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代的民族交往与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4 道试题
1 . 如表中内容是关于唐朝政府与回纥关系的信息(部分),据表中信息可判定的史实是(     
内容出处
(唐高宗)永徽二年,贺鲁破北庭,诏将军梁建方、契苾何力领兵二万,取回纥五万骑,大破贺鲁,收复北庭。《旧唐书》

宁国公主出嫁时,唐肃宗李亨特颁诏令日:顷自凶渠作乱,宗社阽危,回纥特表忠诚,载怀奉国。所以兵逾绝漠,力徇中原,亟除青犊之妖,实赖乌孙之助。而先有情款,固求姻好。今两京底定,百度惟贞,奉皇舆而载宁,缵鸿业而攸重。斯言可复,厥德难忘。《唐大诏令集》
A.唐朝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有所缓和B.唐朝面临着严重的边疆危机
C.回纥对唐朝统治稳固有突出贡献D.陆上丝绸之路实现畅通无阻
2024-01-19更新 | 109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丝绸之路的开通使胡技流入大唐,注入百戏。百戏的曲乐热闹明快,加之新颖的弹奏器乐,国内出现对胡风潮流的追求,呈现出“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的景象。上述现象反映了唐代(     
A.民族文化的交融B.审美标准的趋同
C.戏曲艺术的成熟D.女性地位的提高
2024-01-11更新 | 479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南京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有学者整理了唐代部分西北少数民族首领墓志的相关记载(如下表)。这反映出(     
少数民族首领相关记载
阿史那毗伽特勤知中国有圣,乃率部帐,翻然改图,弃韦毳于遐庭,归礼让之淳化
阿葛罗雁山之苗,狼水之胤,惠然从化,珮我唐印
裴沙墓志解其辫,削其衽,慕礼乐,袭衣冠,常躬勤边隅,功不自伐,仍於恋阙下,忠不敢忘
俾失十囊作镇西土,观光北阙,藩屏天子
A.唐朝政府对边疆实现直接管理B.少数民族对华夏文明的认同
C.民族交流主要发生在文化领域D.周边国家开始学习唐朝制度
2023-12-15更新 | 102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遂平县青桐鸣联考2024届高三12月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对唐朝中央而言,各羁縻府州的都督、刺史须经中央册命,给予“玄鱼金符”或“印章袍带”才能取得统治本族的合法权力,并以其为征发信符。都督、刺史死亡,或年迈体衰不能视事,其后嗣亦须经唐中央“下诏册立”。各羁縻府州间发生纷争,唐中央直接干预,而府州则须听命处置。对不同族间的诉讼,要按国家法律审理。对破坏国家统一的反叛和谋逆活动,更是依国家法律严厉处置。朝廷制有专玺“天子信宝”,以征发“蕃国”之兵。各羁縻府州也有义务助兵中央。平高昌的唐兵中,有突厥、契莎数万骑。讨伐安史叛乱,回纥兵更是功不可没。各羁縻府州须定期奉献“贡赋”。

——摘编自彭建英《中国古代羁縻政策的演变》

材料二: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宋政府“始令镇、易、雄、霸、沧州各置榷场,辇香药、犀象及茶与交易”,太平兴国四年,宋出兵攻辽,互市“罢不与通”。雍熙三年(986年),宋再次主动出击失败,端拱元年(988年),宋辽双方通好,宋廷诏“许边疆互相市易”。嘉祐二年(1057年),元昊子谅祚扰边,宋示谕“要以违约则罢和市,自此始定”。金灭辽后,宋方虽于盱眙军、光州、安丰军、随州、襄阳府、天水军等地置榷场与之互市,但随着双方关系的变化,互市时断时续。

——摘编自林文勋《宋代以“互市”为内容的民族政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的民族政策及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间设立互市的原因及意义。
5 . 贞观十四年,唐朝征服西域腹地的高吕国,旋即改作西州,西州为正州而非羁縻州,此后,再设军政兼理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的广漠地带。这反映出(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B.边疆与内地治理的一体化
C.唐王朝版图的基本奠定D.陆上丝绸之路的持续畅通
6 . 从贞观至开元的一个多世纪里,定居西域的康氏,其墓志铭书写内容发生了明显变化:郡望从康国改为内地,埋葬地点亦由临近康国之陇右(如武威)改为中原(如洛阳),而且悄然奉周朝康叔为其得姓始祖。这种变化(       
A.缘于边疆民族不断内迁B.反映了族群认同的加强
C.缓和了民族之间的矛盾D.体现了唐朝疆域的扩展
2023-09-28更新 | 313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百师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联考(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据《新唐书·地理志》载,“唐置羁縻诸州,……四夷之与中国通者甚众,……宜有以记其所从出。天宝中,玄宗问诸蕃国远近,鸿胪卿王忠嗣以西域图对,才十数国。其后贞元(德宗年号)宰相贾耽考方域道里之数最详,从边州入四夷,通译于鸿胪者,莫不毕纪。……其山川聚落,封略远近,皆概举其日。”唐政府这些举措(     
A.推动古代地图学的新发展B.促使华夷同源共祖观念成为主流
C.提升了鸿胪寺的政治地位D.有利于多元一体政治体系的形成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代中国的“大一统”理念包括以下内容:“大一统”的地理观——天下观,“大一统”的政治观——政治一统,“大一统”的思想观——思想一统,“大一统”的民族观——华夷一统。它不仅是汉民族的共同理念,而且是历史上各少数民族的共同理念。在封建王朝两三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无论是统一还是分治时期,“大一统”理念长期存在于各民族中。尽管在分治时期地理上的“大一统”不复存在,但思想和文化上的大一统依然存在于各分治区域之中,形成了一种无形而强大的向心力。

——摘编自何星亮《“大一统”理念与中国少数民族》


从材料中选一角度,自拟论题,并运用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3-07-10更新 | 17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摘编自杨永俭《试论唐代墓葬美术中的宗教共生现象》、程旭《唐墓壁画中周边民族文化因素及其反映的民族关系》
结合材料和所学,以“唐朝时期的墓葬文化”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10 . 下表所示为唐朝前期管理西南地区的做法。这说明唐朝(     
皇帝做法
唐高祖册封南越首领冯盎为越国公
唐太宗对来长安朝见的贵州各族首领授官封州
唐玄宗赐名南诏首领皮逻阁“归义”,并册封其为云南王
A.对边疆实行一体化管理B.统治政策具有包容性与开放性
C.管理边疆采取怀柔政策D.民族政策呈现因俗而治的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