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31年,斯大林认为优先发展轻工业“就是自杀”,“应当实行最高速度的政策”即创造“布尔什维克的速度”去发展重工业。否则,苏联“就会在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包围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状况”。据此推断,斯大林提出高速度发展重工业主要是基于(     
A.国家重工业基础薄弱B.服务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C.新经济政策存在弊端D.维护苏联民族独立的需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29-1940年间,苏联工业每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6.8%,而同样的过程在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花费了一至两百年的时间,这种优势给西方领导人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材料主要反映了(     
A.苏联经济发展水平领先世界B.新经济政策的成效得以延续
C.制度保障助推苏联快速崛起D.苏联经济优势引发美苏争霸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是某学者对二战后初期苏联几种政治力量的相关论述。可见,该学者意在阐释(     

政治力量

特征

苏维埃政府

威望空前提高。

上层人士

战时和西方有一定交往,对西方有较全面认识。

复员士兵

常聚集在酒馆议论出国作战见闻,形成“小酒店民主”。

普通民众

希望和平稳定、提高生活水平。
A.斯大林体制是战胜法西斯的根本保证B.西方和平演变策略初见成效
C.苏联已经初步具备了经济改革的条件D.和平发展成为国际形势主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33年8月,联共(布)中央通过决定,在高等学校、技术学校等学校中,绝对禁止在上课时间举行各种社会活动和集会,同时禁止学生在学习时间从事社会工作;学生参加社会活动,每人以一种为限,活动时间每周不得超过4小时;党、青年团、职工会不得在休假日举行集会和会议,不得在休假日加重学生的社会活动。以上决议(     
A.推动了高等院校的学制改革B.有利于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
C.为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人才D.反映了教育理念的重大转折
2024-01-12更新 | 26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淅川县第一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检测(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截至1932年,苏联新建炼油厂的77.5%、润滑油工厂的96.4%和裂化工厂的91.6%的设备都是西方设计和建造的。1932—1940年间美国有20个以上的公司向苏联供应飞机或飞机附件,并给予各种技术援助。1936—1939年间苏联有52个化学工厂,其中较大的工厂都是西方公司以制造肥料的名义兴建的。由此可见(     
A.苏联善于抓住有利时机进行国家建设B.西方与苏联的意识形态冲突基本消解
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推动美苏缓和D.经济交往成为苏联对外交往的主旋律
2023-12-20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遂平县青桐鸣联考2024届高三12月考试历史试题
6 . 1920年1月,苏俄人民委员会颁布《关于普遍劳动义务制》的法令,不仅让劳动义务制具有法律效力,还成立专门的部门来负责管理义务劳动。这一法令(     
A.旨在强化强制劳动B.有利于有效配置人力资源
C.脱离客观现实需要D.致力于改变劳动力的结构
2023-12-13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项城市五校2024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7 . 有学者指出:“经过二战时期战时经济对计划的刚性需求和细化安排,计划经济变成了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一种不可更改、天条铁律般的固定模式。不仅备战经济、战时经济如此,就是战后和平年代的经济,亦复如此。”这一观点可用来说明苏联(       
A.计划体制阻碍战时工业发展B.走市场经济道路具有一定必要性
C.战后经济深受传统体制掣肘D.经济领域完全背离马列主义原则
2023-12-11更新 | 318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TOP二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波峰、波谷反映一个周期内经济增长的最大值、最小值,一般为正值、负值。落差是一个周期内波峰与波谷的差值,反映一个周期内经济增长的幅度,通过综合比较不同时间段内经济周期的波峰、波谷、落差可以明显看出经济波动的剧烈与平缓状况。总的来说,二战结束以来,美国经济周期的波动比以前更加温和,有的学者称之为“被烫过了的曲线”(如图3)。



1886- -2002 年美国GDP增长率波动

——摘编自【英】麦迪森《世界经济二百年回顾》等

材料二   19281937年,苏联经济发展速度年递增16%;19171940年,国民收入增长了814%,年均增长率高达9.6%,而同期美国GNP只增长了68%,年均增长率只为2.3%。19811985年苏联的国民收入、工业产值、农业产值、投资额、社会劳动生产率分别为3.2%、3.6%、1.0%、3.7%、2.7%,19861990年分别为1.8%、2.6%、0.5%、0.3%、2.0%,1990年分别为-4%、-1.2%、-2.3%、-19%、-3%。

——摘编自杨荣、季正矩《经济建设的成败与苏联的兴衰》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1917—1940年苏美两国经济均出现增长的相似因素,并对二战以来美国经济周期波动为“被烫过了的曲线”进行解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81—1990年苏联经济发展的态势及其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不仅将商品、货币、资本和市场等要素都当作经济发展手段,而且把它们与资本主义制度相分离。苏俄成立了国家计划委员会,编制了各项中长期建设计划,如国家电气化计划、运输计划、粮食计划、燃料计划、财政计划和货币发行计划等。这(     
A.使国民经济结构发生重大改变B.使得计划和市场手段长期并用
C.利于国家经济建设的恢复发展D.配合了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开展
2023-11-10更新 | 103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青桐鸣联考(周口市项城市五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11月月考)历史试题
23-24高三上·河南·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下表:1921—1925年苏俄(联)的商贸政策,这说明当时苏俄(联)(       

领域

政策

私营商业

进行监察、监督、规定形式和手续,建立一种受国家领导并为国家服务的资本主义

民间贸易

不反对“正当”的贸易,而只对盗窃公物、逃避国家监督、监察和计算的行为进行严厉制裁

A.鼓励私人资本主义发展B.摆脱新经济政策束缚
C.利用市场机制恢复生产D.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
2023-11-05更新 | 133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普高联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测评(三)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