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针对当时俄国存在的关于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是背叛社会主义的言论,列宁指出:“国家资本主义较之我们苏维埃共和国目前的情况将是一个进步”。如果国家资本主义在半年左右能在我国建立起来,“那将是一个很大的胜利,那将极其可靠地保证社会主义一年以后在我国最终地巩固起来而立于不败之地”。这是因为“没有建筑在现代科学最新成就基础上的大资本主义技术,没有一个使千百万人在产品的生产和分配中严格遵守统一标准的有计划的国家组织,社会主义就无从设想”。列宁以俄国这样的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经济实践为案例,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新经济政策实施后不久,商品交换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列宁强调:“我们应当认识到,我们还退得不够,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全面实现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从而活跃和发展城乡经济。列宁关于新经济政策的理论是在不断总结经济发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反映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商品经济理论探索和实际政策试验的相结合。

——摘编自张雷声《列宁对马克思经济思想的创新性贡献》

材料二   为了澄清人们对市场与计划的模糊认识,1987年十三大召开前,邓小平进一步指出:“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呢?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此后,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不要以为搞点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道路,没有那回事。计划和市场都得要。不搞市场,连世界上的信息都不知道,是自甘落后”。他又说:“不要以为,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两者都是手段,市场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

——摘编自罗英《探究邓小平市场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精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列宁言论中“进步”与“后退”的内涵,并分析列宁发表上述言论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关于“市场与计划”谈话的目的和内容,说明该谈话的历史意义。
(3)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获得的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启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在生死存亡关头,俄国出现了所谓的“农民的布列斯特”。由于农民在缴纳了粮食之后可以自由支配手头的粮食,就引发了交换的问题……这种经济政策不是按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模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该经济政策(     
A.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加入了市场机制B.是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C.保证前线粮食供应,缓解城市饥荒D.为卫国战争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35年苏联首先取消了面包和面粉、米的配给制;1936年初,工业品供应也逐渐取消配给制。1937年与1932年相比,零售商品流转渠道供应的重要日用工业品和食品增长明显,如砂糖增长1.92倍,灌肠和熏制食品3.90倍,靴子1.18倍,自行车3.2倍,手表7.2倍。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苏联(     
A.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国民经济恢复B.工业基础改善促成落后面貌改观
C.运用市场规律促进经济高速发展D.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改善民众生活
4 . 1931年6月,联共(布)中央《关于莫斯科市政建设和苏联市政建设的发展》的决议中指出:“党在新时期的主要任务是改造旧城市和建设设计新城市……要在农业地区建立新的工业基地,建立新城市。”这一决议颁布的主要目的是(     
A.确立计划经济体制B.实现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C.发展市场扩大生产D.致力于推进工业化进程
2022-11-09更新 | 617次组卷 | 6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27年7月,斯大林提出农民要偿付一种类似"贡税"的间接税,即农民购买工业品时要"多付一些钱",而出售农产品时要"少得一些钱"。国家有时竟以低至农产品成本10%的牌价强制收购农产品。此外,集体农庄必须接受国营机器拖拉机站的耕作服务,缴付巨额实物报酬。这些做法
A.基于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B.有利于强化工农联盟的统治基础
C.借鉴了宏观经济学说基本原理D.立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长远规划
2022-05-26更新 | 811次组卷 | 9卷引用:重庆市2022届高三二轮复习联考(二)历史试题
6 . 20世纪20年代,苏联成立了国际革命作家协会、全联盟对外文化关系协会和苏联作家联盟外交委员会等组织,与西方各国左翼进步知识分子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反映当时苏联
A.全面抵制资本主义国家的冷战政策B.在美苏争霸中与西方国家加强交往
C.极力谋求建立起欧洲集体安全体系D.争取西方各国人民对苏维埃的支持
2022-04-08更新 | 306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2022届高三模拟调研(四)历史试题
7 . 1921年,苏俄决定建立各省经济委员会,协调经济部门工作。此后,政府拨巨款从国外引进矿上机械设备,并对劳动工资进行了改革,以货币取代实物工资,并按照工人技术水平高低评定工资标准。这些做法
A.发挥了国家经济调控的作用B.调动了各个阶层的生产积极性
C.促进了苏俄与西方经济交流D.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22-04-03更新 | 633次组卷 | 12卷引用:重庆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新高考考前模拟(二)历史试题
2022·河南新乡·二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30年1月5日,联共(布)中央政治局通过题为《关于集体化的速度和国家帮助集体建设办法》的命令,把伏尔加河中下游和北高加索地区的集体化期限缩短到1~2年,把乌克兰、西伯利亚、乌拉尔、中部黑土区和哈萨克斯坦的期限缩短到2~3年,其他非产粮区的期限缩短到3~4年,这一指令
A.反映了农业集体化时机的成熟B.体现了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的紧迫性
C.契合了苏联工业化建设的需要D.彰显了苏联经济建设模式的先进性
2022-03-26更新 | 700次组卷 | 11卷引用:历史(重庆B卷)- 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世纪世界经济发展大事记

1900年代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
1910年代福特发明流水线生产组织方式,开创现代汽车工业;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20年代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苏联开始“一五计划”;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爆发
1930年代罗斯福新政;苏联工业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
194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签署:马歇尔计划实施;经互会成立
19506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经济进入“黄金时代”;苏联赫鲁晓夫改革;中国确立计划经济体制;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
19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出现经济“滞胀”;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中国开始改革开放
1980年代戈尔巴乔夫改革;亚太经合组织成立;英美调整社会福利等政策;电子商务兴起
1990年代欧盟成立;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大型金融集团和跨国金融企业涌现;二十国集团(G20)成立;美国出现“新经济”现象;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亚洲金融危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图表中至少两个时代中的三个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提炼一个论题,进行论述。(要求:明确列出三个事件或现象,论题明确,史论充分,结论恰当,表达清晰)
10 . 列宁将社会主义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做了区分,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也存在“初级形式”和“完全巩固”的不同发展情况。还提出了“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完备的社会主义”“成熟的社会主义”“发达的社会主义”等概念。这一认识
A.指明了俄国革命的正确方向B.蕴含着经济发展的理性思考
C.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D.阐释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意义
2022-01-10更新 | 208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