画出道家无为而治的治国境界
B.适应了春秋时期争霸战争的需要
C.治理社会的方式应保持相对稳定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
2021-11-01更新 | 464次组卷 | 6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墨家提出"不党父兄,不偏富贵,不嬖颜色,贤者举而尚之"的思想;名家邓析子提出"无厚"主张,他说"君有三累·…·惟亲所信";法家韩非子说"能去私行行公法者,则兵强而敌弱。"据此可知,战国时期
A.时局变动促进社会思想多元B.思想领域趋同色彩明显加强
C.社会变革要求打破世袭特权D.主要思想流派阶级属性相同
2024·河北沧州·二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墨子批评儒者“立命缓贫”,认为“命”的观念是“昔者暴王作之,穷人术(述)之”,他提出了“有命则富而可贫,无命则贫而可富”的反命题,宣扬人的“强而强必贵,不强必贱”“强必富,不强必贫”。据此可知,墨子(     
A.批判了儒家的封建等级观念B.揭示天命观对生产力的制约
C.否定了贵族执政的经济基础D.强调个体主观能动的重要性
2024-05-21更新 | 231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沧州市部分高中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韩非子》主张,君主对自己的下属和民众“不厌忠信”,对自己的敌人“不厌诈伪”。这一思想(     
A.构建了新的社会统治秩序B.适应了兼并战争的需要
C.巩固了各国中央集权制度D.推动了儒法思想的融合
9 . 墨子提倡“兼爱”,主张“节用”,反对儒家有层次、差等的“仁爱”以及儒家倡导的厚葬和礼乐建设。这主要是因为两者(     
A.所处时代不同B.学术派别不同C.研究方法不同D.政治立场不同
2024-02-17更新 | 177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TOP二十名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先秦时期,某学派提出“衣三领,足以朽肉;棺三寸,足以朽骸:掘地之深,下无菹漏,气无发泄于上,垄足以期其所,则止矣。”该学派(     
A.建立初具规模的逻辑体系B.符合富国强兵的时代需求
C.体现超凡脱俗的人生态度D.强调积极入世的进取思想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